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与实体展览三大差异!
今年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美术馆等提供文化消费服务的公共场所首当其冲,纷纷暂停开放。为了消解全国各地游客不能实地观展的遗憾,各大博物馆相继推出“云展览”服务,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线上展览遍地开花,一场场云端文化盛宴持续上演。“线上云看展”广受观众好评,一时间火了起来。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其实国内外越来越多博物馆已相继着手打造自己的数字博物馆,那么,实体展览与线上展览会存在着怎样差异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简单的探讨。
01
展品陈列
眼观国内外众多实体展览,无论展品的数量多少,其陈列方式主要依据展品的基本属性、陈列目的、主要特征等为依据,结合展馆的空间设计、主题构建,然后通过文物展柜、展板展墙、展陈配套设施、以及各类陈列艺术形式将文物展品蕴含的文化底蕴传达给参观者。
比如,在一个大型展柜中,体现目标陈列,就会把重要文物展品的展览内容放置在核心展位,其他展品则可按类别陈列于主要展品的周围展架上,同时利用展板展墙对重点展品进行介绍,并利用照明和声光电等配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又主次分明的展品陈列环境,使观众一进场就看到主体文物展品,感受其传达的文化力量。因此,实体展览不仅展示文物实体本尊,而且按照特定的陈列方式、可以达到“透物见史、以物见人”的展示效果,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的同时,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比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
与此不同的是,线上展览凭借强大的数字文物展品库,多是把馆藏文物珍品进行特写陈列、重点展示。为了让观众更深了解文物展品,对重点文物设置标识或利用3D扫描技术,不设任何屏障,全方位真实还原展品细节,让观众可自由选择旋转观赏角度并放大观看文物细节,而其他展品的存在感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使得观众获得可独立观赏、细细品味文物展品内涵的私人空间。这种如此有针对性的特写重点展示,符合网络传播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珍品文物在公众间的普及度,让核心文物承载的文化价值得以无地域、无国界、无时间限制的更广泛深远的传播。
02
文化感知
在实体展览中,受展示空间、参观时长等因素限制,文物展品的文字信息介绍多以严肃且概括性强的特征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公众特别是非专业观众去理解展品背后蕴含的更深层次文化魅力,鉴而,实体展览会融入场景化的陈列手法,根据文物展品特点,结合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生产活动、学习空间、劳动空间以及自然环境等场景还原,借助展柜、音效、灯光等配套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将文物展品恰当地组合在这一空间场景中,使其成为其中的角色,为展览空间营造出契合主题的整体环境渲染氛围和视觉冲击,让观众产生浓郁的现场感、体验感,激发其联想、潜移默化中启迪丰富的文化感知。
而对于线上展览来说,以数字平台的海量存储功能、先进新颖的多媒体展示手段和数字应用技术为依托,可以为观众提供形式多样且内容更庞大的知识信息流,比如:提供名家们鉴赏文物的采访视频,收录文物相关背景介绍动画演示、各类影像、图文资料,实时展示文物最新研究成果信息,推荐关联知识延伸阅读信息等等,以其全面、多样而庞大的信息量来增加和丰富文物展品知识的输出,以此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个性文化诉求,让公众能够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多维度学习、感悟历史文化。
三峡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线上展厅,其中的“三维藏品”栏目,可360°任意查看藏品
03
参与互动方式
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人、物、信息之间的多元互动交流,在搭建展览时,会更多考虑到观众的参与性。那么,在实体展览和线上展览中,观众参与性又有何差异呢?
实体展览的互动更多侧重于是参观个体与物、文化之间的实时体验与互动交流,例如:利用动漫、游戏、VR、AR等新形式、新技术,提供全息影像欣赏、虚拟触摸、沉浸式体验服务等,让观众能从现场参与度、体验感中,实现对展览内容的认知、对文物展品的理解以及相关文化精髓的领悟。
而线上展览的互动则更偏向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流通,即展览及时资讯分享、逛展体验分享、线上参展及时交流等,这也是互联网特质的体现。比如:一些线上展览设置交流讨论区,供观众们及时交流、互相学习,让大家通过及时社交的形式,了解他人的思想、观点,从而进一步拓展自身看待问题的视野,从而加深对展览的思考与认识,并获得更多新感悟、新启发。
线上展览及时评论区
作为“文博设施全定制化生产”理念的践行者,博信文博科技,将继续秉承开放的创新思维,定制更符合时代潮流、博物馆特性的文博设施与展陈方案,致力于带动博物馆展陈理念和技术手法应用的不断提升,力促国家文化事业繁荣、稳定、高质量发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延 伸 阅 读
想了解更多资讯可登陆 www.bosxin.com 或拨打业务咨询电话:020-3435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