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合肥!法治政府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和弦共振”(下篇)
精彩继续——
突出监督制约,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着力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度
在市法制监督平台实现执法行为可视化管理、智能化操作、全流程跟踪。采取随机查、重点查、交叉查、跟踪查等方式全面体检执法案卷。全面执行并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为执法上“金箍”,杜绝“一刀切”执法。完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发布“两法衔接”证据移送标准,建立网上移送全链条监督平台,做到依法移送、规范衔接、严格追责,今年已移送案件152件。出台《合肥市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办法》,为执法辅助行为定规矩、划界限。
大力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
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线上线下全面准确公开政务服务信息。以公开促公正,公开处罚决定书3万余份、复议决定书5000余份。推动执法信息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公开,公示执法信息11000余条。市政府透明度指数在《中国法治蓝皮书》中位居全国第7;在社科院开展的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情况评估中,合肥市获点名肯定。
全面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
聚焦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领域,规范审计执法,做到审计工作全覆盖、审计处理依法规、审计结果受监督。全面推行在全国首创的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市本级累计聘请1326名群众公议员、公议4848件9290人次,行政处罚案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答复规范率、按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12345投诉转办件平均办理时长压减至5.7个工作日,群众满意率超96%。
突出社会治理,社会和谐稳定基础全面夯实
矛盾多元化解合力强
建立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基层人民调委会1779个,覆盖17个重点领域行业专业调委会183个,2019年以来成功调解纠纷22.05万件,成功率97.9%。出台规章《合肥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医调委成为化解医患纠纷的主平台,调解纠纷6818件。“警民联调室”实现全覆盖,受理公安部门委托调解案件62376件。在庐阳区创新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和人民法庭“三所一庭”调解模式,在蜀山区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基层法治力量充分整合。
行政复议应诉质效优
全市年均办理复议案件近1400件,当事人首择复议方式的案件量是诉讼方式的1.9倍。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注重矛盾化解,促成申请人撤回申请率12.6%。创新复议为民便民举措,设立175个基层复议受理点,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接待咨询近万人次。加强府院衔接,推动应诉规范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实现“要我出庭”向“我要出庭”转变。
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强
健全合理、完善、常备不懈的应急处突机制,提升依法预防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依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指引文件9件,全力保障复工复产。快速、全力、精准处置5月份疫情输入状况,没有出现本土确诊病例,没有出现疫情外溢,创造了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称赞的“合肥奇迹”。城市生命线“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在全国安全生产会议上被点名肯定,并向全国推行,成功预警防范突发险情6000余起。
突出组织领导,谋划推动法治建设科学严密
关键少数作表率
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47项任务清单,逐项对照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主要负责人召开6次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审议重要法治工作19项,市政府主要负责人2020年主持会议研究法治工作11件次、年均开展常务会学法4次。组织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述法评议。
协同联动抓统筹
发挥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作用,市领导带队、办公室统队、多部门组队开展法治实地督察5轮次。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和法治督察为抓手,统筹调度各地各部门全面参与法治建设,形成全市法治建设“一盘棋”联动格局。
思维强化重源头
出台规章《合肥市推进依法行政办法》,法治政府建设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建立健全非人大任命的市管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制度,68批次791名拟提拔干部参加测试。组织正科级以上干部参与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参考率100%。每年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法治机构人员200余人次开展法治专题脱产培训,连续三年对全市1.3万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执法轮训。
合肥经济总量过万亿,迈入全国20强,进入万千百行列;连续15年获评全国普法先进城市;在省依法行政考核中连续12年位居第一;获评2020年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未来,合肥将更加注重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统筹谋划、全面提升和率先突破,为合肥深化“五高地一示范”建设、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全面开启合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END
来源:合肥市司法局法治调研督察处
编辑:吴昊、任芳影
审核:张艳清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