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一周微评】 到桂林国际学术会议“打酱油”顺便谈点感想
作者:南人
编辑:GIS菌
| 本文约 2400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这个题目有点调侃的成分,但也是实话,真的是去“打酱油”的,英语听不懂,内容听不明,仅仅就是去了——说实话一开始是冲着李德仁院士去的,或许也有部分参会者和我一样吧。
这是由桂林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一场国际研讨会——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科学进展暨“数字广西”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Geomatics in the Big Data Era Digital Guangxi Summit),简称ICGBD,会议于11月15日在广西桂林举办,包括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英国等17位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相关高校代表和企业代表等500多名嘉宾参加会议。
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原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向研讨会致贺信,表达作为一名老测绘工作者的祝贺和期待;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则在会上致辞,他可是正宗测绘人,学测绘、干测绘,曾是桂林工学院副院长、广西自治区测绘局局长、桂林市市长等,还是李德仁院士的第100名博士弟子,因此这次会议在广西桂林召开,可谓兼备天时地利人和,深深的国际学术风,浓浓的地方测绘情。
本人仅仅参加了首日的会议和晚宴,确实是蜻蜓点水,但也见证了李德仁院士(80岁)和其他四位高龄国外知名专家(Gottfried Konecny教授 89岁、Shunji Murai 教授80岁,Armin Gruen 教授75岁,Wolfgang Kainz教授 65岁)一起切蛋糕过生日的场景,让人感动。
会场随处可见外国学者,报到当晚就在大堂里看见陈军教授与一位高大的外国人交谈,陈教授主动介绍说这位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克里斯汀·海普克教授,让我倍感荣幸,可惜我的英语水平只够寒暄两句;第二天从电梯下来,又遇到一位估计是东欧的外国年轻学者,友好地打了招呼;拿到大会手册打开一看,全是英文的,看起来就费劲了,而学术报告,从主持到报告人都是全英文,还没翻译,但现场似乎大多人都能听懂。总之,国际味挺够的。
纯英文的专家介绍与会议议程
二是感到华人学者已经成为世界遥感测绘行业的主角,逐渐占据“C位”。相信大多海外学者都是受李德仁院士的邀请而来的,李院士的号召力已经不言而喻了,这次大会的主旨报告第一位也是李院士,当他用娴熟的英语作报告时,能看出在场的外国专家都充满敬意,拍照不停;当晚主办方为五位专家过生日时,外国学者对李院士也非常敬重,纷纷敬酒祝词;不仅是李院士,其他华人学者也一样成为了主角,包括担任主持的龚健雅院士、周国清副校长(桂林理工,也是李院士弟子),作学术报告的张云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立秋教授(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第一副校长、科学院院士)、陈军教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朱庆教授(西南交大、武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都在国际舞台游刃有余了,这仅是一小部分呢,还有一大批老中青著名专家学者,都能在世界同行有一席之地。
想当年,1980年中国才加入国际学术组织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在国际舞台暂露头角,相信我国业界鼻祖王之卓老先生怎么都没想到,短短四十年,世界格局完全改变,如今不仅每一次的国际学术会议都有中国代表团浩浩荡荡地参加,国内举办的国际研讨会、论坛等也很频繁,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中国学者的身影,中国,真的强大了!
李德仁院士第一个作主旨报告
三是大数据成为了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并且都有深入研究,都在这次会议呈现了各自的部分成果报告。如Mei-Po Kwan教授的报告“Big Data and Contextual Uncertainty in Human Mobility Reserach”,Christian Heipke教授的“Big Data and DeepLearning in Remote Sensing”,YunZhang教授的“Spatial Big Data and Big Technology Waves Fostering New Breakthroughs thatHave Global Impacts”,等等,都与大数据有关,都能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小伙伴们~我们的《宋胖子说行内事》栏目正在进行问题征集活动哦!无论是行业问题还是其他问题都可以向我们提问哦!
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哦~
▪︎ 相关阅读 ▪︎【南人一周微评】智慧城市被三分天下,传统地信企业还有什么作为?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
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
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