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寄语
赵国群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全国塑性工程(锻压)学会理事长
第六届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
山东省工程师协会会长
亲爱的同学们: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材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从石器、青铜器、钢铁,再到硅、碳材料,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材料发展史。材料与信息、能源一起被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及其加工技术是制造业、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新材料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牢记“为国育贤”的初心和使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博学笃行、厚德明理”,是我们不断秉承的院训。在新时代,学院将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内涵建设,精心、精准、创新育人,让每一名同学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大学中完成自己人生的实力蜕变。这里是驶向理想的航船,这里是雏鹰高飞的蓝天,学院将与众学子一起,砥砺前行,再创佳绩。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才俊加入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52年,历经山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山东工学院金属工艺系、山东工学院第二机械系和第三机械系、山东工业大学第二机械系、山东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历史发展时期,是我国最早设有金属热加工专业的院系之一。现已成为山东大学专业设置齐全、学科优势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先进的强院之一!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和未来发展需求,培养掌握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优良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检验及组织管理等工作。拥有“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富有责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特质,能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世界一流本科生。毕业5年后,能够成为企业、研究单位或其他学术团体等的技术中坚或者能够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能够组织或参与国际合作的团队;能够对地方、国家及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三个优势学科之一,“材料及加工制造”入选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先后进入ESI世界排名前千分之一,标志着“材料及加工制造”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学院持续强化学科与专业建设,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和材料智能成形制造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2个特色创新班,学制均为4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山东大学优秀专业,涵盖塑性成形与模具、液态金属及铸造、焊接技术与工程、包装工程4个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检测及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设计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一流专业,涵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化学/物理、高分子材料4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学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发展需求等自主选择。核心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制备与加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达到《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标准,可为毕业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根据近三期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全国本科教育专业排名结果,学院各专业的全国排名均进入前5%。
教学与科研实力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坚持和发扬基础创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优势。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学院共荣获3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科技成果奖励,荣获3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近年来相关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高速列车、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州飞船、特高压、卫星以及运输机、直升机、导弹等国防装备的研制与建设,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注重本科生教育与培养,在创新、实践和培养学生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等方面形成了很强的特色,探索出一条“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训练”的教学培养道路。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6项。2019年获得的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山东大学的历史性突破,也彰显了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实力。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类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21名。拥有教授66名、副教授43名、博士生导师63名。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88.4%、拥有海外博士学位者占27%、高级职称教师占85.7%,80%以上的教师都有海外访学、进修经历。学院拥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各类高水平人才/团队76人(次)。
学院还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工程师100余人,打造了一支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负责、踏实、严谨工作作风的强大师资队伍。
平台条件
山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物联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工程实训等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平台支撑。学院建有“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山东省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8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材料表征与分析中心组成,形成了能满足创新型、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高层次高水平平台。
世界一流的先进仪器设备与工作环境
特色培养
【先进材料创新人才基地班】
基地班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学校为探求培养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优秀人才而设立的试验班。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全面、科研与创新能力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未来学术领军人才为宗旨。实行基于一级学科的专享柔性培养计划,系统强化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学科交叉知识、科技前沿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该班毕业生普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超过90%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所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涌现出一批学术新秀,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获得国际学术奖励,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材料智能成形制造卓越工程师班】
学生设计和制造的部分产品
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在材料成形及控制领域的工程科学、工艺技术方面具有综合创新思维、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采用单独的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化、项目驱动为主要特色的“3+1”四年进阶式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工程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
本特色班构建了感受企业、技能培训、综合训练、岗位体验的全过程实践强化培养体系和企业工程师案例式教学模式,四年不断线,学生的工程认知逐年深化。该班毕业生60%以上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其余100%进入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
培养特色
注重基础理论与交叉融合培养。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创新、重实践、促交叉”的理念,着力推进专业和课程现代化建设。在坚持强基拓疆的基础上,促进学科方向间以及与信息、人工智能、计算科学、计算机、能源、生物、医学等的交叉融合。“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创新综合”的一流本科生培养优势已然形成。
