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白金丝那般保持纯粹 | 教师代表李猛教授在北大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18年7月11日,北京大学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会上,教师代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猛作了题为《如白金丝那般保持纯粹》的发言。特此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如白金丝那般保持纯粹
——在北京大学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教师代表 李猛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远道而来的家长和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各位研究生同学毕业的日子,也是许多家庭盛大的节日。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北京大学的教师,能有机会在这里分享同学们的喜悦,和你们的家庭一起,见证你们的光荣。北京大学的全体老师,此刻无论是否在典礼的现场,都和我一样,衷心祝贺各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接到致辞的邀请,非常惶恐。作为一位刚刚开始学习指导学生的导师,我与在座的同学们差不多,对研究生教育背后深厚的学术传统所知甚少,我们对此的认识更多还只是停留在文献的征引、概念的沿用或是理论范式的修正上。
研究生教育,作为现代研究型大学高深学术的核心部分,首先就体现在这些严格的学术训练上。各位同学能从北京大学顺利毕业,相信已经通过了最严格的学术检验。
在原则上,这一检验不取决于某位导师或学者的个人偏好,而是整个学术共同体明确或隐含的学术标准。因此,当你们经历开题、预答辩、匿名评审与最终答辩的一个个环节,你们也在经历着学术共同体无声的检验。
此刻你们能坐在这里,意味着学术共同体对你们的庄严承认,意味着那些检验者与评判者的声音,已经成了你们内心的声音。
对于一个合格的学者来说,他应该比任何邀请的评审者都能更为完整地审视自己的研究,发现其中可能的缺憾,甚至比自己潜在的论敌更为客观地看待自己因为个人性情与研究传统而做出的理论选择。
出于思想的局限或人性的弱点,我们都不能完全避免自身的偏爱或倾向。但最终,要么是我们自己,要么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将不得不克服这些东西,逼迫我们面对学术本身的要求。
在座的各位,刚刚完成学位论文,相信你们,比学术共同体的资深成员对此有更切身的感受——这样做不是没有代价。
你们当中的许多人,恐怕都曾在研究生学术训练的某一时刻痛苦地感到,你们的棱角正在被磨平,你们珍视的独创想法,在评审时遭到了质疑,在修改时失去了灵气。
我不知道,现在你们当中是否有人会暗自痛惜,为了成为学术机器中的这颗螺丝钉,你们被迫一次次放弃自己,逐渐遗失了决心献身学术的那一刻击中你们的热情。此刻毕业典礼的欢欣和荣光,也无法掩盖学术生活本身沉闷与灰暗的前景。
作为一个学者,对于抱有这样疑虑或困惑的新同伴,我想坦率地指出,学术不是浪漫的花园,每天都能绽放五颜六色的原创性花朵。
成为一个学者,意味着要将根深入土壤的深处,穿透泥土的缝隙,有时甚至不得不要劈开坚硬的石头,将根须向四处伸展,最终到达隐藏在地层深处,表面看不见的水源,从那里汲取源源不竭的生命力,才能抽芽发干,生枝生叶。
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将近一百年前曾经说过,艺术要接近科学的状态,诗人就要摆脱个性。他将诗人的心智比作一根白金丝,放入贮有氧气和二氧化硫的容器中,就会催化形成亚硫酸的化合作用,但这根白金丝却始终保持不变。
【对不起,我要在这里插一个脚注。昨天晚上最后准备这个讲稿时,我对这段引文拿不准,请教了我的母亲。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是一位中学化学老师。她明确告诉我,这位伟大的诗人说错了。氧气和二氧化硫只会产生三氧化硫,哪里出来亚硫酸的氢离子呢?一定是容器里有水。今早我查了材料,果真在这篇文章出版后,一位科学家就曾专门写信给作者纠正这个错误,后来我们伟大的诗人将这封“有趣的来信”作为评论发表了。这件事表明,一个文科生,有个理科生的母亲或妻子是多么的重要。】
学者面临的使命与诗人或许不同,但如果说一位完美的艺术家,当他想要将人类的经验化合成诗,他也必须放弃自己的个性,逃脱自己的情感,才能完善地吸收和点化人类的那些激情;那么,任何一位哪怕只是够格的学者,惟有借助艰苦的学术训练,严格的学术纪律,才能摆脱自己身上那些以原创性之名诱惑我们的平庸而肤浅的自我。
打算以学术为天职的人,必须学会克服想要成就自己的虚荣,学会站在自己的外面,在历史最终淘洗掉一切虚假和自欺之前,自己洗去自己精神上的泡沫。只有像那根白金丝一样不受这些所动,保持纯粹,才能将学术的艰苦积累催化成真正的思想。在记录这一神奇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中,并没有给催化思想的这根白金丝留一个位置。
是的,学术训练只是学者自我教育的开始,它是研究生教育完成的小小的第一步。在座的许多同学,也许不一定会选择学者的职业,你们的人生道路指向的是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然而在所有这些世界中,学会客观地面对现实,深入人类文明深厚的传统之中,而不是囚禁在自己这个核桃壳里,自以为是无限疆域的国王,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美德。
今天是各位同学毕业的庆典,刚才的话可能太过严肃,不合时宜。不过,我们都是成年人了。
为了完成你们每个人的学业,你们的家庭可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时妻子或丈夫承担了繁重的家务,有时即使父母重病都不忍告诉你们,甚至这个国家许多对我们的研究一无所知的纳税人,为了让我们此刻能够在这里享有这份光荣,都付出了绝不亚于我们学者的辛劳。
我们能够回报他们的,只有学会做一个诚实的工作者。
今天,我们所有人在这里分享同学们的快乐,这些快乐来自你们过去几年艰苦的工作。让我们一起热烈地庆祝吧,因为明天,我们所有人都要回到工作中,那才是我们每天需要坚守的人生岗位。
谢谢大家!
李猛,1971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法学硕士,2008年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
来源:新闻中心
图片:曾亮、部分来自哲学系网站
排版:杨燕燕
责编:园中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