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脱贫样本

谢昱航 法人杂志
2024-08-25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谢昱航




旷世之战

世界减贫史的“中国奇迹”

 

这是压抑的年份,这是恐慌的时代,这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生存挑战。

2020年,世界仿佛陷入“生存泥淖”,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持续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悲观情绪在新冠疫情的裹挟下肆意蔓延,以至于人们不约而同期盼这不祥的2020年快点过去。

然而在中国,情况却完全不同。

一场堪称人类史奇迹的脱贫攻坚战,在这个年份迎来决胜时刻。1123日,伴随着贵州省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这意味着,这场消灭贫困的旷世之战,在这个冬天实现全线告捷。

这是中国创造的又一个奇迹,是人类减贫史最应铭记的伟大壮举。


▲十八洞村云雾缭绕 谢昱航/摄


汽车在209国道上一路前行,但见群峰隐约,云腾雾绕,有如幻景。“前面便是十八洞村了。”熟悉地形的司机告诉记者。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武陵山脉中段的花垣县境内,地处湘黔渝三省份交界处。12月4日,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

209国道通往十八洞村的几公里路,虽然已是高等级的沥青路,但一路穿山越岭,百转千回。有的路段完全是破石而过,有的路段则像挂在峭壁上,当年村民出村的艰难,可见一斑。

“他们那个村啊,以前像与世隔绝一样。2003年以前,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连接。村里人出来,要穿山谷,爬山岭,走好几个小时。后来修了一条公路,但又窄又陡,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村里只有两部农用车,逢上赶集,车上横七竖八挤满了人。赶集的人还得早起占位,来晚就赶不上了。”路边酒店的老板向《法人》记者讲述着十八洞村的往事。

贫困往往与地处偏远伴行,十八洞村藏于湘西武陵山深处,山外隔山,地理上的封闭,让这个苗族小村被长期遗落在大山中,静寂而孤独。

谈起十八洞村的贫穷,酒店老板突然冒出一句苗语。记者听不懂,问什么意思。她解释说,以前的十八洞村,上个厕所,都要抓牢身边的东西,否则会担心滚落到山下或掉进厕所。

贫穷“引来”总书记


十八洞村被广为人知,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考察。2013年11月,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以前村民赶集要准备两双鞋,走出羊肠小道,鞋已经湿透了,沾满了泥,需要换上另一双。村民养猪养羊,担心猪羊不肥,但真养肥了,又担心难以送到集市上卖,因为去集市要雇好几个强壮劳力,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组成员龙振章向记者介绍十八洞村的过往。

龙振章称,由于交通过于困难,不但造成贫穷,还导致当地教育、医疗等条件非常落后。曾经有一户人家,因为误食了毒蘑菇,在送医院抢救时路上花的时间太长,延误了治疗,家里两个小孩都没能抢救过来。

除了出村艰难以外,村里还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3亩,且土地贫瘠,对于靠天吃饭的村民来说,情况可想而知。村民的房子,墙壁是泥巴、木板糊起来的,家里算得上电器的只有电灯。有一首苗歌这样描述当地:“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由于太穷,村外的女人不愿嫁进来,本村的女人都往外跑,村里的“光棍”非常多。

直到2004年,村支“两委”才下定决心,打通村内外的连接。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物资支持,但是人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困难。最后发动村民,通过每户承包一段路的方式,才勉强修好一条简易公路。

“正是这条路,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我们村。如果没有这条路,习近平总书记想来都来不了。”龙振章说。

飞地经济“借鸡生蛋”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后,2014年1月,十八洞村迎来了第一支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是龙秀林。如何才能“精准脱贫”是摆在工作组面前的难题。

从传统农业视角来看,十八洞村资源贫瘠。但农业又是农村的根本,如何在土地资源匮乏的前提下找到农业的出路,扶贫工作组一时也没有思路。

扶贫工作组带着村支“两委”到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考察,学习经验,寻找资源。当他们来到花垣县道二乡时,发现那里土地平整,良田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多,一些田地成片撂荒。工作组有人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来个“借鸡生蛋”,租用人家的土地发展种植业?想法一提出,获得普遍认可。

