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废物”?

凭海观潮 2020-12-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产先生 Author 你们的中产先生

网传自杀的那根绳子。

大连理工男,在成为社会人之前,他选择去死。

- 1 -

用“废物”来自嘲,最早来自日本,特指平成一代的年轻人。

和“昭和男儿”蓬勃昂扬充满斗志不同,整个平成一代都非常颓废缺少进取心,甚至不乏厌世的情绪。

究其原因,无非是《广场协议》之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无数人财务破产,整个经济陷入衰退,年轻人奋斗无望,阶层跃升开始变得不可能。

奋斗还是不奋斗,在现实世界中都差不了多少,所以,很多日本年轻人选择躲进二次元和电竞游戏中寻找存在感,和虚拟人物恋爱结婚。


他们当中,还有不少30多岁的男人没有工作一直啃老,一年到头宅在家里,物质需求降到最低,整个人非常无害没有攻击力,甚至看起来有点“可爱”,有点像是被圈养,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平成之豚”。

中国有这种现象吗?

这几年被人们关注的深圳“三和大神”应该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什么是“三和大神”呢?


就是在深圳三和人力市场周边的廉价打工者,他们不愿进工厂也不愿送外卖,因为太累了。他们只打工资日结的零工,干一天休息三天,物质需求极低,住七块一晚的通铺,吃五块钱一碗的大肉面,喝两块一瓶的大水,很多人选择住在网吧彻夜通宵玩游戏,没钱就睡在街上,没工作就饿昏在路边。

但是,他们似乎不能称为“废物”,更多是是边缘人,因为他们很多人都身负债务,没有身份证,和家人失去联系,走投无路才把三和当成最后的乐园。

我们来看看平常的人。


- 2 -

昨天,网上爆发一场争论,一个大连理工的研究生在实验室自缢,有人报以同情和共情,有人则怒斥他对生命太轻率,“死得挺好”。

这两派争论的原因都因为其中一点:

这个24岁的研究生写了一篇很俏皮的遗书,充满了调侃的意味。

同情者认为:多么温暖的人啊,字里行间全是温柔,读着读着就哭了

批评者认为:矫情,自私,除了真的疾病抑郁之外,自杀多数都是懦夫

我们还是来看一眼这封遗书吧,有点长:

大家好,我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专硕三年级学生,导师是z老师。我的研究 课题是...

啊,别走嘛我不是来进行答辩的啦(笑哭.jpg) 只是想来告个别,待会我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 

今年真是槽糕的一年呢,国际国内都鸡飞蛋打的,想当初为了逃避找工作考了研究生, 结果刚考上贸易战就幵打,就业形势一下严峻了起来。

今年又赶上疫情,好像这三年读研期间世界跟闹肚子似的。啊对了,说起闹肚子我不知怎么的越来越受不了圣女果,最近一次吃完之后拉了好几回。
然后我还想起刚考上之后没多久,一个认识的学长推荐我去跟z老师学习,第一次跟z老师见面他把煤化工行业的上下五千年都给 我讲了一遍,讲到一半我肚子也不舒服,精神也快绷不住了,但脸上还得维持认真听讲的表情。

估计那一次是我人生中坚持持久的一 次。之后每次找他,哪怕是问个小问题,都有可能让我坐在沙发上听他讲半天行业背景, 从此我十分不乐意去找他商量事情。 

这三年过的,额,过的挺快的,体会到了研研究生讲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差到了酸奶没吃完放垃圾桶里一周的地步。上完大部分课程就开始进实验室做实验了。
开题答辩那天,听完我的汇报,评审的老师嘟囔了一句”还可以“,问了一两个问题就结束了。

其实吧,我挺希望他们能针对我的思路和目的给出更具体的意见来着,没想到那天我算是最快结束答辩的。“多去看文献,看看別人怎么做的。如果去找组里的老师问问题的话,经常得到这个回 答。

于是我综合了几个博士论文的实验思路和内容,就撸起袖子去干活了,然后我就跟我 那台如同祖宗一般的实验设备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交流,每次做实验前我都要先祈祷一下 待会它可干万要一直正常工作,你能想象一 台普通的实验设备正常工作的概率居然不超 过三分之一吗?我差点都把佛祖保佑几个字 刻在它上面了。
谢天谢地,它终于在今年1月 份,我催了好几回组里的H老师后,算是修好了。

今年大概1月18日,我还待在实验室做实验,其实当时也有想过要不要申请寒假也不回家了,毕竟感觉进度不是很好,后来想看也 没剩几个寒署假了,还是回去了。

疫情爆发困在家里后,在家里人建议下开始备考公务员。

过了半年回到学校,在宿舍隔离时我们开了线上组会,组里的老师看了我 的数据,平静地表达了我的数据都没意义的评论。 

啊?什么?我照着文献做的聊?不是你给的 建议吗?
好吧,是我不对,我太笨了,不懂得自己思考。

行吧,过去一年做的一切推翻重来。夏天,拼了命地赶进度,还得跟其他人共用一些设备,于是为了提高使用效率,我把白天让给了别人,晚_上通宵了好几次做实验,期望着赶紧做完,我好专心备考公务员。 

然后?然后就是不断地,不断地做无用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模一样的条件,每一次居然都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趴在电脑前看着自己的数据,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一块碎落下来。看着我的实验设备,然后看了看自己的手,不知道是哪一个出了毛病,或许是脑子也说不定。

“不对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
“我… 我哪出问题了?” “你少玩点游戏,少刷些视频还会这样吗?”“可…可我确实尽力了啊?”。“那就是你笨,懒,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 “那…咋办?” “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 “那好吧。” 

我真是个够无聊的人,这样无聊的小剧场 我居然能自己演好几回。
想起了前几天开组会, Z老师说让我们赶紧着手构思专利,不然赶不上毕业。结果H老师怒喷:“不能让他们发专利!得让他们发论文!专利太简单了,发个专利就毕业,太水了!” 

