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概没有比“好爸爸”更廉价的赞美了

慧超 思维补丁
2024-11-13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714篇文章

很喜欢的一首歌,推荐听听

愿父母的爱,让每一个孩子走得更远


“这份荣誉本不该如此廉价和轻飘”


(一)
“羡慕小孩有超哥这样的好爸爸!”


最近这段时间和老婆带小孩在成都和重庆玩,每天将和小朋友的合照发在朋友圈中,都会收到不少朋友类似的夸赞。



自成为父亲之后,自我也开始忍不住在朋友圈记录小朋友的点点滴滴开始,类似“好爸爸”这样的赞美,简直成了评论区的常态。


“小孩有你这样的爸爸真是幸运!”


面对这样的评价,一开始我是颇有些沾沾自喜的。然而随着我对父亲的这一新角色体悟更深,尤其是当我以一名父亲的视角,观察社会中诸般关系时,我愕然发现:


在此地,谁还不是一个“好爸爸”呢?


一味地娇惯孩子,任凭其长成蛮横无礼、自私虚荣的无赖模样,可以被很多人评价为“好爸爸”。


将养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都推给老婆和老人,除了生孩子时贡献一粒精子外,关于孩子的事情一概不参与不关心不负责,自己喝酒聚会钓鱼搓麻玩游戏,虽然造成爱人实质性“丧偶式育儿”,但只要不嫖不赌不家暴,“好爸爸” 这顶帽子,他戴起来也会是昂昂自若。



甚至家暴老婆,出轨嫖娼,只要按时如数往家里塞上足够的生活费,保障妻儿温饱不至流离失所,在一些人眼中,也能算得上是一位“好爸爸”……


在一种内省的视角下,我遗憾地发现,如果将“父亲”这一角色作为坐标画一条考评标尺,那许多男同胞的得分,其实堪得上“惨不忍睹”四个字。


不必刻意去新闻上搜寻那些夸张的例子,对于父亲角色的缺位和糟糕表现,我想每个人身边都有足够详实和生动的例子。


比如我去幼儿园接小朋友放学,有好几次都遇到神情惶惑的男性家长,看到这样的表情我就知道,这哥们八成是第一次来接孩子。然后你就会听到他们站在门口焦急地给老婆打电话:


“怎么入园还需要刷卡的呀?”


有一次最夸张,是在暑假前夕,一位文质彬彬的爸爸向我打听他女儿的班级位置,她女儿过完暑假可就要上中班了——这意味着,女儿入园整整一年了,这是他第一次来接孩子。


还有一次在医院,看到一位孩子快两周的爸爸在开水间冲奶粉,他先把奶粉倒在奶瓶里,我在旁边还没来得及提醒,“哗”一下对准100°的沸水接了半瓶,然后又拿起旁边的常温矿泉水试图兑成温水,后来发现水还是太热又把奶倒掉些,再兑矿泉水——我已经无力吐槽了,因为每一步都是错的,而他在不远处饿得哇哇哭的宝宝,已经快两周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一年多来,别说亲自给宝宝冲奶粉了,恐怕连认真观察一下老婆如何给孩子冲奶粉,都没有过。



但是我相信,即便是这样的男同胞,只消陪孩子在游乐场玩半天,或者陪孩子做一次手工,上两堂兴趣课,辅导一会家庭作业,将这些经历拍几张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同样能够收获留言中纷至沓来的“好爸爸”赞美。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说到底,你我都清楚,在咱们这里,对“好爸爸”的要求,实在太低了。


(二)


超嫂也经常将我和小朋友玩耍、游玩、读书的影像,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之上。


我知道,我老婆在做这样的分享时,内心恐怕多少是有些满足乃至炫耀的成分的:


“瞧一瞧看一看呀,我嫁的这个男人还不错吧?”



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和她付出的那些相比,我这个所谓的“好爸爸”所做的事情,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以一个公平公允的标准去考评,恐怕我连“合格爸爸”这样的称谓,都距离很远。


总体而言,作为男性,一方面我当然很享受来自爱人和社会给予的肯定和表扬。但另一方面,社会群体(包括部分女性)对待“孩子父亲”的评价标尺之低,也确实常常令我感到惊讶。



坦白讲,在很多女性朋友对自己丈夫“褒贬兼而有之”的描述中,我不无惊愕地发现,她们对“孩儿他爸”的要求和满足感是如此之低——

所以恕我直言,她们口中的很多“好爸爸”、“做得还不错的爸爸”,在我看来,做得其实是不称职,不及格的。


社会对于父亲角色如此粗糙的评价维度,一方面,无疑会加剧整个社会对于“爸爸”一词的低预期和低标准。另一方面,也自然会塑造出男性整体对于自我评价的一种不自知的傲慢和沾沾自衒。


比如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聊天截图:



“因为心疼老婆。”


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女性群体广泛的嘲讽。同时,你又必须承认,关掉微博放眼现实,类似的场景和对白,其实每一天都在上演。


确实,它是如此明火执仗地表明在一个男权社会,一个普通男性面对男女议题和家庭责任这样的话题时,在社会观念的长期浸染下,可以表现出怎样的“理之当然”。


这自然会令女性群体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而作为男性,我感受到的,则是长期以来一种普遍的“观念性压迫”。