强化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学院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建立了基地班创新教学与实践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师资、经费、平台条件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强力支持。国家、学校、学院等多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涵盖半数以上的学生。每年超过100人次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奖励。
学院创新教学与实践开放实验室
本科生翟伟:溶剂热法
合成双扇状氧化锑
(指导教师:慈立杰教授)
本科生郭文辉:
四氧化三钴空心球
(指导教师:王俊助理研究员)
学院与遍布全国的5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搭建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平台20个,提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实践参与度。并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举措,通过在工程一线的现场教学、企业兼职教师的课堂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致力培养国际视野:学院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与2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30余名本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任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每年选派2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赴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和深造,每年邀请近30名国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交流,举办或承办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每届有近20%的学生申请赴国外、港澳台等高校学习或内地著名高校访学,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
你可以在校内就聆听到海外知名学者的精彩报告或短期授课;可以在学院举办或承办的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上,与来自海内外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可以赴国内和海外名校访学……
暑期海外师资课程
海外实习
形成了完善的“三全育人”体系和机制。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了“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全员协同育人机制。学业预警、特殊群体帮扶行动等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学涯职涯规划瞄准学生的长期发展,“三全育人”成效显著。
名师面对面精心指导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学院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拓展平台,文艺体育、社团组织、智力竞赛、学术论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顶岗实习……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持续提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杰出校友代表
胡海岩院士(82届)
魏炳波院士(83届)
学院毕业生不仅具有高超的综合素质、强大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追求,而且具有“基础扎实、做人朴实、做事踏实”的特质,深受学术界、企业界的青睐和好评。先后培养了18000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胡海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行政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保研率和升学就业情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一次性就业率高的特点。
超过50%的学生推荐免试或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中科院各大研究所读研。约10%左右的毕业生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等国际名校深造。
其余毕业生主要进入大型企业、政府部门、设计院、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科学研究、教育及管理工作。从事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建筑、材料、电力、轻工、船舶、轨道交通、通讯电子、能源电力、高端装备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知名企业就业。在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中的平均就业率高。
招生形式和选考科目
采用材料大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招生,选考科目为物理。
根据第一学期成绩等,第二学期初进行基地班和卓越班选拔,以及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大专业进行专业选择。
学子就读感受
201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黄小康
我是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黄小康,来自山东菏泽市东明县。目前已保研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深造。
四年的大学之路就像大一那次爬泰山,我青涩仰望,高峰林立,处处新鲜处处难;四年后,倏忽回首,过尽千帆,半是辛苦半是甜。
登山之初,我第一次感受到山大材料学院的学风,如泰山之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次期末,考试任务重,还有课程设计。刚考完29个学分,我们已几天没怎么睡,完成课程设计时已是深夜,我们又仔仔细细地相互勘误纠错。睡眼惺忪的我想放弃修改,但看到同伴在一丝不苟地勘察我的错漏,我又重新打起了精神。你追我赶,是山大材料学子的常态。严谨踏实,勤奋求知,对同伴一丝不苟的监督,对作业力求完美的不将就,这是对“学无止境”校训最生动的诠释。
登山之途,是勇攀险峰,破茧成蝶,是我从青涩懵懂的农家小子到荣获山大本科生最高荣誉的经历。我刚入校时未出过省,到最终公费海外交流两次;刚入校时我和陌生人说话都会紧张脸红,后来做了院学生会副主席;刚入校时我只会考试,到后来荣获“山东大学综合类校长奖”和“山东大学自强之星”。这样蜕变的经历,也是每一名山大学子的经历。一次次的突破,来源于自身的勇气和毅力,来源于老师、学长学姐和同学的悉心引导、彼此鼓励,来源于学校和学院对于学生成长的全力支持,是“浩然之气”在学生心中内化后的自然结果。
登山之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多学科交融的魅力,拓展了国际化视野,一览众山小。我穿梭在各校区间听文理工医的选修课,闻诸子百家明辨真理,也曾和工科各学院的同学一起参加CGSS社会实践,和文科生一起做挑战杯项目,在各赛事上与五湖四海的同学进行思想的碰撞。在学校和国家支持下,我得以公费前往加拿大和日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与同学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了解大洋彼岸的风土人情,迈出自己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坚实脚步。
我是山大材料人,秉承“厚德明理,博学笃行”的院训。老师们则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品格浸润了我,也培养了我扎实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严谨的思维方式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学长学姐们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真诚的分享与帮助,让勇于担当、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内化为我的日常行动;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帮助与鼓励,让我始终感到家的温暖。
在山大,在材料学院,每一位同学都能谱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山大登山记”,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李国倩
我是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李国倩。
大一时我的成绩并不起眼,但在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里,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帮助与鼓励让我不断克服困难,学习成绩在中游的我慢慢变得自律,并在大三学年取得了专业第三的成绩。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大三时,我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创意设计大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取得了本科生组三等奖的成绩,在大家协同完成作品结构设计、效果图、成品制作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许多专业技能,做到了学以致用,而且锻炼了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眼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带给我的是科学认识万物的世界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专业基础学习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实验探索与创新是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工程实践中是综合能力的不断塑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
我有幸成为一名山大材料人,感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我插上高飞的翅膀!
联系我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务办公室
电话:0531-88392815
网站:http://www.cmse.sdu.edu.cn/
QQ群:543427663
推荐阅读
【济南校区】
【青岛校区】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山东大学本科招办
来源 /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封面 / 周心怡
编辑 / 刘振帅
责编 / 宋沁潞 钟启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