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宴在厅堂|开国第一宴,在这儿

北京发布
2024-10-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长安街知事 Author 张力

↑点击上方“北京发布”,订阅权威信息!

五湖四海聚一堂,宾客盈门赞不暇。


长安街,作为神州第一街,也是北京城的“门面”。漫步长安街,你会发现,两侧林立着许多不同建筑风格、拥有传奇色彩的地标性饭店,它们曾作为重要舞台见证京华风云变幻,也作为时代缩影记录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


北京饭店:开国第一宴


“背后是紫禁城,面对长安街,左手王府井,右手天安门。”长安街北侧、王府井南口,三座中西合璧大楼构成的建筑群格外显眼,上书“北京饭店”四个大字。


北京饭店。图源:北京日报


从百年前胡同口一家小酒馆,到“远东唯一豪华酒店”;从承办新中国“开国第一宴”,到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坐落在“天下十字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似乎早已注定北京饭店不平凡的命运。


1900年的冬天,北京崇文门大街苏州胡同,两名法国人开了个3间门脸的小酒馆;次年,小酒馆被一名意大利商人接手,迁到了东单菜市西侧,正式挂上了“北京饭店”的招牌。三年后,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也就是如今长安街畔的位置。后来,又被一家名叫“中法实业”的银行收购。这家银行既有北洋政府支持,又有法国人撑腰,称得上“实力不俗”。


北京饭店很快就竣工了,扩建成了七层的法式洋楼。饭店内都是最豪华的客房,地板、地毯、席梦思床,样样俱全。不仅设有酒吧、舞池、理发室、客房、独立卫生间等设施,还配备了电话和暖气。


1917年,新建成的北京饭店西楼。


在中国早期的一批高级酒店里,北京饭店雄踞第一,被称为“远东唯一的豪华酒店”,是众多外国人来京下榻的首选。很多名人都曾入住北京饭店,如孙中山、宋庆龄、张学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哲学家罗素,印度诗人泰戈尔……


1949年10月1日,北京饭店承办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宴。自此,从1949年到1966年,17年间历次国宴都在北京饭店举办。北京饭店因此蜚声海内外。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尼克松总统夫妇。尼克松夫人还跑到饭店后厨去参观,厨师每做一道菜她就尝一道,“还没等菜上桌,她就已经吃饱了”。


2001年2月19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一行入住北京饭店。在评估团结束考察临行之前,他们留下了这样的祝福:“我们在北京逗留期间,北京饭店全体员工为我们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祝北京申奥成功。”当年7月13日,这一美好的祝愿终成现实。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


2006年12月17日,北京饭店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主要成员的驻地,以及国际奥委会的总部和指挥中心。


回头看这段历史,无怪乎有人说,北京饭店“背后是辉煌的历史,面前是无限的未来”。


正因如此,北京有那么多饭店,而“北京饭店”却只此一家。


民族饭店:创下新中国建筑史新纪录


沿着长安街西行,紧邻民族文化宫,米黄色外立面、华贵典雅的民族饭店,一眼就能瞧见。


1959年落成的民族饭店,与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同列为“十大建筑”,是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建设的国庆工程。由于它的位置在西长安街,起初叫“长安饭店”。饭店的地址,是周恩来总理与市领导在长安街转了好几圈亲自选定的。


民族饭店外景


1959年初,周总理在审查人民大会堂模型时,仔细看了挂在墙上的长安饭店图纸。他一番思索后对市领导说,“长安这个名字不错,但它紧挨着民族文化宫,建成后又要接待全国少数民族代表,我看叫民族饭店比较合适。”于是,长安饭店改名民族饭店。


图片说明:在这张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墙上挂着长安大饭店的方案,后面还有一大片大餐厅,即所谓的 E 和 F 形状的区别,除照片上张镈给周恩来讲解外,左边站立者分别是万里、郑天翔,右边是齐燕铭、张开济。照片摘自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 沈勃著《北平解放 首都建设札记》第 21 页,2004。


据北京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民族饭店设计组介绍,民族饭店的设计方案前后共做了14个,1958年10月方案初步确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采用了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直至1959年4月间设计图纸全部完成。


