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玩坏”的名句
一阵“春风体”吹过祖国大地,“春风十里不如你”之类用于表白的句子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网络平台冒出来。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句子用以表达爱慕真的合适吗?
据观察,“春风体”虽直接引用于冯唐作品《春》,然究其典故,应该是脱胎于一首诗: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是杜牧的《赠别二首》,无论从“娉娉袅袅”还是“豆蔻梢头”来看,似乎都是在描写少女清丽绝伦的容貌,乍一看上去,也没什么不妥。但是了解到该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作者写给某少年青楼女子的,最后一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遍观扬州城里许许多多的青楼姑娘,没有一个比的上你”,所以“春风十里不如你”这句话用来形容你的心上人,是否有些不合适?
再看一句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很痴情吧?很专一吧?其实单看这句话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据说)这句话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见上图)。可以明确的是,这句话是在卓文君遭遇婚姻大创之后,万般无奈写下的,实含浓浓怨妇情。虽然说也是表达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但联系作者遭遇和全诗情感,各种场合乱用实在是有些奇怪。
除了爱情,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不太合适的用法:
近日,有人发了一句“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于是众网友纷纷高呼:“够任性,我喜欢!”其实这句话来源于《史记·楚世家》,原文如下:“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大致意思是:“我地处蛮夷之地,现在诸侯互相残杀,我还是有点军事力量的,想掺和一腿子,(但是周王不是很重视我),希望(你能上谏使得)周王关注我一下”,所以你看,人家本来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我是流氓我怕谁”,而是“打你我也不想的,只是希望你们帮我在老大面前美言几句”。此间差异,何止云壤。
另外,很多人在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感到不适应之后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表面看上去似乎是说“唉,来都来了,先这样吧”,然而,这句话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是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加上前面一句就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大意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远方的朋友们还不服气,那咱们就讲文化摆道理把他们吸引来,来了之后就想办法让他们服气,安安分分在这儿过日子。”所以呀,“既来之,则安之”,实在不是一个适合用来劝慰自己“来都来了”的话。
其实何止近几年,何止网络,我国“滥用”古诗词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譬如大家感激师恩时早已用惯了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本是异地男女互诉衷肠之意;譬如恋爱中表忠心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是士兵们上战场前表达“老铁关系硬”的句子;又或是“相濡以沫”后半句其实是“不如相忘于江湖”;再或是“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紧跟着“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不提纳兰容若的一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比翼连枝当日愿”都被用作网文标题,而实际内容却与句子毫不沾边儿,更不提一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原作者温庭筠被某些人忘却,开口闭口便大言该诗原为“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乃属某网文写手之作……
其实这些东西大家可能早已心照不宣,随着时间的流逝,诗文滥用、误用这类现象也许不可避免,毕竟连“尴尬”据悉都要改音为“jian jie”。但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对一些经典文学还是要上点心的,大家都明白,这些问题的出现得源于想彰显文化素养,但是又不愿稍作考究、只知跟风的心理,倘若日后古诗文“死”于此因,那可真是尴尬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