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青观点 | “史上最严”新版禁限塑令从纸上到现实,考验可能通关?——答记者

绿色中原 2022-09-24

Editor's Note

本文为采访手记,因作者在垃圾分类方面论述甚多,各方常有讨要相关文章作为某途径提案参照之需,故此作者在编发本文时将自己近年来的主要文章链接于文末,以备查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青子衿j Author 匡洁



           “史上最严”新版禁限塑令从纸上到现实,考验可能通关?
——匡洁答《河南商报》记者问


编者按:2020年11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委、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政策的实施,将会对塑料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月9日《河南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负责人匡洁,对河南省相关政策新规的落实进行了访谈。以下是详细内容。

 

01



记者:2021年元月一日,号称史上最严的河南省限塑令即将施行,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防治塑料污染的动作不断,咱们绿色中原作为环保组织为此举办过一些什么样的活动?

 

匡洁:“限塑令”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之所以“常谈”是因为问题“常在”,不但常在而且随着消费经营业态的转型持续“发酵”。过去,说白色污染严重,一般是指一次性塑料袋及农用地膜的滥用。而今,随着电子商务崛起,网购、外卖等新兴行业“闪进”,快递产生的巨量塑料包装、胶带垃圾大有取代过去一次性塑料袋和农膜白色污染“老大”地位的势头。白色污染的程度变本加厉。


 

今年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公众,对白色污染的聚焦持续升级,表现在国家层面对“限塑令”不断加码的“收紧”。各省市也紧跟其后,措施略有不同,从“限”到“禁”大趋势是一致的。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商场、超市、书店、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要求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上述区域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我们河南省在这方面也加快了步伐,6月3日,省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出台了《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制定了治理白色污染三步走,郑州、洛阳、濮阳、许昌等4地先行先试的举措,显示出治理白色污染的决心。

 

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作为一个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垃圾分类、白色污染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2010年绿色中原率先在郑州市做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废塑料是我们第一阶段重点分类的,在居民家庭源头分出的可回收物品中作为单列一项这些年通过图片展、观影会、讲座等,不断向公众传播、普及白色污染的危害。



我们的公众环保活动中宣传塑料危害一直都是重点,融进我们各类活动中。室内活动,有“垃圾分类讲座”及“废弃物与生命”环保课件,引导大家从生活中尽量避免、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户外活动更是有详细规定,从饮用水、零食餐点如何带,现场垃圾如何管理都有具体要求,以线上培训方式让每一位参加者都了解到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把绿色生活理念变成他们观念上能接受、生活上能改变的东西。把每一个参与者当作一颗绿色种子,引导他们从生活方式上向绿色转型,进而影响他的家庭、亲友。




02



记者:从限塑到售塑再到这次的所谓禁塑,对塑料污染的防治总是不彻底,那您觉得这次禁塑行动真的能彻底进行下去吗?

 

匡洁:说实话我心里是没底的,前面的采访我说过,我对“限”没有信心,期待的是“禁”。“限塑令”可说是史上最失败的环境条例了,不然的话我们也没有今天这个采访了。这是我说过的最多的环保话题之一,既是老生常谈,又好像常说常新。为什么呢?就是你说的,从限塑到售塑再到这次的所谓禁塑,政府的法令总有一些新的变化,但又总是不彻底,留着余地,让人悬着心。“余地”就是“口子”,有些人就善于钻漏洞,把漏洞钻成口子,让法令成为一纸空文。遍及城乡、愈演愈烈的白色污染,让当初的“限塑令”几乎成为笑料,失去了政策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新版限塑令一定要引以为戒。

 

这次禁塑行动能不能彻底?我希望是彻底的。前提是作为颁布法令的政府部门要把禁令当真,有配套落实的细则,有执行机制的保障,有明晰的、严格的赏罚规定,有畅通的舆论监督渠道,总之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配合条例的贯彻执行。


 

03




记者: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需要怎么办?

 

匡洁:彻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不外乎前后两端,政府作为管理方明确地知道该管什么,怎么管。

 

前端是将环境责任制延伸到企业,制定“产品绿色准入制度”,对进入流通的产品事先进行“全生命周期”考量。对产品生产、消费及报废后进行认真的环境影响评价。据此为产品开绿灯或红灯。

 

作为生产企业必须对产品的环境影响负全责。政府对伤害环境的生产、经营行为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管,在这方面不能被污染企业以“影响就业”“影响经济发展”绑架。要看到伤害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所谓“发展”都是“杀鸡取卵”行为,只有果断淘汰污染企业、污染技术,绿色企业、绿色技术才有发展空间。

 

在不可降解塑料还不能完全退出的过渡期,要规定一些允许使用的基本材料,但要明确标注种类,便于末端回收。比如规定只能使用甲乙丙丁等不同材质,用不同的色号标识。使用后方便知道归哪一类。垃圾资源化前提是“材质单一”,只有单一才能最大化的资源化。

 

废塑料来自石油,是亿万年地质运动形成的,属于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什么长期不能资源化?除了使用过滥以外就是材质太过复杂,完全没有使用规定,谁想怎么用怎么用。本来就种类繁多,又加上纸塑复合、纸铂复合等复合材质,让末端分类完全是一个成本高企、得不偿失的事情。统一规定基本材质并严令标注,末端分类资源化才是一件有可能的事。

 

总结一下,目前阶段根治白色污染的希望在于“产品绿色准入制”+“基本材料规定及标注”+“末端分类回收”三管齐下中实现。



 

04



记者:怎么提升市民意识,又该怎么完善整个塑料垃圾回收处理体系?