我想说的是,在很多场合中,对男性不谋而合的尊敬和优待,已然变成了一种社会各角色间下意识的观念契约。


显然,这种契约的形成由悠久的文化和思想传承而来。


比如很典型的一个场景是,如果在北方和亲友们聚餐,饭桌上男性只需要负责喝酒吹牛逼即可,哪怕同桌还有一两岁的婴幼儿,你作为父亲也全程不需要看一眼。


这样的事情就曾真切地发生在我的身上,有好多次我站起来表示要喂宝宝吃饭或者陪他玩,都会被大家异口同声地劝住:


“坐那,坐那!小超你就陪着喝酒,这些事不用你管。”


这其中的很多问题,都在群体潜意识中隐隐约约涉及到一个中国人异常熟稔的概念:


面子。


在社会学的维度上,所谓“面子”亦是一种隐含的社会契约,“我这样做就会很没面子”,“你这样的表现会让我在外人面前很没面子”。


而很多“面子”问题,抽丝剥茧,本质上其实都是男性的某种共谋。


恰如波伏娃所言,男人希望女性受到轻松生活的欺骗和引诱,会接受担任母亲和家庭主妇的角色,他们正是企图将女人禁闭其中。


这种引诱,是以掌声、好评和名誉作为诱饵的:


比如饭桌上忙前忙后的女主人可以获得“贤惠能干”的好名声;


比如在外面给足男人面子的女性会获得“善解人意,识得大体”的集体夸赞;


比如揽下所有育儿工作的妈妈可以收获“持家有道,贤妻良母”等指向贤内助这一极高荣誉的赞叹……


在时间和观念的传承下,这样的思想早已如水一般沁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连同许许多多的女性,也成为这些观念的捍卫者。


恰如萧伯纳写下的那句话:“如果锁链会带来敬重,那么给人套上锁链,比去掉他们的锁链更容易。”


所以,在如此漫长且宏大的社会观念浸染下,那句“因为心疼老婆”,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很多男性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既得利益者”,毫无反省地享受着这样的“社会观念福利”,并视为理所当然。


将类似的观念和逻辑照应在育儿和教育上,在积弊已久中养成傲慢观念的男性当然会非常熟悉那件“趁手的武器”——即对女性实施一种“观念上的压迫”。

男性自诩为逻辑性强的生物,关于养育的逻辑他们当然心里明白,但谁占便宜谁心里明白——


带孩子很累,教育孩子很气,既然“好爸爸”都不用做这些,我凭什么要做?作为男性,我又不羡慕一个“极品好爸爸”的桂冠。


于是,“带孩子”便在一种观念的共谋下,不再是男性作为父亲的一种责任,反而带有某种对女性赏赐意味的“心疼”和“爱怜”——


这是一种不自知的炫耀与邀功,瞧,这本来是你们女人的事情,是我在帮你完成你的份内之事,你要记得这一点。


(三)


当一位女性成为母亲,她会时常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虑。


“好妈妈焦虑”就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女性群体中的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在家有二胎的女性身上,表现的更具体,更强烈。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的心理焦虑,像雾气般笼罩于妈妈群体之中,它触发机制广泛,可能来源于各种场景:


“工作和家庭难以平衡”,“有了二宝之后疏于关爱和照顾老大”,“辅导作业的时候,实在没忍住又把孩子给狠狠地骂哭了”……


但男性类似的焦虑,也就是“好爸爸焦虑”,似乎并不常见。至少在公共表达上,即便是面对家庭议题,男性的焦虑和恐惧也都集中于“收入见顶,事业下滑或财务拮据”等方面。


鲜有男性深刻地谈及,自己内心中对于“我不是一个好爸爸”,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恐惧。



或许,各位男同胞们扪心自问,不仅没有焦虑,反而多少有些“我不就是好爸爸嘛”、“至少我做的比某些爸爸强太多了”的自鸣得意。


毕竟,做一名“好爸爸”实在是太简单了。


其实,我的本意真的不是批判男性,维护女性——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太明白文字的无力了,人是很难被说服的,尤其是这种说服竟试图剥离掉他原本拥有的优势和利益。


我只是提醒各位男同胞们,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作为一个小朋友的爸爸,男性应该有着“希望做到更好”的自觉和“我其实做得还不够好”的自我审视。


当然,惭愧的内省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行动。阐述父亲角色重要性的文章和研究,已经汗牛充栋,我无意赘陈。


毕竟,话只能说给听得懂的人。说到底,遑论做一个“好爸爸”,很多人,连做一个“合格爸爸”的愿力和努力都没有,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好爸爸”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俯拾皆是的“廉价奖状”,对于任何一位晋身为父亲的成年男性而言,这一称谓都应意味着一种多维度的极高评价。


“好爸爸”这份荣誉,本是一尊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汗水和智慧才有可能摘得的一座奖杯。


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我觉得男性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和自我审视,应该致力于和妈妈们一道,祛掉那些“观念福利”加持下的沾沾自喜,共同把“好爸爸”的这份荣誉,变得沉甸甸,变得不那么廉价和轻飘。


以上,与诸君共勉。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继续阅读】


比“技术性失业”更恐怖的,是“技术性失智”


月薪万元的“悲催生活”


岳飞必须死:怒发冲冠帝亦惧


多想再和你谈谈


拒绝这一页历史被轻轻翻过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思维补丁】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维补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