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海丝馆申遗改造重新开馆 专业照明促使文物精品完美呈现

2017-08-16 博物馆头条

博物馆头条讯:经过大半年改造升级后,自本月15日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Ⅰ号”博物馆)重新开馆。作为世界上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该馆围绕“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了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文物储存最多的远洋货船“南海I号”就整体保存陈列在该馆馆内。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一号)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陈列宣教部副主任郭亨文表示,此次改造升级将着重重现古代航海场景,运用多媒体,力求还原“南海I号”考古现场。用场景技术还原文物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尽可能让观众增加体验感。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曾超群介绍,经过改造后,海丝馆的陈列布局有了新变化,以“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为整个布展主题,设有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七大主题展区,整体参观线路由800米增加至1500米,展出的文物、展品也由原来的416件增加至2000多件。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一号)博物馆

“整个展览用了现代化手段加上传统工艺,古老和现代碰撞在一起营造艺术氛围,让老百姓走进展馆,像走进另外一个世界,把观众带进‘南海I号’的宋朝年代,还有航海史、制造陶瓷的历史以及古代贸易的历史。”

  据了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于去年11月开始申遗闭馆改造,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细化调整工序,即日起,整个博物馆将进入试开馆的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海丝馆试开馆首日,近5000名游客免费进馆体验,首日现场:

▲ 参观场面火爆

▲ 和“船员们”一起拍照

▲ 探寻“南海Ⅰ号”沉没之迷

▲ 感受古代渔民出海捕鱼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从建设到开馆

到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再到闭馆升级改造

她前进路上所迈出的每一步

都牵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即日起

海丝馆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接八方来客

海丝馆内基本陈列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

分为七大主题展区

▼▼▼

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


七大主题展区要展出“南海I号”数十种珍贵文物,包括充满异域风情的黄金饰品,朴素典雅的中国陶瓷,极其罕见的宋代漆器等;展区內的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I号”全过程;通过展厅内声光电多媒体场景,体验“南海I号”出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宏灿烂的历史。

1

扬帆

“扬帆”展区是基本陈列的序厅,在展区的东侧竖立大型的风帆阵,代表着扬帆远洋的寓意,也在展览的开始便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展区的西侧,模拟古港口的实景,营造成商贸繁荣、商贾云集码头场景,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两侧船帆与码头的元素,烘托出“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这一基本陈列的主题。此外,展区内以缆绳进行装饰,起到点缀空间的效果。

2

沉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展现在人们脑海中富有诗意的画卷。然而,真正的跨海航行,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商船沉没海底。“沉没”展区位于二号舱与三号舱的连接处,展区内设置操舵航海的多媒体体验装置,观众可亲自驾船航行于大洋之上。体验完航海项目,展览便通过在过道中引进“南海I号”沉没的迷团,让观众在往下的参观中一步步地探寻未解之迷。

3

探秘

“探秘”展区中,展线左侧为考古现场,观众可通过外围玻璃幕墙,观察考古人员的现场发掘研究的工作过程,直接感受“南海I号”考古氛围;展线右侧为密集式船型展示柜,该展柜以船体结构剖面为展示依托,重点展示瓷器,形成气势浩大又不失精巧细致的文物阵,集中体现“南海I号”运载货物多为瓷器的特点,兼具秩序感和美感。围绕船体剖面布置细节,通过多媒体声光模拟沉船环境,栩栩如生,犹如海底重现。

4

出水

“出水”展区选取“南海I号”沉井为设计要素,将展柜与沉井要素相结合,展柜内部以场景还原的展示方式,加上沉浸式立体演播厅的直观演示,再现“南海I号”的水下探秘的场景,在观感上给观众带来复原场景的体验和享受。

5

价值

“价值”展区巧妙利用展柜和展区顶部空间,使得空间内部的细节相互呼应,共同表现船只形态,船只模型放置在形态各异的船型展台上,凸显无处不在的船帆主题。展厅内以模型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船型的结构示意,观众得以清楚直观了解中国古代船只结构以及造船技术。

6

遗珍

“遗珍”展区模拟船只整体剖面,还原“南海I号”远航过程中的船员生活,细致展现船舱内部衣食起居、货物放置等细节,将“南海I号”为缩影的中国繁荣对外海洋贸易故事娓娓道来。

7

成果

“成果”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考古发掘平台上营造了航海星空的场景,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效果还原出“南海I号”牵星过洋的历史。另一方面,观众可透过天窗俯看考古学家保护发掘“南海I号”的全过程。