 

匡洁:市民环境意识提升当然是很重要的,前提是政府态度鲜明的“禁塑”决心。其实民众对废塑料污染环境是有一定认识的,因为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直接地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如果没有“禁”的前提,靠“教育”“自觉”是行不通的,人图方便的劣性会让优柔寡断的“限”成为一纸空文。

 

有了“禁”的态度和前提,再辅助以教育宣导,公众环境意识提升才是可能的。社会动员是政府的强项,把白色污染的危害说深说透,对违法经营者严格执法,民众还有不接受的道理吗?

 

如何完善塑料垃圾回收体系是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从“限”到“禁”的过渡期,塑料垃圾还在分分钟大量产生,怎么办?需要找出路,放任不管肯定是不行的。

 

我最近到禹州参观考察过一个废塑料加工厂,原料就是无法分类的混合废塑料,通过机械压制做成一些产品,比如地质勘探用的岩芯标本盘、花缸等。由于是各种塑料的大杂烩,成品十分结实耐用。我带去了自家分类的废塑料,都是宝贝,毫无悬念地直接进了生产中的机器。


 

这样的企业身边就有,却陷入我们找不到企业、企业也找不到我们的尴尬境地。他们现在的原材料都来自双汇这样的企业产品包装边角料,生活中大量的塑料垃圾他们却没有途径得到。这样的企业很需要支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产品比较单一,原材料不足、市场销路有待拓宽,需要各方面帮助这样的企业升级。

 

民间的废品回收行业目前越来越难以生存,郑州大量的垃圾分类小区,目前做的还很粗放,居民扔的基本还是混合垃圾,承包分类试点的公司员工从混合垃圾里挑出一些纸箱饮料瓶,只是“截留”了民间拾荒者的一些东西而已。塑料垃圾被归类到“不可回收”,只能进填埋场、焚烧厂。这一点我同意那家废塑料加工厂老板的观点:民间的回收行业最可靠,分散的回收成本最低,集中回收会大幅度提高回收成本,放大问题。

 

目前我还在为废塑料回收奔走,找过一些在郑州做垃圾分类小区的环保公司,动员他们把废塑料单独收集,打包压缩了送到废塑料加工厂。但他们的答复是:政府没要求分的东西我们不能“乱来”,不然出力不讨好。废塑料需要的“打包压缩机”和运费等他们也没有理由承担。

 

对垃圾分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末端的产业支持。一下子建不起完备的“静脉产业园”,那就分别进行嘛,身边有这样的废塑料加工企业其实是“宝”啊,有这样的企业废塑料回收就顺理成章了,把这个产业扶持、完善起来,垃圾分类就突破了一个瓶颈问题,管理方和市民看到有意义的分类,能够极大地提振各方做好垃圾分类的信心。



            

04


记者:新“限塑令”里说,到2020年底,各大商超等消费场景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印有“可回收”标识但属于不可降解塑料袋也属于禁止使用的范围?您对“可降解塑料”了解的多吗?

 

匡洁:市场目前流通的本质是不可降解,仅仅印几个“可回收”字样的塑料制品完全是一种钻空子行为,当然属于禁用之列。比如一些饮料店,一杯饮料有杯有袋有吸管,喝一口水就扔一堆塑料垃圾,印个“可回收”就说明它环保了吗?售出以后他们能保证消费者回收吗?



我对“可降解塑料”了解很少,因为没有可靠的途径了解,查一些网上的资料都语蔫不详,到底是什么材质、什么工艺,怎么保证对环境完全没有不良影响,都没有明确的、让人信服的答案。因此在禁塑推进过程中,开发替代产品也是当务之急,关系禁塑能不能成功。这方面尤其要注意一些唯利是图的企业搞“偷换概念”,把本质上不绿的材料“涂抹”成绿色的蒙混过关。材料是不是真的合格要有权威认证,有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不能用一个新问题掩盖一个老问题。


作者生态考察中


作者&编辑 & 图片 匡洁(桑青青)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

青青诗行 | 亲水行:走河是一种生活方式(配乐诵读)

新版限塑令,解决白色污染曙光乍现——答记者问

 “限”到“禁”的路还有多长?——就“限塑令”颁布10周年,答《商报》采访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关于《河南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问与答

对话中原科普讲坛:垃圾分类与绿色发展

郑州进入“强制”前夕对话垃圾分类——采访记录

聚焦郑州垃圾强制分类:重面子还是重里子?——答记者问

郑州垃圾分类问题、难题,难点、重点有哪些?——答《今报》

医疗垃圾今夕谈——答记者问

绿色中原积极建言,静脉产业园建设政策出台

低碳生活|匡洁:厨余变身有机肥,阳台种出有机菜

结束口号长跑,迎接垃圾分类的春天

关于2019年实行“绿色两会”的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呼唤行之有效的垃圾管理

绿色倡导|“落叶归根”,刻不容缓!

让制度严起来 ——《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得”与“失”

就外卖垃圾问题绿色中原负责人匡洁接受《河南商报》记者的采访

环保与发展,对立还是促进?

体验“强制时代”沪上如何“丢垃圾”

我对郑州市开展垃圾分类的感受是:“欣慰+”——答商报记者问

沪上再体验“交垃圾”

郑州市垃圾分类要尽快迎头赶上——匡洁接受大河报采访

政策推动|郑州市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郑州市餐厨垃圾管理若干问题问与答



欢迎走进绿色中原环保大家庭:添加“绿使者” huan_15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