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武大新增本科核心通识课程《遥感与生活》!感受遥感+N种可能

武汉大学 GIS圈 2022-07-16

GIS FAMILY

来源: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1+N,这个跨界天团不能错过!

| 本文约 130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

日前,武汉大学新开设本科生核心通识课《遥感与生活》,这是一门“遥感+n”的新兴课程。
据武汉大学报道,在《遥感与生活》这门课上,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老师将为大家揭示许多习以为常、无法轻易察觉的硬核遥感技术,如何让人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美好。
遥感+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国界的纽带
作为这门课程的负责人,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过老师讲述的课程部分是“遥感+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同学们在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类跨越国界的相互联结以及兴衰与共的共同命运,引导学生在未来社会实践工作中肩负起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为珞珈系列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张过参与的“珞珈一号”是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可以通过观测地表来观测人类活动。早在卫星发射前,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熙教授就通过分析169个国家的夜光趋势得出结论:一个地方夜光突减,很可能发生了灾难。卫星与人类千丝万缕的关联,体现在经济、健康等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遥感+新闻:万米高空上的新闻镜头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珺看来,全球新闻业的发展中均已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使用遥感技术的现象。她表示,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之一是网络传播,即关注数字传播新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就有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初步显露其特殊功能和应用价值,比如,在2020年疫情的相关传播中对武汉城市灯光的统计和报道等,这些都成为新闻学研究中的新现象。遥感+资源:测量世界的无形工具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遥感技术更多出现在科学研究或工程应用场景中,与日常生活关联甚少。但是实际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需要遥感技术。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李治江认为,遥感提供的是一种对客观世界进行多尺度观测的手段,为人们观察世界提供了时空范式的容器,而大数据分析为这一模型提供了认知能力,二者的融合,可以展示出我们认知客观世界的方法和视角的多样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密切关联。李治江在指导研究生做3D打印的实验遥感+健康:太空中的“体检站”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王健与李治江老师所见略同,他同样认为遥感提供了一种对客观世界进行多尺度观测的手段。长时间以来,这一概念更多出现在科学研究或工程应用场景中,与健康领域的关联更为稀少。但是疾病的归因中有超过70%的因素与环境、人类行为和活动有关。通过学科交叉研究,会有新鲜的发现,比如糖尿病的发病率就与夜光卫星数据有关联,这样或可在疾病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遥感+经济:精确计算的高空“算盘”经济学需要数据来证实理论或假说,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学研究的需要,遥感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可能,它颗粒度更小、更易获得的、更多维。在商业中,遥感数据运用也非常的广泛,可以帮助统计出准确的计算农业受灾面积,计算合理的损失,即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也帮助保险公司更好的为农业保险产品定价。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知认为,这两个学科很早就开始融合了,而且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遥感的应用都将越来越广泛。
武汉大学希望借此课程,提升学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素质,开拓战略思维和视野。在这堂课中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相互促进。同时更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将来为这份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 本文整理转载自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媒体/刊载网站所有,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页面。

-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哦)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