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24小时博物馆运营一周年,创新引领了什么?
作者:博物馆头条编辑部“文博看浙”报道组
资料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院
本期为读者带来「文博看浙Vol.6」
国内首个24小时博物馆
运营一周年
为业界创新引领了什么?
(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专题报道)
团队之魂 成就之路
高效团队是第一生产力
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的背后,是一支高效、创新、团结的团队,是博物馆创新最大驱动力。
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有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数字技术、教育传播等,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共同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博物馆平台。他们不断探索新的展示手法,新的研学活动,新的服务模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全体验的博物馆空间。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周边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推动博物馆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做出了贡献。
公益性兼顾经营性
24小时博物馆创新运营模式,日常运行公益性兼顾经营性,引入第三方参与运营和文创开发,率先探索国有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适度分离的机制,节省运行成本,减少财政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之美 科学之趣
展品要丰富
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以身边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为主题,甄选了浙江地区出现的300余件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展示了浙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多样性。这些展品不仅有形象逼真的动物模型,如金丝猴、白鹳、大鲵等,还有珍贵稀有的植物标本,如茶树、银杏、水仙等,以及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矿物标本,如玛瑙、水晶、方解石等。
保持常看常新
为庆祝开放一周年,24小时博物馆更新展陈,首次展出窃蛋龙胚胎蛋化石、双垂鹤鸵标本、百山祖冷杉标本、菊石标本等,新增海洋中的鱼类标本及介绍,更新昆虫标本及科普内容。
数字创新 互动体验
数字赋能
馆内每个展品都配有详细的说明文字和二维码,通过扫码能够获取如展品的名称、产地、特征、功能等。还可以通过互动展项,如触摸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与展品进行互动,感受展品的特性和变化。
提供沉浸观展体验
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打造“元宇宙剧场”,让观众可以通过大荧幕环游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动画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恐龙的诞生。除了“元宇宙剧场”,展陈还穿插了16个互动展项,采用AI增强现实、多媒体动画、科学绘画、声音装置、体感互动游戏等多种展示手法,让观众可以与展品进行互动,感受展品的特性和变化。
例如,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进入虚拟现实空间,与恐龙进行对话;通过触摸屏,可以观察不同的矿物在不同的光线下的颜色变化;通过声音装置,可以听到不同的动物的叫声;通过体感互动游戏,可以模拟动物的行为和习惯。
研学启蒙 社教成长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作用浙江自然博物院尝试“24小时博物馆”模式,正是解锁了“双减”之后的新玩法,能够更好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自2022年6月9日开馆至今,24小时博物馆已有35万参观人次,开设特色研学课程90多场,如探索恐龙世界、大地瑰宝、化石小猎人、肉肉大作战、植物拓染等等,有许多小朋友们在这里成为了“恐龙小达人”“拓染艺术家”“植物种植小能手”,学到了丰富的自然知识。
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
“24小时博物馆”不断挖掘馆藏物品底蕴,针对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全方位陈列不同类型的展品,持续推动博物馆科普文化教育平台建设,营造浓厚的科教氛围。如针对儿童观众展出以浙江出土地命名的恐龙,比如杨岩东阳盾龙、礼贤江山龙、丽水浙江龙等;针对中青年观众展出浙江本地岩石矿物、鸟类、昆虫等;针对老年观众展出浙江本土中草药植物和五谷杂粮种子,老少皆宜,其乐融融。
查看更多内容:
「文博看浙Vol.2」开启文博强省新征程 浙江文物工作十年亮点综述
百城千馆建成在即!杨建武局长对浙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思路新要求
推荐阅读
● 投稿邮箱:icurator@foxmail.com
●「文博预算通」为全国博物馆免费做预算 科学编制特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