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杨越奇:愿我芳华,永驻湖光塔影
编者按
正值北京大学一百二十岁生日之际,燕园又迎来了一批年轻学子,这份相遇是百廿北大收获最温情的生日礼物。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各位燕园学子将在北大共创美好未来。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齐聚北大的天下英才的“未名新语”。
杨越奇
毕业高中:
四川绵阳中学
录取院系: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那是14岁的某个深夜,一轮新月,几粒星光,诉说着夜的祥和。少年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悄悄熄灭亮了一夜的书灯,慢慢闭上眼。心中的阵阵澎湃,却让他难以入眠。阴晴圆缺之月,缘劫残殇之玉,悲欢离合之人,一部葬礼,一场纠葛,一曲离殇。
没错,我熬到凌晨,一口气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名叫“博雅”的宅院里,是一个家族的盛衰史。那个以“燕”为名的园林中,是梁冰玉骄傲与梦魇交织的记忆,是韩新月最美好的青春芳华。冰玉在燕大经历了爱情的绽放和破灭,那里,是她魂牵梦绕的燕园。这梦,分不清是美还是噩。新月非北大不读,报名单上只留下第一志愿。“备斋”旁,是悠扬从容的琴声。未名湖畔,是楚雁潮朗诵的拜伦诗歌。课外,是与恩师共译鲁迅的热情。
自从读完《穆斯林的葬礼》,“北大”二字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国最优秀学府”,它也不再只停留在我的耳边,而是悄悄驻扎在我的心中。这所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顶尖学府第一次如此真实、动人地展现在我眼前。其实在小学毕业时,我曾到北大参观过一次。但是,年幼的我完全没有触摸到燕园的魅力。直到读这本书时,我才真正开始用心灵去欣赏她高贵而不失温柔的容颜与气质。北国的春天,那风裹挟着南方少有的干冷。高高矗立的博雅塔,带有让人敬畏的古朴与威严。冬天的未名湖,用真正的纯白演绎着静谧和浪漫。
燕园如此多娇,可我当初却未曾把上北大作为我的实际理想。学校的优秀,与之相应的就是录取分数线之高,考上她的难度之大。所以,所谓“北清”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梦。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我的祖父母,都只有小学学历。他们把希望寄托给我的父母。然而,由于很多原因,我的母亲只考上了专科学校,我的父亲,更是连大学都没能上。对学业成功的期待,无疑落到了我的肩上。不过,他们也同样不敢寄予我太高的期望。我要是能上个重点大学,可能就已经让全家人满意了。
但是,高二暑假的一次经历,真正坚定了我的北大梦。
我很荣幸得到了参加北京大学暑期营的机会。这次,我不再是以游客而是一个学子的身份踏入燕园。
北大的湖光塔影、人文风情、苍翠林木、曲折小径,再一次真切、立体地呈现在我面前。无论哪个角度去看,燕园都是不绝的风景。我看见学校里很多地方都在进行修缮与重建,为的是迎接学校的120周年华诞。遗憾的是,我没能赶上校庆盛会,没能亲身感受到身为北大人的无比自豪。
都说北大是自由的地方,这次我亲眼见证了这种自由。且不说选课选方向的自由,单是观察每个北大人的神情就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自信、自在、无拘无束。这并不是说北大学子任务轻松。相反,正是在这种任务繁重,压力巨大的关头,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着独立自主。在一定束缚下能走好自己想要走的路,舞出不一样的精彩。这才是最可贵的。
我们还参观了北大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品味到人文与科学交融的美感。在邱德拔体育馆听名师讲座,领略大师的过人智慧和人格魅力。老师们用轻快的语调梳理厚重历史长河,用文艺的风格展现科学发展前沿,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在惊叹之余,我也暗暗立下誓言——我定要考上北大!
世界上的事,并不总是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我的努力程度比起前两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成绩波动却越来越大。我甚至遭遇了三年以来最差的一次成绩。在多次自己调整无果后,我慌了神,跑去找各位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在点明我的问题之后,着重强调了两个字——“自信”。老师们直言:“我们都相信你,你自己更要相信自己。”老师还说:“有时候你不是缺少正气,而且缺乏一种霸气。”真正强者的气息,掩盖不住,也装不出来。我无意争什么强者,但我希望,变得更优秀,更对得起曾经期待过,为之呐喊过、奋斗过的自己。我不求事事顺心,但求无愧于心。
同窗的伙伴们,同样在拼搏努力着。即便如此,在我极度丧气颓废时,他们都站出来为我加油打气。当然,还有我的父母,从未让我有额外的负担和忧虑,不仅要承担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担,还要分担我的一份压力和痛苦。
有如此父母,如此良师,如此同窗,如此不懈奋斗的自己,问:高中有悔否?答曰:无悔。正是这个从心底高喊出来的答案,让我眼前的阴云和迷雾瞬间消散。我又看到了虹之间,那条通衢康庄。而我,将一路负重,遇荆棘则当即斩断,遇波涛则破浪而行。借用高中班级的呐喊——我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王,披锦戴甲,盛世荣光!
心态调整好后,已接近高三尾声。但是,不算太晚。我在最后几次考试中都找回状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算是及时,也算是幸运。甚至是在高考场上,一贯患有考试综合征的我却丝毫没有异样,平静地完成了试卷。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正是班级毕业晚宴的日子。大家在焦虑中话别,在不安中狂欢。活动结束回家的路上,我查到了自己的成绩。我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父母。我只记得,他们都微笑着,眼中泛着泪光。填志愿时,我任性了一次,像韩新月一样,只填一个志愿。“我就是要报北大!”听起来多么执拗,实际上我和她,都只为心中的那份信念。
2018年7月24日,我领到了北大元培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我曾一直向往生命科学。之所以选择元培,是因为在这个各学科各领域交叉的舞台,我能学得更多,更广,更有利于成为那个我想要成为的自己。我看到老师欣慰的微笑,父母长辈激动得四处报喜。我想到自己就要成为新月的校友,成为未名湖畔的又一道长久伫立的身影,继续那个湖心小亭中听雪赏月的故事。
北大,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生长、发芽的地方。接下来的几年,我将在这片热土,挥洒我的青春,绽放我的生命光华。
燕园情,千千结。少年游,万里行。愿我热血,肆意挥洒燕园。愿我芳华,永驻湖光塔影。
记者:黄炜鑫
编辑:刘威
美编:赖雯燕
来源:北京大学四川招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