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家小院里,“长”出一座色彩博物馆

想问自然要色码的 安邸AD 2020-10-23

在距离慕田峪长城6公里的景峪村,有一座并不打眼的农家小院,四周枝叶环绕绿意盈盈,夏日蝉鸣嘹亮又悠长,但你若它真以为它是寻常百姓家,那可真的误会大了!

濡润层叠的深翠色盆地里,设计师曹震与合伙人易水一手创办的植物染色艺术馆工坊——“释然生活”,就“住”在这儿。


快节奏的消费社会下,东西推陈出新地卖卖卖,在物品满坑满谷的时代,曹震安静地收拾好行囊,搬进了山野里,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开辟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色彩秘境。


他一点点收集着

来自大自然的色码

 • 曹震站在工坊窗前, 身边是取材于怀柔本地的柿染产品。

从周代的《诗经》、东汉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700多种,来到如今,更冒出了五花八门的色彩研究所,为品牌和产品提供色彩解决方案,让人们对于颜色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和应用。


曹震虽然看着低调,但骨子里是个很会玩很飞的人,他能把展览请柬做成了内装15克的辣椒粉调味包,也曾将自家网站设计成超市“小票”,拿过两次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大奖,捧回来一堆设计界颇具含金量的奖项,却在“染织”这件事儿上,格外“收敛”。

 • 工坊内随处可见丝、麻、棉、艾草、黄栌木等自然材料,从青柿子中提炼的柿漆依储存时间的长短分为生熟两态,呈现出不同颜色。

大学研修染织艺术专业的曹震,很早就与山野之色有着深深的羁绊,毕业之后虽从事的是图样设计工作,却也时常在与色彩、手工艺打交道,为了更直接清晰地了解材料和工艺,他开始深入云南、贵州的村寨,大量接触到传统手工艺, 研究中国人是如何从自然里选择植物染色。

• 天然植物染是自古以来染色工艺的主流,图源“释然生活”。

左右滑动

一卷卷瘦瘦薄薄的布料,吸收着大地的滋养、包容着气候的多变,最终“酿”出扎根于自然的“大地之色”,在面对植物赋予的浑厚饱满的颜色时,一切的描述都是徒劳的。


比如曹震钟爱的茜草,它的根部可以染出一种介乎于黄色和红色的红,那是一种连肉眼都未必能捕捉清楚的红,仿佛被腌制后酸甜的西瓜汁液,让人看到就心生感动。

 • 相比起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的化学染色材料与技术,传统植物染是人与自然共生的技艺表现,图源曹震。

植物们倾其一生,将自己的生命用力地揉进织品器物中,成为一种可触摸的山林之气,照顾着大家的衣食起居,融进人们的生命里,不动声色地治愈着现代人焦躁不安的心,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内在力量吧!

 • 曹震在翻弄植物染织的布料。

这种能量一直影响着曹震,在几次穿梭于城市和乡村生活的过程中,曹震发现自己内心那份快要被快节奏生活和工业化环境消磨掉的羁绊,又重新开始清晰起来,于是决定回到山野。


他一边寻找隐藏在植物里的色彩密码,同时也为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提供一个回归初心却又与时俱进地看待传统手工艺的视角,于是“释然生活”应运而生,而他则在里头一点点地收集着漫山遍野的山野之色。



靠山“吃”山

一屋子山野之色

 • 曹震一直在做植物染色研究,收藏了大量植物标本,在规划艺术馆之初就确定要为这 些珍贵植物设置陈列空间。 

我们循着小路,走进篱笆围合的小院,米色外墙在群山掩映下显得简单质朴,两个敦实憨厚的树桩卧在石砖铺就的小路上,等待来客的造访。


迎出门的是一身素白衣衫的创始人曹震,谈话之间,我们推开了农家小院的大门,瞬间被映入眼帘的一整面色彩斑斓的墙所震撼!槿紫、枣红、胭脂、天青、琉璃、月白……“顶天立地”铺满整面墙,让人眼花缭乱,却移不开眼睛。曹震说,这面墙就像一位多年老友,自己也仿佛能跟它对上话。

