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CM,他来了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19-06-20

全文共241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2018年4月17日,第42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大学举办,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ICPC执行主席Bill Poucher,ICPC执行副主席Jeff Donahoo等嘉宾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以及本次比赛的合作伙伴单位参加了开幕式。

ICPC执行主席Bill Poucher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本届ACM-ICPC大赛基本情况以及全球合作伙伴,并祝贺北京大学即将迎来的120周年校庆。

ICPC执行主席Bill Poucher在开幕式上致辞

林建华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内容的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新亮点。北京大学历来高度重视信息科学技术的学科建设,在相关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北京大学通过建设中美创客交流中心、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促进中国青年与世界各国青年合作互动。此次ACM决赛在北京大学举行,也正是为全球信息科学领域的优秀青年提供了一次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进步的机会。致辞结尾林校长还表示北京大学将继续扎实推进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上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致辞

万钢代表中国科协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教练和队员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本次大赛既是世界大学生的盛会,也是影响信息科学未来发展的大会,必将带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编程和计算机教育培训活动,激励更多青少年科技人才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发现更深奥的科学规律,创造更重要的技术发明,实现他们的青春梦想和辉煌前景。本届大赛恰逢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万钢主席对北京大学表示祝贺,对北京大学创新发展和辉煌未来表示良好祝愿。

万钢致辞

第42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开幕


光辉足迹,兴趣使然

从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每年都有代表队参与比赛。2005年,北大代表队首次进入全球总决赛,此后一直未曾缺席,并于2014年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金牌(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2018年,全球六大洲111个国家和地区、3098所高校的49935名选手报名参赛,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个团队从各大洲区域赛中脱颖而出,晋级全球总决赛。北京大学有一支队伍出战本次全球总决赛。

第42届选手在区域赛领奖的照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丁力煌、洪华敦、吉如一)

罗国杰老师是今年ACM程序设计大赛北京大学队的总教练,5年来,他见证了北京大学队在这场高规格的国际性比赛中的蜕变和成长。在他看来,与其他一些高校相比,北大同学参与ACM更多是出于兴趣,“他们的目标和动机会体现在日常的训练中,比如投入在这上面的时间、每次训练结束后的总结等等。在日常课程压力下,选手们还能以极高的热情为比赛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这是很不容易的。” 

罗国杰获得ACM教练奖 


集成天下,网络八方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于2002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数学力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和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半导体物理专业,1978年,在物理系部分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微电子专业,是我国微电子学科的开拓者。为适应科技发展形势,学院还成立了智能科学系,创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设立了“AI创新硕士”培养项目等等。自信息学科建设以来,在这里,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百万次数字计算机,第一个改变了印刷产业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第一个大规模商用指纹识别系统……

谈到最初选择北大信科的原因时,第40届ICPC选手沈洋表示非常欣赏北大信科“支持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的理念。“就好比我们打ACM比赛,学院的培养方案是,你不能单搞ACM,你别的方面的经历也得和其它同学一样丰富。”北大支持学生多线、多元发展,给了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李文新领队和第40届选手在赛场

(前排从左至右分别为沈洋、章玄润、李煜东)


回首在北大信科度过的四年时光,沈洋认为在北大四年于他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过程。他从前觉得努力考到好学校就成功了,“理想”这个词离自己很远。但来到北大,遇见许多优秀的同学与老师、见到更大的世界后,自己慢慢有了新的思考和想法。让沈洋颇有感触的是,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涯里,每一年做的事情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大一时他想做一名“码农”,工作稳定,工资也高;后来随着见识增多,逐渐觉得这种选择缺乏挑战性,于是沈洋的目光开始转向科研,因为它“可以改变世界”;一年的学术生涯后,他又看到了新的机会:无人驾驶。“难得的是能够在毕业的时候遇到某个行业的爆发期,我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现在的他已经拿到了理想工作的offer。“在北大,每个人都有很多尝试的机会,能够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自己的可能性。最后就是如何发现有潜力的选项、在当下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的问题吧。” 


从这里走向世界

不仅是ACM-ICPC竞赛,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国际交流的桥梁。

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海外庆典暨北京大学英国校区启动仪式在英国牛津举办(白天行摄)


北大校园是世界文化和跨国友谊的汇聚地。每年有近万名国际学生来北大求学,活跃着二十多家国际交流活动的学生社团,构成了校园国际舞台上亮丽的风景。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海外交流机会,多种形式的双学位项目让学生走进世界名校课堂拓展广阔的视野。


多元发展,卓越教育

2017年北京大学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设立图灵班,由图灵奖得主亲自参与教师招聘、课程设计和指导学生,以宽松的氛围和优越的条件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从根本上提高北大以及国内其他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培养中国未来的图灵奖得主作为不断奋斗的目标。


“最开始,我们学院只是开设了很多高阶的实验班课程,让拔尖的同学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近几年转变了观念,对象逐渐扩大为各种层次的同学,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课程提高他们的水平。”曾经的ACM教练郭炜这样说道。北大信科教育质量在全球是顶尖的,参加类似ACM这样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研究出更多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

两个甲子以来,北大人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第一”,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建设一所伟大的大学需要百米冲刺的激情,也需要马拉松式的耐力,需要跨过重重困难,更需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大气。北大将全力以赴承办一场精彩卓越的大赛,在世界友人面前一展北大风采。让我们共同祝愿第42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圆满举行,也期待此次大赛成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延伸阅读: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由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之一。比赛时间为5个小时,所有题目均以英语写出。同队的三名选手可以使用C、C++、Java、Python2、Python3和Kotlin语言在一台计算机上共同解决7到13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竞赛依据参赛各队解出问题的数目以及总用时排名。全球六大洲111个国家和地区、3098所高校的49935名选手报名参赛,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个团队从各大洲区域赛中脱颖而出,晋级全球总决赛。北京大学有一支队伍出战本次全球总决赛。这支队伍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6级本科生吉如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7级本科生洪华敦、数学科学学院17级本科生丁力煌三位同学组成,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罗国杰博士担任教练。


文字:李昊政

编辑:王冠之

审校:张欣睿、黄炜鑫、于涵煦 

摄影:李香花

鸣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