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深圳一年新增超4.5万例!最新癌症榜公布,这类占比最高
这些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大家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毕竟若是没有了健康
其他一切都只能为“0”
说到生病
大家最怕的估计就是癌症
虽然这个话题有些沉重
但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深圳公布最新新发癌症榜
超4.5万人“上榜”
近日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发布2023年度全市肿瘤发病情况
最新监测数据表示——
202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新发恶性肿瘤病例45431例,比上一年增加2905例。肺癌时隔两年再成最高发恶性肿瘤,而此前连续两年列“榜一”的甲状腺癌排第二位,“前五”依次为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肝癌。
肺癌与甲状腺癌
两者发病率超四成
2023年,肺癌与甲状腺癌占深圳常住人口恶性肿瘤头两位,两者发病率超四成。
肺癌
老牌“头号杀手”肺癌卷土重来,成为首位,发病例数9709。这一趋势与全球最新数据一致。2月,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估计2022年全球肺癌新发例数高达248万,重新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
肺癌之所以被称为“头号杀手”,除因发病率名列前茅外,主要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早筛早诊非常重要。
医生建议,50至74岁且具有符合高风险因素条件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
资料图。来源:Ic photo
甲状腺癌
第二位的甲状腺癌,发病例数9247,因其发展进程缓慢又称为“懒癌”。尽管“慢”,但也不能轻敌,医生提醒,面对甲状腺癌,及时治疗是关键。
甲状腺癌有4种病理类型,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样癌预后效果良好,但未分化癌1年死亡率为 90%,预后效果很差。患者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医,由医生给予专业判断。
新发恶性肿瘤女“多”男“少”
排在榜内前10的依次还有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淋巴癌、子宫颈癌、白血病、子宫体癌。
按性别来看,深圳新发恶性肿瘤病例女“多”男“少”。女性25518例,男性19913例,女性比男性多5605例。
女性发病率首位为甲状腺癌,已连续5年蝉联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其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
男性则是肺癌排第一,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分列其后。
近3年,深圳女性与男性恶性肿瘤疾病谱基本稳定,前5位排序未变。
如今,癌症已不是绝症。世卫组织指出,应把癌症看作一种慢性病,通过规范化治疗,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很多患者是可与癌共存的。
全市465家社康可免费查癌
2016年起,国家癌症中心已推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深落地,针对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大肠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症,开放一定数量免费筛查名额。
目前,全市465家社康可免费筛查癌。
深圳市户籍或在本地居住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年龄45-74 岁,都可以去全市465家社康中心报名参加免费筛查——
具体名单如下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
可查的癌症项目有——
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
乳腺癌:超声结合钼靶
食管癌、胃癌:幽门螺旋杆菌、胃镜
结直肠癌:大便隐血试验、结肠镜
肝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腹部超声
温馨提示
以上筛查项目虽免费但有数量限制,符合条件的市民记得先到社康(推荐),或在“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评估。
提醒一下
这个深圳人专属的福利
错过要等一年!
2017年起,深圳已累计12.6万人参与查癌,其中8.09万人查出高风险,3.95万人次再次进行临床筛查,最后检出4468例阳性病例,检出率达11.31%。
2017年,肿瘤诊治“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正式揭牌运营,并于2022年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应对肿瘤,一定做到“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你知道你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吗?
跟大件事君一起来看看
▼
*上下滑动查看*
① 大肠癌
☞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
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
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
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② 乳腺癌
未育或≥35岁初产妇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有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
③ 宫颈癌
有多个性伴侣
性生活过早
HPV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④ 肺癌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⑤ 肝癌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⑥ 胃癌
60岁以上人群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溃疡
胃息肉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恶性贫血者
⑦ 前列腺癌
年龄>50岁的男性
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査,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⑧ 甲状腺癌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
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
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凡有上述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⑨ 淋巴瘤
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⑩ 食管癌
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
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
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有食管癌家族史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⑪ 皮肤癌
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
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
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
曾患有皮肤癌
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
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⑫ 胰腺癌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者: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
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⑬ 胆囊癌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
长有胆囊息肉者(直径超过1厘米,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
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
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
胆囊腺肌症患者
慢性伤寒感染人群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
炎症性肠病人群
合并糖尿病人群
⑭ 脑部肿瘤
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
头痛(常常清晨发作,较剧烈,起床轻度活动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喷射状呕吐
视力模糊,视觉障碍
精神异常(常常有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表现)
单侧肢体感觉异常(痛觉、温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
幻嗅
偏瘫或踉跄、醉酒步态
耳鸣、耳聋(多在打电话时,一耳听到,另一耳听不到)
巨人症
幼儿发育停止
预防大于治疗
这不是一句空话
警惕16个身体信号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要改掉!
戳图,转给你关心的TA
▼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就从今晚早点睡开始吧
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
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通讯员深卫信
部分内容综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卫健委、人民日报
编辑:李晶
更多独家猛料,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
点个“赞”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