专业照明助力文物精品

增光添彩   完美呈现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一号)博物馆藏文物极为珍贵。为保护文物需要,绝大部分采用展柜的陈列方式,展柜密封恒温恒湿能够更好的保护文物。

同时展柜的灯光也对文物的展示起到关键的作用。其柜内的灯光主要采用面光源与点光源结合的方式。面光源作为柜内的基础照明,而点光源作为柜内的重点照明,以突出展品。

▲ 面光源与点光源结合(未调试)

为了更好地提升柜内灯光效果,面光源和点光源都采用了独立的调光方式。根据柜内文物展品的大小和展板的布置情况进行基础照明照度的调整。基础照明起到看清柜内展板,同时消除柜内立体文物阴影的作用。 

                            ▲  三可变焦团队安装现场(1)

为突出文物展品,展柜内的点光源起到关键作用。为全方位满足柜内灯光的投射要求,柜内选用的嵌入式灯具可进行360度无死角旋转,并可进行8-40度光束角调整,根据不同展品大小选择合适的出光角度。

整馆展陈区域全部使用了三可变焦博物馆照明品牌的专业展陈灯具,其准直变焦光学设计,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变焦雾化般光学设计的缺陷,以更接近太阳光的高清晰度出光,极大的提高了文物展品的真实性和还原性,用灯光将文物展品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

  ▲ 三可变焦准直变焦技术

▲ 上图:三可变焦团队现场安装(2)

为了对柜内文物精准用光,减少柜内的各种光溢出和展品之间的光污染和光浪费,三可变焦充分发挥了调光团队的技术优势,精心组织实施了现场安装和调光工作,使得模块和节点真正做到了合理用光、精准用光,展现了光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

▲ 上图:三可变焦团队现场安装(3)

为了便于展柜内灯光的维护,做到在不开启展柜的情况下进行柜外灯光调整,三可变焦特为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一号)博物馆定制了可进行柜外灯具旋转和调整出光角度的专业展柜灯具,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维护难度,降低了维护成本。

▲  调试完毕后灯光效果

从灯光方案设计、论证到安装调试,三可变焦博物馆照明灯光团队经过了近半年的艰辛努力圆满完成了这项令人瞩目的灯光工程。

▲ 调试完毕后效果

▲专业照明助力文物完美呈现在观者面前


(本文完:文字图片素材来自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方、中国之声、三可照明等)

相关阅读:

最新大咖经验:博物馆灯光,三分设计七分调试

加入博物馆有的聊500人微信群,

寻找中国博物馆照明优质品牌-三可变焦

灯光设计总监—尹飞雄!



博物馆有的聊500微信群

(第四群)

欢迎你加入:

已超过100人,

请扫码群主加你:

最新发布:数字博物馆建设纳入国家规划 鼓励各类数字文化平台互联互通

首个文化遗产类973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海外艺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工艺展导览(视频)

历史性突破:四川多家博物馆即日起正式延迟至晚上开放

百余位博物馆学术大咖齐聚北京  聚焦人类学视野下的收藏、展示与诠释

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建成 MR技术在中国工程建设领域首用

北京疏解整治动态:什刹海酒吧街将打造“博物馆一条街”!

成都率先启动文化场馆夜间常态开放 美术馆图书馆已实行 博物馆将跟进

升级呈现:浙江横店影视城开启泛博物馆群时代

中国当代艺术顶级大奖在故宫颁奖    百度雅昌发布 “互联网+艺术”新生态计划

腾讯携手秦陵博物院:“互联网+智慧服务平台”及“兵马俑小程序”上线!

最新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公布“中国记忆资源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实施

博物館頭條整理: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博物館大全

2017“香港博物馆节”开启  「博物館高峰論壇」今起首度在港舉行(附博物馆节活动手册)

头条盘点:一大批博物馆美术馆规划馆纪念馆“七一”前后开馆

雄安新区及周边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9处  正在构建博物馆体系

高考成绩今起陆续公布  全国已经有50多家大学开设博物馆学专业

百余位馆长聚焦城市博物馆规划建设  上历博馆长首次揭秘新馆开馆展览方案

上海率先公布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大大小小3000多处(戳开看全部名单)

多个项目设计方案不符合文保要求  遭国家文物局否决退回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建启动  与已建成的清华艺术博物馆交相辉映

“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印发文物系统群众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

博物馆头条新闻线索及稿件接收邮箱:

icurator@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