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姚瑶
学生减负,是教育界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再次提议“为中小学生减负”,同时提出“给大学生加压”,目的在于解决中国学生教育压力不均衡问题。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称要加快推出具体改革措施,彻底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这新一轮的减负举措,其实际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愿望吗?就此问题,《法人》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学校减负也没用,课程轻松了、作业少了,但考试依然是‘择优录取’。即使学校不留作业,孩子每天也在拼命学,怎么可能真正做到减负呢?”赵女士的儿子在老家黑龙江省的一所重点高中读高二,在她看来,减负也许会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较大作用,但对于提前几年就需要备战“大考”的高中生而言,意义实在不大。赵女士对《法人》记者说道,“我儿子现在每天早上七点上学、十点放学,晚上回家还要做作业,每晚凌晨一点左右休息。并且,每周六还要到学校上自习,每周只休息一天。现在我每天的时间都以他为主,有时觉得自己的精力难以支撑。但即便这样,孩子也不觉得累,因为他要拼命学,才能争取在高考中出色发挥,考上理想的大学。”
在赵女士看来,高中学校迫于教学计划和升学率压力,无法做到减负。在很多成绩优异的高中生看来,自己也不需要减负。究竟应如何维系减负与择优的平衡?或许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大难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为大学生增压。”11月20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公布了答复内容:后续工作中将认真研究吸收委员的建议,教育部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推进高考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然而,在微博上一项共有9.5万人参与的主题为“你是否支持为中小学生减负,为大学生加压”的投票中,仅有3.3万人选择支持该项提议,有6.1万人选择了不支持。更有网友表示,“课内减负了,考试还考一样的,减负了个寂寞”。其实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是否应该减负、减负的内容与程度等争论从未停止。减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不少家长和学生仍存在疑问:脱离了高考的减负,意义在哪?赵女士表示,孩子的学校要求高中一、二年级老师需将高中三年的课程全部讲完,等到高三开学便开始进行一轮复习。由于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们在家里上网课,学习环境和效果都不如在学校好。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学校的教学计划还没有完成。“他现在的时间都被学校课程和课外辅导班填满了,以前上小学时有很多课外兴趣辅导班,比如钢琴、跆拳道等。但自从上初二之后,这些课程便停掉了,更别说现在上了高中,哪还有时间去兴趣辅导班呢?”孩子经历中考之后,赵女士认为,九年义务教育中,初中生压力非常大。不过,赵女士也表示对于教改部门工作难度的理解。她认为,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也许都有利有弊,要辩证地去看问题。比如中考增加了体育成绩,虽然孩子们压力也大了一些,但也正因如此,大家开始进行体育锻炼,这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大家都是一样的,很公平。与即将面对中考、高考的孩子们不同,小学生家长们面对减负多数表示支持。“我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读四年级,小的读二年级,每天学校留的作业很少,多为互动性的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孩子沟通能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来自北京的一名小学生家长李女士对记者说道。李女士表示,学校更多的提倡“快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自信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学校的课程安排较为松散,节奏较慢,每天学习时间较短,所以不得不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孩子每天下午三点半就放学了,学习时间非常短。我们本不想‘跟风’,但受到大环境影响,大家都在学。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能给孩子报名一些课外辅导班。”据了解,李女士的两个孩子目前参加了钢琴课、游泳课以及围棋课等兴趣班。除此之外,还报名了写作课、数学课和英语课等。“现在小升初的压力也很大,择校时希望有更好的选择机会,所以除了学校本身课程外,还要补习一些其他课程。”“我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去补习语文,孩子平时喜欢阅读,阅读量也很大,并且我们有这么好的母语环境,一直认为没有必要去补习语文。后来发现,纯粹靠孩子自己平时阅读和写作,无法应对考试。而在写作章法训练和阅读理解准确性方面,课外辅导班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老师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引导。”李女士表示,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课外辅导班更加知道如何取得高分,因此也就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增压”的现象。与李女士的几个孩子相同,刘先生的孩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也报名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外辅导班。他表示,学校虽说减负,但孩子们的作业仍有不少,尤其马上面临“小升初”,压力还是比较大。再加上孩子本身爱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写完学校的作业。当前,高考机制下的“一考定终身”观念仍然深入人心。但考上大学之后,学生状态顿时“万事轻松”。很多人普遍认为,大学里严进宽出的机制使得大部分学生陷入“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的状态中。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为此提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那么,目前大学生状态真的“万事轻松”吗?大家支持这项提议吗?记者就此对几所大学的高校生进行了随机采访。“我是学习雷达信号处理的研究生,每天基本就是泡在实验室里,科研压力非常大。”来自北京某高校的小刘对记者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课了,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差不多十点、十一点才能下班。再加上学业压力,经常要到凌晨才能休息,感觉有些超负荷运转。”小张是一名本科生,他向记者表示,其实很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我们有很多学科需要制作PPT,每周进行小组作业汇报,某些学科作业还需要依靠手机和电脑才能完成。”小张表示,本科生时间相对自由,但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还是要靠自己的自律性,但并不代表大家都在混吃等死。都说“证多不压身”,所以很多同学都在努力考取各种资格证,平时的学习压力也不小。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同学报名了学校社团,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们的精力也会分散。记者通过随机采访发现,多位研究生表示,不同学校安排的课时不同,但目前压力非常大,希望不要再加重学业负担。多数本科生并不支持“加压”提议,也有同学建议,是否应更有针对性的实施“加压”。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邮箱news@farennews.com约访、合作、转载事宜联系邮箱magazine@faren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