时间紧张,若换别的工程,或许有所疏漏。然而民族饭店的建设,却创造了新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这是新中国高层民用建筑中第一个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工程,从开始吊装到工程结束仅用了120个工作日,且成为新中国于1950年代采用工业化施工方法建成的最高建筑。


1959年的《北京日报》刊发的报道提到:“民族饭店里的墙壁、楼板、走道板、大梁、阳台等800多种、6000多件的主要构件,都是按照设计要求,先在构件工厂里预制好,然后运到现场用起重机装配的。每个构件平均重二吨半,最大的重四吨多,一个客房的楼板,就是一块构件。”


1959年9月5日,民族饭店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48.8米的高度,在当时成为长安街上一个显著的标志。


自建成以来,民族饭店成了涉外交往的重要窗口。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其随行人员及记者团均住在民族饭店。除了中美“破冰之旅”外,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代表团、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法国总统蓬皮杜等众多国际政要,都曾是民族饭店的客人。


建国饭店:改革开放“活样板”


长安街东望,永安里路北,一座高不过9层、拥有花园式建筑风格和园林设计的饭店,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毫不落伍。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建国饭店。



说起建国饭店的建设缘由,现在很多人难以想象:就是要缓解北京的“住店难”。


改革开放后,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逐年增长。建国饭店动工的1980年,28万海外游客涌入北京,但全市设施较好的涉外饭店只有11家,客房不足5000间,大批客人无奈辗转到天津、河北甚至南京、上海。


据建国饭店首任董事长侯锡九回忆,实在去不了外地的,就安排客人睡在餐厅或会议室里。


为了尽快缓解“住宿难”的问题,国务院成立了利用侨资、外资建设饭店领导小组。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把旅游饭店“建得快一些,建得好一些”。


国门刚刚打开,十几家“敢于尝鲜”的外资企业涌了进来。在全国人大197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之前,累计几百轮谈判过程中,外方权益如何保护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好几家外商因此退出。一家日本企业甚至在签署合同前放弃,直言“等你们有了法律我们再来。”


正在引进外资建旅游饭店举步维艰的时候,美籍华人陈宣远来到了北京。陈宣远做出了重大让步:“合资方案要(按)能让国内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条件来办。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尽快在北京办成中国第一家合资饭店。”


陈宣远设计好了建国饭店的店徽——一个“J”字代表建国,放在圆形图案中间,两边红黄二色象征中外双方。双方协定:合资2千万美元建设建国饭店,其中中方占51%的股权,外方占49%的股权。


就这样,建国饭店作为第一批引进外资的试点项目,终于批了下来。根据经中央批准的《协议书》,北京建国饭店的建设资金由外方筹集,采用向境外银行贷款的方式,贷款总额的51%作为中方的投资,49%作为外方的投资。


1982年4月,北京建国饭店开业,开启了中国酒店业与国际接轨的新起点。


辉煌时期的建国饭店,对外是改革开放的“活样板”,对内则是中国饭店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黄埔军校”。根据中外双方1980年达成的建国饭店《合营合同》和《公司章程》,北京建国饭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引进政企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在全国来说都极为超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建国饭店办起花园式酒吧(露天餐厅),每晚营业到23点,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建国酒店每年接待宾客十五六万人次,85%的客源是国外客人,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撒切尔夫人等上百位国家元首和高级官员。这在当时掀起了“全国学建国”的风潮,对内资饭店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建国饭店的成功,打开了北京旅游业的大门,“饭店短缺”的困境也从此终结。


1998年,建国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更名为北京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建国品牌在建和在营的成员酒店已有150余家,分布于全国近30个省份,输出了大量管理人才,并走出国门,成为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


如今,长安街上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当年为北京“带来必要魅力”的建国饭店,依旧保持低调与优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来源:北京发布 据长安街知事


推荐阅读:

  医路·新青年|孙浩林:一名全能型医生的“斜杠”故事

●  130万元优惠券!114部精品剧目!“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拉开帷幕

●  北京高校月饼又“上新”了!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发布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