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日记】简单,品质生活的必由之路
▲点上方「绿色中原」关注我们
▲绿色中原亲水行——行走沙河,前排左二为作者
2017年7月17日,周一
昨天,亲水行第四季——行走沙河。大暑天也成功召集到超过预期的“河粉”,足见活动本身及项目负责人“鹰”的号召力。一天走下来,河的美,河的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华灯初放时离开漯河“布衣街”,华灯零落的11点到家,洗洗涮涮,已过午夜时分。
新一天5时许醒来,头脑中便有纷至沓来的念头。稍事整理把当务之急的事儿留言到工作组后,翻了下微信,看到一篇文章“极简主义的背后逻辑”。作者在生活的一片忙碌和混沌中了解到一个事实:混乱的房间是混乱生活的写照。然后她说:她被“击中”了。至此开始清理自己的生活——全方位的。看完文章,我也被“击中”了——不同的是,我并不是如今才了解这些,10多年前就买过《简单生活》读本,后来又添了《少的力量》。只是,我只是“理论”上的理解与认同,并没有将之实践于生活。因为,不舍与惜物,阻碍着我。
但,这些理念已经深入到内心里。虽然,我把自己的生活已经“简化”到只有一事了——环保。问题是,这是一件多艰巨的事儿啊,多头而多变,我又是那个难以苟且的人,每件事都要以“踮起脚”达到为目标......如此一来,虽仅一事,却已巨繁,严重地占用了我的心理能量。于是那个关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就一直耽于“向往”了——虽然房间不致于混乱,但抽屉是满的——那些没有时间整理的旧时文稿成了“弃之不舍,整理无期”的鸡肋;书橱是满的——好多书买来从没有翻过,一些没有保留价值的书也没有清理;衣橱——惭愧,也是满的。倒不常添衣服,但遇到喜欢又打折的,也会添一两件,经年累月,也不得了。恒常的体重,也是它们能积累下来的原因。当然,电脑、手机里更是满的!
一直都想清理一番,向往“空”的状态——抽屉里,只有必须的几件生活用品,比如指甲剪一类;书橱里只有读一遍还想再读的书;衣橱里只有认定会“跟一辈子”的衣物......但“只是”是“只是”,现实是现实。面对它们,我感到深深的匮乏感,没有心力去舍弃。
无力舍弃的理由很多,比如书,我会告诉自己:快了,快了,等绿踪试点“生态共享社区”做起来,把它们捐给“农民书屋”;比如衣服,我会想到它给过我的温暖,愿意送给一个合适穿它的人,而不是随便什么人——怕对不住它;比如物,家里添置物品的“准入”比较高,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是品质好的,送出它们就添了几多不舍。
当然,最大的一个“占领”是这份“绿色事业”——我要做到何年何月何时呢?我有目标吗?说实话目标是没有的。我一向给自己说的是:尽力而为。基本上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概念。认真想来,一份投入这么大心力做的事情可以不预设目标吗?不设目标的结果,几乎使这件事心理上成为一个没有终点的“苦旅”。就像我最喜欢的一首戴望舒诗《乐园鸟》里的一问: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其实“苦”与“乐”的转换可能就在于是否有目标,没有,它真就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苦役了;有,这就是一段清晰的生命成长的道途。
至于为何要崇尚“简单生活”?对我来说是用不到作者分析的背后那一套逻辑的。因为,它们早已由生活揭示给我了。比如,占有是双向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事物,你占有它的同时也被它占据;比如,改变是也双向的,由内而外,也同时由外而内——经由外在空间的清理和释放,同时带来心理空间的扩大和灵性的增长。我要做的只是在体认到心理能量不够的情况下积极作为,而不是消极等待。这其实也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成长。
那么,从今天起做一个爱清理、认真践行“简单生活”的人吧,做一个每天记录的“清理日记”,每月盘点一下清理清单,奖励自己一个一直向往却难得排上日程的事儿,比如再访苏墓白园、信阳小住或一趟黄山徽居之旅。
未来三天清理计划:
今天:1只杯子,两双鞋子,若干化学洗涤品;
明天:两件衣物、一个包包;
后天:一个炒锅,两件围裙。
............
书,还是留给“共享社区”吧。
相关阅读
文|桑青青 图|桑青青&薛宇 编辑|清水薄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