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18
苏州博物馆西馆
(2021年9月29日—)
西馆苏州历史陈列,共计展出文物1200余件/套,精品文物150件。狮子山下,吴王夫差剑、吴王余眛剑等重量级文物惊艳亮相,一批在库房封藏多年的出土文物也将集中展出,一点点揭开苏州地下宝藏世界的面纱,丰富城市文史版图。
震旦博物馆
(2021年9月25日—10月31日)
展览由“开篇序曲”、“艺道双楫”、“道法自然”、“春华秋实”、“妙造千奇”、“生生不息”6个部分组成,展出3位近现代艺术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60余件真迹。囊括3位大师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以及张大千的《黄山》等经典作品在本次展览中齐聚。除原作外,展览内容还包括齐白石在国立北平大学的聘书,徐悲鸿与齐白石的10余件往来书信等珍贵史料。
特展甄选三位大师具有代表性作品以“对画”的形式展出,既有精微之刻画,也有自由之书写,将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作品的象征意味与时代呼声相结合,如已成为中国画典范——齐白石的“游嬉青虾”、徐悲鸿的“追风奔马”、张大千的“彩墨山水”,这些带有符号性的名品,还有少为人知的三位大师之间的合作与互赠的佳作。步入这些画作的空间之中,观众可以进入历史情境,与有温度的作品合作者近距离“对画”,聆听着二十世纪的时代语境中富有情感的低吟与高歌。
上海博物馆
(2021年10月29日—2022年01月16日)
展览汇聚来自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中国七个国家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206件/组文物,为观众呈现全新视角的贸易陶瓷和跨文化交流特展。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举办的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项目,是疫情之下全球博物馆力量与国际合作的精彩案例。在此次展览中,上海博物馆以全新视角和策展理念,讲述早期全球化中的中欧贸易与文化交流,汇聚206件/组重量级中外陶瓷与油画作品,倾力打造兼顾学术脉络与观赏趣味的展览。
洛阳博物馆
(2021年9月28日—12月30日)
展览由洛阳博物馆主办、上海大学徐坚教授和当代艺术家陈彧君联合发起。“共创”和“对话”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将当代文化融入到传统文化当中,共同完成了洛阳博物馆与现当代艺术的一次前瞻尝试。
“上洛”展览汇集洛阳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焦作市博物馆88件(组)精品文物,以及徐坚、陈彧君、刘宇扬、林益洪、苏芒、陈野槐等众多艺术家创作的7组当代作品,并特邀艺术家鲁大东、 徐晓伟、陈皓、王绣、张建京、郭爱和艺术作品。通过“伊洛之间”、“华夏聚汇”、“世界同在”、“生活在历史中”五个单元,诠释了乡土洛阳中的“本土洛阳”、“中国洛阳”和“世界洛阳”。
郑州博物馆
(2021年9月30日—2022年01月04日)
展览展出吉尔伯特夫妇收藏的90件套精美艺术品,这也是吉尔伯特精品收藏首次来华展出。此次展览提供了一个颇为难得的机会,让观众沉浸于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绚丽的收藏世界。
苏州博物馆西馆
(2021年9月29日—)
西馆二层的“国际合作馆”,以世界文明史为主线,致力于提升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国际视野。通过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让观众不出国门便欣赏到缤纷的世界文物。首期“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将为期一年,通过雕塑、石碑、壁画、兵器、金银器、玻璃制品等267件/套大英博物馆藏古罗马精品文物,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罗马历史与社会的丰富元素与深厚内涵。
大英博物馆专门为此次展览修复11件馆藏古罗马文物,并整合专家资源进行了全新的专业化策展,打造“向中国观众呈现世界文明伟大时刻”的展览盛事。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21年10月01日—)
该展览为武侯祠的常设展览,从初创、设计到实施,历时八年,汇集武侯祠和四川博物院、襄阳市博物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200余件(套)精品文物,力图通过以文物为核心的讲述,勾勒那个英雄辈出、逆流而上的时代和刘备、诸葛亮两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交汇轨迹和旷世传奇。
展览通过“乱世浮沉·以待天时”“君臣共济·蜀汉立国”“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三个部分,在历史主线的脉络下,展现刘备、诸葛亮各自生平,既有刘备从半生创业的艰难、武担山祭天称帝的鼎盛到夷陵之战兵败陨落的遗憾,也有诸葛亮从隐居南阳、三顾茅庐后出山扶主、白帝托孤、南征北伐到星落五丈原的传奇人生,将二人乱世相逢、共叙经纬的细节突出表现,更传播出厚相结纳、忠信节义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精髓,填补了国内尚无刘备、诸葛亮两位历史名人特展的空白。
广东省博物馆
(2021年09月29日—2022年01月09日)
展览通过413件(套)古籍善本、文物器物、书法绘画、学者手稿、艺术作品、非遗作品及多类辅助展品,从《红楼梦》创作的背景、著作内容和对后世造成的影响入手,逐步剖析围绕《红楼梦》这一历史巨作出现的文化现象,体会其历史、艺术和文学价值。
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一座文化的高峰”,从文学的角度,展示“诗三百”以来中华文化的精华和神髓,揭示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如何成为旷古烁今的中华文化集大成之作的文化背景。第二部分“经典的创作背景”,介绍作者曹雪芹及其家族命运,从朝廷重臣享钟鸣鼎食至被抄家而门户凋零的创作背景,体会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兴衰转变。第三部分“不朽的文艺著作”,展示了《红楼梦》这部创新性以女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涉及的社会百态、衣食住行、风俗民情、建筑文化、书画艺术等多个方面,体味《红楼梦》中的精致生活。第四部分“广泛的文化传播”,展示自《红楼梦》其问世开始,大量涌现的各种抄本、印本,各类续书、仿作,以及流传海外多国的译本,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的独特艺术魅力。展览第五部分“深远的文化影响”,展示的是作为热门显学——“红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以《红楼梦》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书法、戏曲、曲艺、影视剧、音乐等艺术作品,观众可在这部分感受数百年来《红楼梦》对人民的生活和民间艺术带来的影响。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2021年9月26日—2022年02月27日)
展览精选170余件/套藏品,围绕大运河“人民的遗产”、“活着的遗产”主题,通过运河考古、运河档案、运河百工、运河生活等四个维度,展现从古至今大运河沿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诠释大运河是活着的运河、人民的运河。
展览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声音名片,通过声音的形式,让无声的文物说话,建立历史与当下的链接。声音名片的构思:采集运河遗产城市的十个声音,每个城市通过早、中、晚三个时段录制,得到原始的声音素材;再挑选10件运河相关的重点展品,根据展品的不同质地、外形、用途等特征,结合原始素材水流声深度加工形成展品专属的声音名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1年9月17日—11月17日)
展览展出82件(套)展品,包括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66件(套)文物,既有端庄典雅的观音、慈悲肃穆的佛陀、神态谦恭的供养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纹繁复的香炉等造像,雕琢精致、题材多样;也有全面细致的石窟全景图、经变图和文物修复照片等,构图巧妙、精美典雅、新奇独特。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通过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传递给观众大足石刻的风貌;借助科技与艺术的力量,让大足石刻走入民众生活,引导观众深入了解大足石刻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大足石刻艺术、历史的全面性展示,也是对历年来大足石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成果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