于是,发展猕猴桃产业基地的规划产生了。通过牵线搭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苗汉子公司加入,持股49%,和十八洞村共同发展4000亩的猕猴桃产业基地。这样一来,种植技术有了,销路也不用愁了。

既然是为了扶贫,就必须让村里贫困户参与进来。按照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有3000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以前村里都是用这笔钱买些猪羊给村民,或者直接把钱分给村民,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花。但这种扶贫效果不好,村民拿到钱后,很快就花掉了,未必用在生产上;猪羊分到户后,有些也未必认真养,甚至有人干脆直接卖掉换钱花。

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办法是,村里将每人3000元的扶贫费作为农户入股资金,集中投入到猕猴桃种植园。这一举动,曾遭到不少农户反对。“是不想把扶贫款发给我们,才找出这样的借口吧?种植园离村这么远,到底赚了还是亏了,谁搞得清?3年才能产果见到收益,就算是真种植,以后的结果谁知道?”各种议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甚至威胁村干部,不给钱就要报复。

当时,十八洞村村主任是施进兰,他对记者说自己曾经压力很大。

“发展种植园基地,不但可以让村民收入增加,还有了一条致富之路。还有,这些钱集中起来,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毕竟,一条小船易翻,连成船队后就能对抗大风大浪了,但村民往往想不到这些。为了让村民参与产业基地建设,明知是一步险棋,还要坚定走下去。我们除了把扶贫基金集中起来,还要求村民交纳入股保证金,每人100元,家里有几口人交几百元。这下,村民更不愿意了。”施进兰无奈地说。

为了消除阻力,村里作出决定:党员干部不但自己家带头入股,还要动员其他村民入股,每人还有数量要求。既是党员又是村干部的,要发动10户村民;单是党员或是村干部一个身份的,要发动5户。这些工作做下来,村里还有一半的人没有入股。

于是,村干部又想出办法。在全村挑选了石香凤等6个坚定反对入股的妇女(当地多是女性当家),带她们参加都江堰国际猕猴桃节。“当她们亲眼看到当地农户的种植成果,比如单户种植面积达50亩,一些村民家里甚至买了奥迪车,她们开始动心了。”施进兰说。

回村后,石香凤当即决定入股,还四处对同村人说“一定不要错过机会”。村民更愿意相信村民,在她们的影响下,入股村民一下增加了很多。

很快,村民就见到了收益。2018年,猕猴桃产业基地开始分红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得1200元,非建档立卡户分得600元;2019年,建档立卡户分得1600元,非建档立卡户分得800元。而且,一些村民还去基地务工,增加了不少收入。

“动员入股时,一位村民对我说,看你的面子,我就入股吧。当分红拿到钱时,这位村民乐得合不上嘴。”施进兰说。

“我们的这种模式,后来被专家总结为‘飞地经济’,认为对全国具有借鉴意义。”龙振章说这话时,带有几分自豪。

掘开当地“金矿”


随着扶贫思路不断打开,扶贫工作组和村干部都发现,十八洞村的资源贫瘠,是过去的陈旧认识,走出传统农业思维,其实这个村有不少优质资源。比如十八洞村山泉水厂的开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开办山泉水厂的创意,其实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启发。”龙振章说,总书记考察时,走到一户人家的水龙头前问:“这水怎么来的?是不是饮用水?干不干净?”施进兰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就打开水龙头,捧着两口水直接喝下去,并且告诉总书记,这是接到家里的山泉水。总书记一语道破:“这是真正的农夫山泉啊。”后来,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过程,扶贫工作组发现了这句话的分量,一致认为这是一条脱贫路。

随后,村里将水取样送专业机构化验,结论是水质好,矿物质含量高。有了这个科学依据,村里开始寻找专业矿泉水厂合作。

一次,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带领企业家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组详细介绍了山泉水,同行的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证明山泉水的商业价值,他找人取水化验了一次,结果证明水质就是不一样。