 • 工坊正对着青山,上到二层的露台,可以远眺山景,工坊的设计由“风合睦晨空间设计”完成。 

这才恍然大悟,曹震并非隐居山林,而是靠山“吃”山,默默地采集着漫山遍野的自然之色,在山谷里造一座内有乾坤的色彩“博物馆”。


而这些被收入瓶中染色植物样本,有的是曹震从田野里背来的,有的是朋友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有在小院周围闲置土地上栽种的菘蓝,也有原本就自由生长在土坡上的艾草、茜草,想要什么颜色作材料,拿上剪刀去池边坡前找一找即可,自栽自种,怡然自得。

• 柿子不但可以吃,还可以“染”,图源“释然生活”。

左右滑动

据说,这片林地盛产板栗和柿子,本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应季农作物,到了曹震眼里却浑身是宝,剥去的栗子壳、核桃皮,还有未熟透的青柿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工坊的“头牌”染料。

 • “柿漆”因具有丰富的天然单宁酸与胶质,可染出皮革质感,图源“释然生活”。

七月底,一枚枚青柿子经过榨汁、存放,发酵成为"柿漆",布料在里头反复浸染,再由太阳暴晒发色,青柿中的单宁酸和阳光发生反应,非但不会黯淡无光,反而呈现出特殊迷人的大地色泽。


这门古老的植物染色技艺被称为“柿染”,可用在布料、纸扇、竹材、木器之上。通过控制晾晒的程度和柿漆的染色遍数,柿染工艺会呈现出棕色或更深的茶褐色。

 • 艺术馆的客房颜色清淡,完全天然的布草摆件令人在夏天也感觉凉爽。

曹震还特意在工坊里设置了两间客房,让来访的客人可以留宿,全身心地感受山野的精气神,二层茶室可远观群山云叠影,移步室内,从梁柱茶几到布草摆件,也全都是工坊取材自山野的作品。


和很多“飞地”一般出现在乡野的生活空间不同,这里一切取自自然,又回归自然,置身其中心绪精神得到舒展,正因为这里很松弛无压力,也就成为了过路人都敢探头望一望、走进来问一问的地方。




身心回归自然

造物有灵且美

 • 艺术馆二层的茶室向内看是满墙植物样本,向外看则是远山的影子,季节天气的变化都可以在这里被捕捉到。

曹震不仅做其本行的染织,也涉足范围更广泛的古法合香、竹编、竹作、锻铜等手工艺,并在工坊内开设课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活来访客人身体中对自然的感应,记起这些物件原来都是从山野里来的。


机器生产的物品诚然有着圆融周全的面貌,但同时也失去了作为生活用品的生命力,植物染就的织品、手作的茶具花器等尽管质朴,也依然会因其现役当值的样子,而自有一番尽职于使用者的动人魅力。

 • 工坊里摆放着各式体验工具。

做东西的人,同时也是用东西的人,一件手工染织的衣服,穿起来自然比机器精雕细琢的华服更亲近舒心。


开工坊授课的想法源于几年前,曹震曾去贵州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培训绣娘蓝染技术,在10天的时间里,200多位绣娘参加了课程,尽管各自生活的环境不同,曹震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因为获取了知识和技能所产生的快乐。

• 曹震所涉足的范围包括古法合香、竹编、竹作、锻铜等手工艺,图源曹震。

左右滑动

因此,他将这种体验延续到了“释然生活”里,村民能在这里了解如何科学处理废弃原料,农忙时段以外又可以学习民艺,比如怎么制作柿漆、如何染色,既能增加收入,又可以输出更多手工染织产品。 


曹震希望这里的一切是可以和景峪村共生的,而非为了给城市人提供一个逃离纷扰的避世之地而存在,唯有身心与自然渐进相融,造物才能有灵且美。

• 放置在工坊桌面的手工织物,图源“释然生活”。

左右滑动

物品要如何超越时代留存下来,大概是离不开依托大自然为生,制作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造物, 但自然之物自有它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流传至今。


从景峪村的农家小院里中里,我们透过曹震悉心打磨着的工坊,真正体悟到了回归自然的“释然生活”,也看到了山野之色永恒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大自然造色鬼斧神工,

最让你心动的是什么色?

文末留言聊聊。





部分内容来自《安邸AD》7月刊

部分图片由“释然生活”所提供

摄影 | 李松鼠

造型 | 查吟

撰文|闫夏 YanXia

编辑 | Karen,余雯婷

视觉设计 | Linke



推荐阅读


石头大亨的小院

一锅入魂,杂糅的东方气韵

不守茶道,是为了好好喝茶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7月刊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