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做的苦葫芦炒鸡蛋,让我俩双双开始了厕所之战

羽思杰 果壳病人 2023-08-21

因为一顿苦葫芦炒鸡蛋,母亲和我上吐下泻。


亲戚送来的“葫芦”特别苦


两个月前的一天中午,我下夜班回家,母亲在厨房做饭,她时不时喃喃自语:“咦?怎么这么苦?”我听到后并没有在意。


开饭了。母亲说用亲戚家送来的自种的“葫芦”,做了道葫芦炒土鸡蛋,可那葫芦实在是苦得难以下咽,她只好忍痛将其丢弃但因为着实心疼土鸡蛋,她就用沸水焯了两遍,冲淡了些苦味。


这葫芦为什么这么苦呢?母亲致电询问了资深农民——我的外婆,得到的答复是“有些葫芦是会这样,没关系,像苦瓜一样吃就好了”。


我吃着依旧发苦的鸡蛋,并感受着味蕾的抗拒:“不一样,这跟苦瓜的苦味完全不一样!”母亲则在旁边声情并茂地蛊惑(命令):“营养很好。”最终我选择让理智暂时休息一会儿,默默地继续细嚼慢咽。


亲戚送来的“葫芦”丨作者供图


事后回想,还要多谢这个葫芦苦得彻底。如果不是它足够苦,让一贯秉持“缝缝补补又十年”的老妈都能丢弃,那么结局很可能就是我们娘俩摄入远远超过残留在鸡蛋上的毒素。


母亲上吐下泻,让人心疼


饭后半小时,我开始觉得有点恶心,隐隐胃痛。此时母亲已经拉了一次肚子,正在卧床休息中。我的专业本能终于回过神来,醒醒!你是一名医生啊!我正准备通过催吐来排出刚刚吃进去的饭,说时迟那时快,母亲先我一步迅速占据了马桶,以“一泻千里”伴“剧烈呕吐”的方式开始作战。我赶紧用盆接住她的呕吐物,观察有没有血块或者奇怪的异物。


看着母亲上吐下泻的样子,我很是心疼。她居然还能一边呕吐一边念叨着:“对不起,是妈妈无知,是我没有听你的话……”我顾不上跟她情感共鸣,因为与此同时,她出现了双手痉挛的症状。


我端着盆站着,大脑飞速运转,这应该是毒素的作用或呕吐后的反应?我安慰她吐泻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把毒素吐泻出来就会好很多。


她全身软弱无力,双手又挛缩着。上完厕所,我准备给她擦屁股,她却说什么也不让,非要用自己那双连手指都张不开的手。“我在医院也会帮助病人的,这没有什么。如果换成你,你也会帮我擦屁股。”她同意了。想来是这一话触动了她,换位思考果然是个好办法。


在人最虚弱无力、最难受的时候,竟然还想着“不好意思、难为情和害羞”,也许是立场和角色的原因。之前我一直不大理解这一点,因为这样的羞耻感可能会拖延医疗进程。但此刻我理解了,在此种情境下,生母在自己儿女面前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更不用说来就诊的陌生患者了。保护隐私也好,维护自尊也罢,这本就是最基本的人权和人性。


我带着母亲打车去医院,谁能想到下班回家吃了个饭,隔了两个小时又来单位报到了。母亲生命体征平稳,急诊科的同事开了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结果都没问题,又给了抑酸护胃的针和液体补液。她的精神好了许多,挛缩的手指也逐渐展开恢复原样。


在这期间,我自己也有想拉肚子的感觉,但一直忍着。此刻见母亲情况平稳,我想差不多该解决自己的问题了,于是直奔卫生间一泻千里。


母亲的化验结果丨作者供图


我后悔没有在急诊治疗


第一次去厕所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前后总共跑了10多趟厕所,直到回家后还在继续。到最后基本上已经是在拉水,就像解小便一样。而且艺不高人却胆大的我并没有给自己做检查或挂水,想着是不是按照母亲的治疗思路,自己吃点药同时多喝水,也能起到一样的效果(反面教材,请勿模仿)?


于是我给自己配了点药,抑酸护胃的、止泻的,回家后又喝了盐水,并且每次去完厕所后都很积极地喝盐水补液。没想到到了夜间,右下腹开始剧烈绞痛,我疼得在床上缩成一团。我仿佛看到了食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后,毒素与肠粘膜厮杀的场景。


我开始后悔拿自己“试验”,我应该老老实实在急诊室输液或者留观一晚。我想自己高估了身体的作战能力,同时也低估了毒素的威力。在简单查询后,我发现类似病例并不少,严重者甚至会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再等等,也许药物还没起效,等药物消化吸收了,或许就好了。”我自我安慰。与此同时,母亲除了再跑过一次厕所,整体情况已经趋于平稳。


什么毒素如此厉害、要警惕自己有没有肠穿孔、药估计还要吃上一段时间……思绪乱飞之中,我迷迷糊糊睡着了。凌晨3点左右,我隐约意识到自己放屁了。“太好了!我放屁了!没有再拉水!”腹部也终于停止了疼痛,我放心下来,沉沉入睡。


翌日,二人状态虽说不至于生龙活虎,确实也大体恢复了。


至于这导致中毒的瓜到底是什么,母亲事后回忆,平常吃的西葫芦表面是光滑的,但这个东西不同,它表面长着细毛。


总之搞不懂的食物还是不要吃啊!


专家点评

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让作者和母亲中招的是葫芦科植物中存在的著名毒素:葫芦素葫芦素有多种亚型,其中葫芦素b具有最强的毒性,食用后很快就会出现头昏、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脏器受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文中配图即亲戚送来的瓜,是葫芦的一个变种,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不同的地区还有瓠瓜、瓠子、珑蜜瓜等不同的名称。作为瓜类,瓠子的口感不错,是一种受欢迎的蔬菜。正常情况下,瓠子中的葫芦素含量很低,并不苦,也就没有毒性。在不利的生长条件下,瓠子会产生较多葫芦素来作为“防御手段”,这也就导致了苦味和毒性。实际上,不仅瓠子,其他的葫芦科瓜类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的黄瓜蒂比较苦,也是产生了葫芦素的原因,就不应该吃了。


跟植物中的其他“防御物质”一样,葫芦素苦、有毒,但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生理活性”,可能成为药物。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探索葫芦素的药用。不过大家应该注意的是:即使葫芦素被证实具有某种“药效”,也需要制成药物并在“针对症状并控制剂量”的条件下使用,并不是大家自己去买“含有葫芦素的天然蔬菜”来吃。


文中的外婆说“像苦瓜一样吃就好了”,这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的误解。苦瓜虽然也是瓜,也苦,但是苦瓜中的葫芦素含量并不高,其苦味成分主要是苦瓜素、奎宁等,毒性很低或者无毒。所以,苦瓜虽然苦,但吃了并不会中毒。


苦瓜之所以成为蔬菜,是人类驯化挑选出来的。“苦”,是它本来的特征。而葫芦瓠子、黄瓜等瓜类,人类驯化选育出来的蔬菜是不苦的了。当它们出现苦味,就意味着“出现了异常”,安全起见就不要吃了。文章结尾说“总之搞不懂的食物还是不要吃啊”是很合理的建议——遵循这样的生活哲学,可能让你“错过”一些能吃的东西,但也可以避免你“中招”,是值得的。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羽思杰

编辑:小艾、黎小球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同时接受视频投稿,相关事宜可添加果叨叨咨询: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