于是合作顺利达成,步步高投入了3000万元建设水厂。2018年10月,十八洞村山泉水厂建成了,十八洞村以品牌入股,每年获得50万元保底分红。同时每生产一瓶水,村里获得1分钱的扶贫基金。2019年,十八洞村获得了64万元收益,村集体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

山泉水厂的成功,坚定了十八洞村领头人的决心——村里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金矿”。于是,旅游资源项目开始上马。

旅游公司的创意,同样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还说了另一句话:“这是一个小张家界。”重新审视十八洞村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这里的美之前被忽略了。青山叠翠,碧野飞蓝,林木幽幽,再配以鳞次栉比的苗寨吊脚楼,天生的旅游好去处。


▲施进兰家的农家乐 谢昱航/摄

逐渐地,十八洞村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被充分发掘出来,开设了红色路线,开发了“拦门酒”“长桌宴”“苗歌苗戏”等项目(十八洞相连的大溶洞项目,正在开发中)。2019年,十八洞村游客达到60万人次,火热的旅游经济带动了村里腊肉、酸鱼、酸肉、野菜、苗绣等特色产品的销售。“目前,全村有62人在旅游公司上班,务工收入加上村民自营的旅游盈利,旅游收入占村民收入的60%以上。”施进兰说。

后来,村领导又发现当地虽然耕种面积少,但山地适合发展特色种植,于是无患子、白及、迷迭香等多类型种植普及开来。

村集体经济繁荣后,一些村民受到启发,开始发展个体经济。蜜蜂养殖、农家乐、旅游产品销售、腊肉加工、编织苗绣等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里农家乐已达到15家,民宿达到8家。

村民幸福感爆棚


“我是扶贫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十八洞村“脱贫明星”龙先兰逢人便说。龙先兰现在的身份是花垣金兰十八洞蜜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蜂蜜都卖到了黑龙江,个人年收入40多万元,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

像龙先兰这样富起来的村民,十八洞村还有很多。村民施六金原先也是贫困户,如今令人刮目相看,已是第六村民小组长和产业发展带头人;村民龙兴望,以前因母亲身体不好,还有残疾儿子,家庭贫困,现在通过办农家乐,也渐渐富裕起来。

“2013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1668元;2019年达到14668元,有的农户年收入甚至超过40万元。”龙振章表示,“而且村民还能获得村集体的多种普惠,比如村民新农合、新农保,都由村里‘埋单’。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126.4万元到今年有望突破200万元,今后还会给村民提供更多实惠。”
据龙振章介绍,事实上到2016年,十八洞村已经脱贫。2016年到2018年,进入提质发展阶段。2018年后,全面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当年的村主任施进兰,现在是十八洞村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其家庭属于典型的幸福之家。施进兰在旅游公司上班,家里开了农家乐,由妻子经营。女儿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村旅游公司工作。儿子大学毕业后,原来在外地上班,后来看到村里经济发展起来,也辞职回村从事电商。村里的猕猴桃、腊肉、蜂蜜、黄豆等特产,都能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除了本村,周围好几个乡的产品销售,也都能辐射到。

12月4日,记者走进施进兰家,他正在腌制腊肉。桶里、盆里装满了腊肉,火炕上方也挂了好几串正在熏制的腊肉。家里的农家乐生意,正有顾客在用餐,完全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可以说,在精准扶贫的春风下,十八洞村已经旧貌换新颜,告别了过去的泥泞山路、茅棚危房和随处可见的牛粪羊粪。如今的十八洞村道路平整干净,老人们安居乐业,年轻人干劲十足,这些都成为脱贫致富道路上正在舒展开来的新画卷。


END

|编审:崔晓林 |统筹:王茜
|责编:王茜 |版式:戴凯琳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邮箱news@farennews.com约访、合作、转载事宜联系邮箱magazine@farennews.com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909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 各大城市“抢企大战”即刻打响🔥直销行业首份从业者画像出炉,超70%是女性🔥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 经济政策主线或调整🔥《亚洲减贫报告2020》发布:亚洲仍是对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地区🔥再造永定河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人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