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直播系列 | 别傻了, 看你直播的99%是机器人

2016-06-24 何思瑶 数洞社媒
导读

2016年被称作“网红元年”,大量资本流入网络直播平台,大小创业公司组建,BAT也相继进入直播角斗场集聚资源、瓜分天下。网红涌现、网络直播平台数量暴增,越吹越大的气泡映照出许多人不切实际的梦想……但是,小心那绚丽的颜色一戳就破。

作者 |  何思瑶

编辑 | AKI


为了能够更加离网络直播的世界更近一点,笔者亲自体验了映客、花椒、一直播等APP,并采访了北大出身的Bang直播平台的管理者——发现了一些令人咋舌的内幕。

后台操作水很深,观众全是机器人

在几次直播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映客直播平台上,刚刚打开直播后会有几分钟的空档期,即没有任何粉丝加入到直播房间。在开始后的3分钟左右会有10多个粉丝瞬间进入直播房间,之后长时间稳定在21人。

随后,笔者点开了处于屏幕上方的用户头像,发现他们竟然100%是1级粉丝(直播平台的粉丝级数根据其观看时长和投入资金数量而定,1级为最初级的注册用户),且被关注数都为0。在这段期间,笔者不断跟这些“粉丝”说话,比如“你们能听到笔者的声音吗?”问完请他们用文字回复一下,但是得到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回应。


图片来源:笔者的映客直播间截图

不久,有个“2级粉丝”进入了直播房间,笔者继续询问是否有人能够听到声音——很快这个“2级粉丝”回复了“可以”。再观察现在的粉丝数,已经增长到30多人。

为了留住这位能交流的粉丝,笔者不断跟他聊天,而此时房间里的粉丝数也在持续上涨。直到第二个“真人”进入房间后,粉丝数已经增长了10个左右。

这次的试验直播持续了15分钟左右,笔者为了增加人气唱了首歌后,房间里的粉丝数量保持在84人规模,但是从互动的情况来看,应该只有两个非1级的粉丝是真人。


图片来源:笔者的映客直播截图

这样看来,情况真有点令人惊讶了——笔者的直播间里居然有80多粉丝都是“僵尸”!

而36氪研究院的一份报告,证实了笔者们对“机器人粉丝”的猜测:


图片来源:36氪研究所

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凡是以“4000”、“7197”和“11”数字开头的粉丝,且关注数或送钻数基本在同一量级的,都可以被视作网络直播平台中的“机器人”。

后来笔者又进行了几次实验,结果36氪研究院的抽样调查类似。因此笔者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映客直播平台新开的直播房间中,真实观众可能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九成以上都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机器人。

这对很容易陷入“万人迷”情状的网络主播们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流量变现带来的尴尬

“不明真相的人真的认为每个主播都好赚钱,每个主播都好多人看,其实真的不是。”Bang直播的管理者梁中良说。

正如笔者亲身验证的那样——不是每一位网络主播都有着大量的粉丝,也并非真的有那么多人愿意给他们砸钱。大量机器人的“驻足观看”并不能给主播带来任何经济收益。

在多个平台上观察大量直播后笔者们发现,女主播们往往会唱歌、跳舞,或者和粉丝聊天、摆弄头发、眨巴眼睛,而男主播则多是讲段子、喊个麦,当然也有唱歌的。而单次直播关注的人数越多,收到的礼物越多,就代表着主播的直播流量越好——流量,就意味着变现。

“现在整个直播行业被炒得非常厉害。有些主播心态不太对,认真做节目的越来越少,光想要挣钱的越来越多。”梁中良表示,“有些主播为了吸引眼球,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在Bang平台上,曾经出现一次需要被“扫黄打非”的直播“事故”——一个男生在对着镜头“打飞机”。好在Bang的后台有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视频,及时打住。

在随后的观察中,主打游戏直播的熊猫TV平台上,一个长相甜美的妹子吸引了笔者的注意。点开直播后笔者发现这个妹子并没有在打游戏,而是说着说着就解开一颗上衣扣子。此后的画面虽然没有被禁,但也确实让人血脉贲张……而礼物也就唰唰唰地飞了出来。

据说像这样“一脱出位”赚礼物的主播并不在少数,但是单靠搏出位来赚钱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事实上,那个“打飞机”的男生后来被Bang直接封号。

其实,为了不触及雷池带来麻烦,各个直播平台都24小时实时监看系统。小的平台会多雇些人直接分屏监看直播,大的平台(如映客、花椒等)则是由系统自动生成截屏,运营人员监看截图内容即可。此外,数据在短时间内激增的直播内容也是后台运营人员监管的重点对象。

网红制造产业链

如同经纪公司捧红一个艺人,直播领域也有网红制造产业链——背后举足轻重的big boss被称为“公会”。

通常,网络直播公司会与公会签订合约,由公会提供20个左右“准网红”,而网络直播平台负责帮忙宣传。现在各大平台上那些长相甜美或俊朗、天天能上热榜的美女帅哥,很有可能就是公会提供的“商品”。

在这个产业链中,公会、网络直播公司和主播分别是如何分配利益的呢?很简单:网红被推送到热榜是需要观众和礼物的,他们的人气排行这样计算:

观众数×较小权重+礼物×较大权重=人气指数

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观众人数而言,礼物的重要性更大,所以刷礼物也就显得更有必要。因此,公会和网络直播平台往往会商定这样的“契约”:如果公会向网络直播平台买下2万元的礼物,网络直播平台会给公会提供价值4万元的礼物。当主播直播完可以提现时,鉴于五五分成的游戏规则,主播可以拿走2万元现金,网络直播平台也可以收回公会应给的2万元。

但是,主播可以轻松赚到2万么?要知道注水礼物只是充数据用,并不算在主播的收入中的,而是会返回给公会的。这样一来,公会和网络直播平台就各自不用出钱就成功推出了一名网红。当“准网红”成功上位成为知名网红后,公会还可以再通过他们推销其它产品。

不过笔者们也不能说主播就完全赚不到钱——他们赚的是那些“陪跑人”的钱。不明真相、跟风刷礼物的群众们,都是网红产业链的大救星。


图片来源:作者截图

没有一家做网络直播平台的在赚钱?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总裁班、互联网思维、O2O等概念相继出现,无数创业者奋不顾身地冲进属于互联网行业的洪流中,幻想、期待着自己的公司能够成为下一个BAT——不过选择走直播这条路,可能没那么简单。

文化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约为2亿,直播平台数量超过200家,大型直播平台高峰时间,约有200-300万的在线用户同时登陆。如此可观的数字也在年初时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直播市场,但互联网行业的数据是公开透明的,在看过之前的各种网络经济泡沫后,投资人开始精打细算起来。

“可以说,网络直播平台融资已经过了最好的时间。”梁中良告诉笔者们,“整个市面上没有一家网络直播公司是在赚钱的,都是在亏钱。”

在围观群众眼中,做网络直播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殊不知行业内部已经达成共识:网络直播的战场上只可能是尸横遍野,却不可能是百花齐放,因为直播平台的“水太深”,成本投入负担太重了。虽说映客在年初获得了6800万的B轮融资,但是人工费用和广告费用的大量支出也在不断耗血。试想,平均每天百万级别的广告费用有谁能够经受得住呢?

再看看带宽数据,映客直播平台目前号称有一千万人在观看直播,但是假如按照之前推算的比例,也就是只有十分之一的用户是真实的,那么资金回流恐怕是前路漫漫了。 

封面图片素材来源:huaban.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