开的是线上组会,我当时通宵做PPT困得不行,听了H老师的话,我关掉麦克风苦笑了一声,精神了。其实我觉得H老师要求挺合理的,我们组一直要求很宽松,以前连组会都不开,除了每年年末老师请我们吃一顿饭,年中夏天带我们跟当届毕业生一起出去玩一次之外,并不怎么主动跟我们见面。

不过,对不起,我可能没办法满足您的要求了,把疫情夺走的半年还给我,可能还有希望,但在这个节点上,我看着自己的数据,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
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懒了,也可能那几台设备不足以完成我的课题。

总之,以前我们组还没出现过无法按时毕业的,为了不打破这个优良传统,那我消失好了。

正好国家今年正为了就业问题犯愁,我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我想我这样的人也没有资格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 

如果我身上还有哪个部位能用的,都拿走吧。请把我烧成灰随便埋到哪块地里,好歹能贡献点养分。谢谢你,谢谢你看到了这里。

我其实算是个挺内向的人,第一次跟人倾吐了这么多。 
想起了之前在美团点外卖时给他们的公益活动捐过一块钱,希望能实现我一个愿望,让我下辈子变成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野猫也行,毕竟猫的年龄十来年,我活了25年,也没比猫久多少。

希望家人朋友今后顺顺利利,祝愿国家一直繁荣昌盛。

看完这封遗书你是什么感觉呢?

我一时想不出,然后憋出一个年轻人才会用的词语:中二

别说老一辈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即便在我们这些略经过风霜的人看来,这个男生遇到的问题简直太不能算个问题了

实验室仪器没法用,论文开题没通过,疫情耽误了时间,老师指导不够……这好像不能成为自杀的理由。

不过我们从他的遗书里找到另一条线索:

本科毕业为了逃避工作选择读研,读研结束选择逃避备考公务员。

这似乎是现在年轻学生的一条无奈之路。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开始面临日本平成一代的困境,上升越来越难,机会在减少,学历在编制,一切都在内卷化

所以,也许论文还是仪器还是疫情只是这个24岁男生自杀的导火索,他选择自杀的根本原因除了性格脆弱,可能也是觉得一逃再逃,未来也没有希望,于是内心产生了厌倦。

选择自杀是一种终极的逃避。

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杀的逃避理论(Escape theory)认为“自杀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令人惋惜,但是其实说不上同情,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不过,网上却掀起了一场同情热,说明很多年轻人产生了共鸣,他们有着相同的处境。



- 3 -

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现在的年轻人?

今年青年节,B站发布了一个《后浪》的视频,引发网上群嘲。

其实单从视频质量和何冰的表演来看,都是很在线的,问题在于没有广泛的共鸣。

那些热爱旅游看世界、摄影记录生活、动漫、滑板、开放、自主、阳光……其实是很少的TOP5家庭的年轻一代。

他们的父辈本来就是浪头的弄潮爷,他们确实是后浪。

但是,广大的年轻人却并不是这样,他们有很多不属于“后浪”的名称:

佛系、丧、空巢青年、孤独经济、蚁族、恐婚族、大龄剩女剩男……

这些词语的背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

在中国突飞猛进的三十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一出生就看到了世界的美好,见识了消费主义的狂欢,却在成年之后被当头重击:因为他们发现一个残酷是的事实,美好世界的大门正在向他们关闭。

原因还是老调重提的那些:

技术革命红利殆尽、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高企,阶层固化,机会减少,一切都在内卷。

在这个趋势下,年轻人的处境越发严峻,他们的心态会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对外部奋斗和认同不再看重,而是特别注重个人感受。

这个变化的表现有两点:

一个就是变得很佛性,不愿意再去奋斗,辛苦省钱存首付是不可能的,他们很多人陷入了超前消费的陷阱,花呗、信用卡、白条也都在朝这个方向去宣传,其实是很不好的。

另一个就是沉溺在奶头乐的东西,比如刷抖音,看综艺,玩游戏,有意逃避现实的困难,只关注自我感受。

所以,当外部困难变大,自己内在感受崩塌的时候,就会有人产生厌世情绪。

而克服这个心态,进入社会面对困难,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

- 4 -
结语

有人喜欢说,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觉得这句话太民族和功利主义了。

我更关注的是社会生态,要知道年轻人是社会的基础,而社会阶层并无法完全割裂,换句话说底层的年轻人同样很重要。

当下中国,其实不只是中国,全球各国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我想呼吁我们全世界的中年人、老年人,政策制定者、利益既得者,关注一下这个群体。

他们不该成为废物。

延伸阅读


彩礼难倒英雄汉
成都这事彻底玩砸了!砸了!……
成都MC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艾滋传播!
老富豪娶娇妻,有什么不可以?
金钱挂钩性焦虑
网红已死,有事烧纸
当天使遇到魔鬼……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