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政工大姐们的故事,太精彩,太有力量

尖椒部落 尖椒部落 2017-04-30


摘要:在《怒放的地丁花——家政工口述史》的分享会上,我们能够看见家政工大姐们的坚韧和生命力。当她们的声音能被发表、传递出来,进入公共领域分享时,口述历史就成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可以形成新的公共议题,促进知识生产,改变人们固有的常识观念。

2016年6月19日,《怒放的地丁花——家政工口述史》分享会在北京单向空间朝阳大悦城店举行。此次活动由乐施会、尖椒部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单向空间联合举办,分享会邀请了《怒放的地丁花---家政工口述史》的作者高欣、两位故事被收录在书中的家政工安翠苹、高云、乐施会城市生计项目经理王英瑜及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理事唐斌尧作为嘉宾。主办方期望公众与媒体能更多了解家政工背后的故事,从她们坚韧的人生故事中看到在家政朝阳产业的背后,家政工的劳动、生活与内心世界,关注家政劳动的价值。

家政工工作场景 图片来源:《怒放的地丁花——家政工口述史》下同

分享会上,乐施会城市生计项目经理王英瑜介绍乐施会支持家政工口述史项目的初衷。家政工群体可以说是劳动力市场的边缘社群,他们大多是来自农村或下岗女工,离开了原来的社会支持网络,又在劳动法律保障体系之外。在传统观念上,家政劳动被视为社会地位低微的工作。乐施会城市生计团队长期以来关注家政工群体,与各方合作,先后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开展项目,通过社区/社群服务、研究倡导、公众教育等形式,共同推动家政工群体生存状况的改善以及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口述史项目是希望增进公众对家政工群体的认识和了解,也为家政工群体提供更多的发声渠道。“我们认为家政劳动应得到更多的尊重,希望家政工权益有合理的保障。”乐施会城市生计项目经理王英瑜说。

作者高欣则分享了从关注家政工议题的记者到亲身接触这一议题中的鲜活个体,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她说:“最初作为调查者关注家政工的议题时,更多是从制度、社会这些‘环境层面’来观察家政工群体,从职业角度的思考会多一些;待到开始亲身参与到家政工口述史的访谈中时,以记录者的身份聆听每一位大姐的讲述时,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我们都脱掉社会角色的外衣,大姐们非常诚挚地将自己的过往经历和盘托出,这种勇气和真诚有些在意料之外,但的确非常深地打动了我。这让我更加想要忠实地记录下她们的故事,因为实在是太精彩、太有力量。”

两位家政工大姐从书中走出来,与现场观众分享她们作为家政工的经历与感受。来自西安的安翠苹大姐从国企下岗、离开大集体的保护后,经历了徘徊、家人的不理解及把家政作为事业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月嫂,面对公众对所谓月嫂高薪的疑问,她也讲述了月嫂工作背后的种种辛苦。而性格乐观的高大姐,来自济南郊区,从事家政10来年。她在现场又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家政工作原则。   

作为高校学者也是一家为家政工提供服务的社工机构的理事,唐斌尧老师从口述历史作为一种研究社会性记忆的视角和手法的价值角度,谈了他的看法。他说:“在现实中,家政女工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屏蔽’的,她们是生活中‘沉默的’和 ‘失语’的一群,在公共领域难有她们发声的渠道和机会。口述历史真正发掘了她们的主位体验、意义世界,访谈者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与这些底层贫弱女性进行生命故事分享,为双方都创造了一种对各自日常世界(如工作、家庭、性别身份等议题)进行反思的机会,这本身就具有了赋权的意义。当这些‘卑微者’的声音能被发表、传递出来,进入公共领域分享时,口述历史就成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可以形成新的公共议题,促进知识生产,改变人们固有的常识观念,甚至可具有政策意涵。”

现场观众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纷纷提问。其间也有几位家政工大姐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其中一位大姐说“读后特别激动,真的,家政女工就像地丁花一样,受伤时自己疗伤,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春天来时也会怒放!”

延伸阅读

我说两会:"地丁花"面临法律困境,家政工、公司、客户都喊冤

一首《小时工》,唱出了“周大姐们”的困境 | 大龄女工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