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你的人生是工业品,还是艺术品?

古典 古典古少侠 2023-11-26

最近,ChatGPT的爆火让很多人感到了恐慌。

近处的有,“那我做什么呢?”
考虑远点,“以后AI更强大了,我还能做什么呢?我这一生要有哪些追求?”

在这样强大的冲击和震撼下,大家都做了一回哲学家——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如何找到这个方向?如何确定它是“最适合”的?

这也是职业生涯里的经典问题。

每个选项都很难完美:赚钱多的时间少,时间充裕的发展慢,发展快的自己又不太喜欢……

有人可能会说:你就找在当前的人生阶段最需要什么?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经不起仔细推敲——如果你要做件改变世界的大事,这个阶段就是要不管钱财多少,不求岁月静好,只求全力发展;但是,如果你准备小富即安,现在已经是平稳状态,那你只有稳扎稳打、娶妻生子,才不辜负你的美好人生。

其实,没有什么“最合适”,真正好的人生状态是:我发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且决定从某个选择开始先试试看。

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聊的——人生设计思维。

(2月18日,我会和“设计人生”之父、斯坦福D-School创始人做场直播,更加具体地聊人生设计,入口放在了文末)



01
D.School和设计思维是什么?

2004年,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教授戴维·凯利(David Kelley)创办了D.School(斯坦福大学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并在D.School教授关于设计方法论的课程,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设计与咨询公司IDEO的创始人。这个学院面向斯坦福大学所有的研究生开放,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学院。

人生设计课的创始人是两名跨界的设计师——苹果公司前员工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比尔曾经为早期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设计出耐用的铰链(即屏幕与键盘连接的转轴),戴夫则研发了苹果电脑的第一款鼠标。经常受邀为硅谷的创意天才们讲解设计理念的他们,却发现自己的理念只能帮助人们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却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于是二人决定,把设计思维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来。


“人生设计”就是把设计思维运用在职业规划上的一种方式,课程的目标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发现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快公司》曾报道,这是“斯坦福最火的一门课”。畅销书《人生设计课》正是撷取了课堂上的精华内容。

人生设计课对于很多人生难题的解答思路与以往全然不同,又因为设计思维在商业上的有效性已经被验证,所以这些思路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绝非泛泛而谈。

“设计思维”并不是指设计师思维,它更像是一套开源方法论——设计思维不相信“灵感一闪”的创新,而是认为创新是一种推导的过程——“We Frame Creativity”(我们建构创造力)。

设计思维和传统的规划思维有什么不同呢?



02
不要坚持初心,而是重新定义问题

拿我自己来说,很小的时候,我的初心就是当一名物理学家。你看,我有很多理由:

  • 我的父母都是工程师,从小我就想当个“大科学家”;
  • 我喜欢读爱因斯坦的传记,甚至组织过一次班会,给全班同学解释相对论;
  • 我的物理成绩很好,曾经在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不错的名次;
  • 我的物理老师很喜欢我,我也最喜欢这个老师。

种种理由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应该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努力做研究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种;退而求其次,我也要成为一个研究物理的大学教授;实在不行,怎么样我也得是个满怀热忱的物理老师吧。

但是,当我真正拥有一个被保送物理系的机会时,我却犹豫了;我了解过物理系学生的日常状态,认识很多真正研究物理的人,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


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对物理并不算真喜欢。我的物理学得很好,因为老师很喜欢我;我喜欢和别人分享有趣的知识,而相对论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热衷于幻想而不是研究,甚至还写过几篇科幻小说……

我是一个关注概念和关系的人,我在“分享自己挖掘出的有趣想法给大家,并且对他人有帮助”的时候最快乐——这是一个老师、作家、助人者、支持者的工作,也是今天我正在做的事。

你看,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初心是“物理学家”,但其实我只是喜欢“与人分享有趣的理念”。物理只是一个渠道,我还有很多其他的渠道。

正如福特说的,如果在汽车还没被发明出来时问大众,你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一匹飞快的马”(名词),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你们想要做什么?他们的答案是“更快地抵达”(动词)。在人生设计课里,“小时候,你有什么目标?”这个问题被重新定义为“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最有能量?”当初心从“名词”转换为“动词”时,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真正关切的东西。

人生设计课的导师们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今天最受欢迎的10种工作中,有6种在十年前甚至都不存在。一个基于过去经历设想的初心,需要用人生设计的思维重新定义,这样才不至于在人生中做出刻舟求剑的行为。



03
不要“做出决定,坚定推进”
而是“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于是,当你在犹豫是否要去大城市生活,犹豫是否要离开北上广,犹豫是否应该换个行业时,人生设计课则提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思路:

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是进行AB测试,而最聪明的人生设计方法,是做一个“AB人生原型”,然后开始小范围试错。

比如说你可以请假去大城市或者在老家试着找找工作,看看有什么机会,会遇到什么样的老板。在你想尝试的行业和领域中结识一些业内人士,听他们聊聊自己真实的工作,看看你是否感到兴奋;研究几个小领域,看看自己是否喜欢钻研;尝试写作、线上分享,或者主动运营一项小业务,观察大家是否有不错的反馈。

这些尝试的确会占用你的部分时间成本,但是成本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也就是3天假期能够搞定的事。相比在焦虑、犹豫中来回摇摆的心力交瘁,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有趣,而且效率更高的事情。而且,你在尝试中学到的东西,也会迭代到未来的新选项中。


你看,我用了这么多诸如“兴奋、喜欢、感觉、看看、体验、观察”的词,因为人生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持续观察和体验的过程。

真正的高手懂得花很长时间列出选项,摸清情况,体验感受,找到以后身心如一、全力以赴的方向;而大部分人更热衷于尽快动手,以消解自己的选择焦虑。其实,选择正是设计思维的最高价值,也是最应该花心思的事。



04
设计你的人生

好了,讲到这里你肯定明白了,传统的职业规划思路是——“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项,做出决定并且把事情做成。”

而人生设计的思路则是——“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项,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前者是做人生工程,后者是做人生设计。

做工程的优点是更加稳健,肯定会有阶段性收获,而且更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更适合人生前期,或者是方向清晰的阶段。人生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做出更加有趣、没有痛苦的决策,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个快乐的创作过程,更加适应变化,更容易活出独特的人生。人生设计更适合希望从头开始,或者决心转换人生方向的人。

你喜欢哪一种呢?其实这背后的终极问题是: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工业品,还是一个艺术品?是一个项目还是一次创造?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应该了解人生设计,毕竟,你的人生自己不设计,又有谁能设计呢?




近期活动:

跟大家同步一个好消息:
源自斯坦福的“设计人生”国际教练认证,将正式落地新精英生涯了!

2月18日,我会和“设计人生”之父、斯坦福D-School创始人、《人生设计课》作者比尔·博内特(Bill Burnett),中国设计人生发起人、DT.School 创始人王成,做一场线下深度分享。如果感兴趣,欢迎你来参加。

活动信息:

主题:《设计你的美好人生!》
时间: 2月18日(周六)14:00
主讲人:
- 比尔·博内特  斯坦福D-School创始人、《人生设计课》作者
- 王成 中国设计人生发起人、DT.School 创始人
- 古典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

活动亮点:
- 比尔·博内特 分享《为什么要设计人生?》
- 王成 深度解析《我们如何开启设计人生?》
- 古典 分享生涯发展新理念,首次发布《设计人生公益计划》

参与方式:本次活动将分为线下和线上同步进行,请扫码添加助理老师,详细了解具体参与方式和活动地点,和获取直播精华回放。

扫码回复“021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