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 古典古少侠 ▲ 关注公众号
回复“6”抽取签名书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课,却依旧没什么改变?今天推荐的这位同学,在自费学习的路上走了6年。但和期待不同,那些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记,更别提用了。长时间的“只学习不产出”,也一度让她感到苦恼、困惑。而现在,她仅用1年时间,就输出了35万字,也做了许多新尝试:做书评人、写公众号、拍视频……
她做对了什么?改变是怎样发生的?下面我把她的故事分享给你。
文:emma66 | 个人发展共读会会员
你好,我是emma66,在国企做了10年HR,目前是一名高校教师。自2014年遭遇职业瓶颈,我便走上了自费学习的道路,读书、报课。希望通过学习,将别人好用的经验学过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一学就是6年。我确实收获了知识、技能,增长了见闻,也拓展了人脉圈。但这些智慧和经验,很快就会被搁置、遗忘了。长时间“只学习不产出”,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本就内向的我,也更加敏感、封闭自己,即便周末的家庭聚会,都会抵触。直到去年8月,我看到一句话——“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也学了那么多课,却依旧没什么改变?”似锋利的钩子一般,这句话精准勾起了我6年经历的五味杂陈。于是我果断报名,加入了古典老师发起的共读会。
我加入共读会读的第一本书是《跃迁》。以前心血来潮读书时,读到触动之处,会兴奋异常,然而过不了多久,那份触动就不复存在了。但如今一年过去了,《跃迁》里的观点,比如“高水平勤奋、联机学习和破局思维”,在我脑海中依旧清晰,当初的那份触动依旧在。因为我使用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SS卡片读书法。由四部分构成,书中原文、核心概念转述、个人体验和行动指引。当读到特别感兴趣的段落或一句话,我会停下来思考:是什么吸引了我?它勾起了我哪一段个人经历的回忆?基于这一理念,我该如何行动,以改变现状或达成理想目的?有了个人体验,也就有了知识应用的场景,而场景比零散的知识更容易被记忆。一年时间,我完成了266张卡,累计写了35万字,改变也紧跟而来。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若菩提》和《斗魂》这些书,极大丰富了我课程讲授的素材库,为我的课程讲授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我与学院的一位教授合著一本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历时已两年有余,而书稿80%的写作是在共读的这一年内完成。写作灵感就是来自于共读书目,也来自于持续写作的经验积累。而且,用教授的话说,我的稿件质量对比一年前,明显提升了。如今发给她的稿件,基本不用怎么改动,就能通过审核。在拥有了一定的输出能力后,我也开始在各个平台做尝试。我参与了知识IPO书评人选拔活动。意外的是,两篇书评都获得了中信出版社认可,成功入选“中信特约书评人”。
之后又借着共读会“卡片变视频”的活动,我开始制作课程短视频。第一条短视频就赢得了900多的围观,我也因此报名了学校的微课制作大赛。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为更好地支持我的学生,和提升教学能力,我开始运营面向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公众号,并坚持每月更新。 因自己写SS卡受益,我也在课堂上推行SS卡片读书法。还结识了几位优秀的学生,并受到指导他们期刊投稿的邀请,成为了学生眼中难得的一位用心、关心和超强责任心的好老师。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的输出,让我联机到许多优秀的书友。去年10月,我和几位书友一起,加入共读会的“大内密探组织”。密探好比星探,通过星球读卡,发掘优秀的卡片及背后优秀的学员。每当我用心地给一位书友留言反馈后,很快也会收到对方的热情回应。这种文字间的互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人际交往体验。我体会到与人联机的甜头,那个封闭的自己,因强烈地感受到被需要和被滋养,心门被彻底打开。
回望在共读会的日子,我开启了许多个人生中的第一次——走在正确的路上,和一群热情向上的人,以高效的方式行进。这种感觉,踏实、坚定、又充满希望。接下来,我会继续持续地读写,与高手联机,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无论你准备做副业、自媒体、斜杠。读写都是基础的底层能力。我发起的「阅读写作3天训练营」已经到42期了,我会在里面介绍我自己作为知识工作者的所有底层心法,一站式打通从读到写。只需0.99元,10月24日开营。
《给想学写作的人,推荐一本必读经典书》
《分享一个我持续写作20年的方法》
(注:共读会想投稿的同学,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