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守住边界,接住情绪,好好玩游戏
字数:2750 阅读时长:5‘20“
/
你玩游戏吗?
一周过去了,由《经济参考报》引发的,对“游戏”这个话题的讨论仍在持续。
有人认为游戏上瘾机制太强,家长和孩子根本无力抵抗;有人认为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的失败游戏不背锅。
但不论原因如何,游戏上瘾的事实是存在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要紧事。
有不少父母在努力和孩子增加互动,希望能减少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但往往是父母想玩的游戏孩子玩不懂,孩子想玩的游戏父母觉得太无聊,折腾一番又回到电子游戏里去。家长也很无奈:“孩子玩游戏很上瘾,但跟我就是互动很少,怎么办呢?“
本周「八典一刻」(是的,我们调整了很久,改八点了),我请来了杜坚老师,专门聊了聊这个话题。
杜坚是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也是游戏力养育课程体系联合创始人。
他说,成年人之所以和孩子们玩儿不起来,是因为他们都误解了游戏。
游戏不是翻开一本《和孩子玩的五十个游戏》的书,然后分配任务,游戏是进入对方想象中的世界。
01
主动:
只有主动参加的,才是游戏。
杜坚讲了一件事。
在游戏力课堂有一位学员,是骨科医生,他很爱孩子,特别苦恼孩子不爱和他玩。
孩子最喜欢的是妈妈,接下来是舅舅,他作为爸爸排到舅舅后面。非常苦恼。他也尝试过和孩子玩游戏,但孩子没什么兴趣,不了了之。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这位爸爸的游戏?因为他就是那种——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吧,你这样这样我这样这样。
凡是对方失去主动性的,都不是好游戏。
这个心理学故事应该很著名:
一位老人退休后在湖区买了所房子,想图个清净。可是附近总有一群小孩过来踢球,吵吵闹闹,老人深受其扰。
老头想了个招数。他对孩子们说,“特别喜欢看你们踢球,来!奖励5美元,明天再来。”
第二天,老人说钱不够了,只给了2美元,孩子们虽然不太高兴,还是接受了。
第三天,老人说没有钱奖励了,但还是希望看球。孩子们说,不花钱还想看我们踢球。没门!彻底安静啦。
当一个活动变成了设定的任务,那就不再是游戏了。与其被你玩儿,还真不如玩电子游戏呢。
主动,是参与游戏的基础。
与其指定游戏,或者要求游戏。父母不妨问问孩子们,接下来我们要玩什么啊?这场游戏肯定很嗨。
02
放松:
把自己当成孩子,感受心流
看到这有人会说,我本身不爱玩,因此和孩子玩也觉得很累,这类父母该怎么办?
这就是游戏的第二个心法:放松。
孩子天生就会玩,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只要找回自己的“孩子状态”,大人也能玩的很开心。
比如前面提到的骨科大夫,这位钢铁直男,是如何开始游戏的呢?
他一直有给孩子按摩后背的习惯,这也是他和孩子不多的交流机会之一。
有一次给孩子做按摩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可以做一个小游戏。他对孩子说,“你的后背现在是一个飞机场,我要准备起飞了。”
说完,他把手掌一下子从脚滑到后背,做出了起飞成功的样子,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转过来说,“爸爸,我们再玩一次吧。”
说这件事的时候,这位爸爸很自豪,也收获了很多掌声。
所以,会玩不需要有很多花招。把自己想象成孩子,放松下来,把你想到的好玩的,分享给孩子。
除了靠想象,还可以专门训练自己放松。
在游戏力课堂有这样一个设定,3人一组,在3分钟的时间里两位小伙伴要配合另外一位小伙伴完成放松,每人都有3分钟主场。
到其中一位学员时,她说,“我想不起来有什么好玩的,不如你们就夸我吧,夸到我满意为止。”
一开始就是很敷衍的夸。慢慢地,开始从接触的点滴,从细节入手,最后完全沉浸进去。而且通过这次游戏,她们三个人真的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总之,玩儿不是一个你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是一个你放松了自然会展现的天性。就如蓝色天空,不是让你创造一个,而是乌云散开。自然就来了。
03
示弱:
让年幼者扮演更强势的角色,帮他建立自信
第三个很重要的点是在孩子面前示弱。
什么意思呢?就是玩游戏一定要让孩子赢。
《道德经说什么》的作者韩鹏杰教授讲过一件事,他们学校有个小孩特别捣蛋,除了父母,别人谁也不让碰。但那小孩跟韩教授关系特别好,为什么呢?
韩教授说,当时他去阳台,结果不知道谁把阳台门关了。他就叫那个小孩救他一下,小朋友把插销拔出来之后,跟韩教授的关系从此发生了变化,非常喜欢跟他在一块。
为什么?因为小孩认为他救了人,一下子自信心就强了。谁不希望在自己的游戏里,做个英雄呢?
你示弱,孩子才会强,能体会掌控感,游戏才有意思。
玩枕头大战,把枕头给孩子他立马就知道和妈妈结盟,一起去打爸爸。爸爸一定要示弱,要让孩子赢。
玩游戏的时候,爸爸也要示弱到底。有的爸爸刚开始还玩的挺好,结果一会儿就忍不住,把孩子弄哭了。
示弱也是一种重要游戏力。
04
边界:
对行为设限,不对情绪设限
当清晰了好游戏的三个特点,自主,放松,掌控。我们也就能把生活变成比电子游戏更有趣的游戏。
那该不该让孩子们玩电子游戏?
可以玩,但要设定边界。
很多家长,一开始放任——家庭来朋友了没空带,“来手机给你,到旁边去玩”。
等到结束了,强制踩刹车——“1个小时了,还在玩!手机没收了”。
这两种方式最直接,最简单,但对孩子的伤害比玩游戏本身还大。
正确的方式是建立边界:
- 在非游戏的状态下提前告知孩子,玩游戏或玩手机有时间限制;
- 在约定时间到了之后,支持和理解孩子不想立马放掉游戏的感受,接住孩子的情绪;但是停止他的行为。
杜坚说,他女儿现在已经慢慢适应这个设定了。
刚开始很难,在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孩子明显还想继续玩,他会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我们约定的时间到了,要不我们玩点别的?”
接着女儿会指派他做这个做那个——失望以后肯定会找点掌控感啊——通过这个方式释放掉不好的情绪。孩子逐渐学会接住情绪,守住边界。
最后的话
杜坚说,这就是养育的游戏力。
其实在我看来,喜欢玩游戏的何止是孩子,还有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和我。
游戏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方式、社交的方式,其实也是人生的试验场。
游戏力里也隐藏着我们面对人生、目标的智慧。
要选择自己愿意参与的游戏;
要选择自己适合的难度,让自己有掌控感;
要在得失面前放松些,这样才有玩儿的状态;
最后,要在游戏必须停止的时候。守住边界,但也接住情绪。允许自己难过一段,但也能笑着开始下一个游戏。
最近很多朋友们因为行业,疫情,社会的问题,不得不停止一些自己心爱的游戏。这篇文章也送给他们吧。
在每个时刻,自由,放松,掌控。深深入戏,及时出戏。
愿你成为真正的人生玩家。
点亮「在看」,你有哪些提高游戏力的方法,留言区告诉我~
特别推荐阅读:
作者:古典,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500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得到APP12万+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