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裴坚:教育是个良心活


裴坚,1967年出生,博士、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生教学,从事有机化学、功能发光分子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育是个良心活”


谈到本科生教育,裴坚语重心长地说:“教育是个良心活。”在北大任教近二十年,裴坚付出最多心血的就是本科生教育。


每次上课的前一天,裴坚都会抽出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待在办公室认真备课。对于上课用的PPT,每一页他都会认真校对,并且在旁边详细备注。讲了有机化学十几年,他总是会把最新的内容带给新生,从来不会守着一套课件一成不变。


裴坚在教学上的用心,从课上一直延续到课下。“130多个学生,还有20多个其它专业和外校的学生,总共150多份卷子,裴老师每一份都在办公室面批。”裴坚的研究生卢阳告诉记者。卢阳在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秋季学期分别担任了裴坚“基础有机化学”和“中级有机化学”的助教,时隔两三年,他还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正值期末季,连着几天都有好多学生在裴老师办公室外排着队,等老师面批作业”。


除了日常教学上的用心,裴坚还从宏观的教学改革入手,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裴坚在教务部任职的时候,积极对化学与分子学院的教学进行调整改革,放宽了对学生转专业的限制,给学生更多空间依照个人兴趣去选择。“人还是要顺着自己的本心做一些事情。”在裴坚看来,学生不管学什么,只有自己想去学才能学好,感兴趣的事自然就会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作为老师就是要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并提供机会。


学生的人生导师


相比“教师”这个身份,裴坚的学生更愿意把他称作自己的人生导师,这体现在学习、科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裴老师一直都在引导我们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裴坚指导的本科生柳晗宇告诉记者。裴坚经常给学生以开放性指导和个性化的建议,从来不会强制学生必须做化学方面的研究,或者一定要做出什么名声。裴坚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生的一些喜好,裴坚也会包容和鼓励,他的博士生在实验室养了几百盆多肉,在化院摆满了两层楼,裴坚也不会认为学生是在浪费时间。


 裴坚与课题组学生合影

“裴老师学科交叉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我的科研之路产生了很大影响,”雷霆说,“裴老师课题组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术生涯发展有很大帮助。”雷霆现在是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系的老师,从大二开始就在裴坚的实验室实习,博士研究生期间跟着裴坚老师读有机化学。雷霆认为,裴坚在科研上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学科交叉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科研上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深入度。


裴坚还教导学生,人除了要有所作为,还要学会做人,说话须坦诚,为人师表须对得起学生;科研上教育学生既要常怀谦虚之心不断学习,又要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去思考问题。


“做教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跟学生接触的多了你会发现,做教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裴坚说。


幸福感是来自多方面的。裴坚认为,教学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的,老师教给学生知识,学生也会向老师提问甚至难倒老师,以此“督促”老师不断学习,这样师生之间就能达到一种良性的共同进步,正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让裴坚觉得很幸福,相处的小细节也让裴坚充满幸福感:零食水果总会第一时间拿给实验室的学生分享,学生有困难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解决,发现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了解情况并予以疏导……这些点点滴滴,都让裴坚真正感受到做老师的快乐。


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形容裴坚再合适不过,寒来暑往,裴坚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每年毕业的学生都会回母校看望裴坚老师;裴坚也时常询问学生的近况和打算,关心他们的未来发展。裴坚的很多学生在各自领域都颇有成就:2004级博士生罗佳,现在是某化学产业准上市公司的CEO;博士生雷霆,现于北京大学工学院任教;学生阎兢,现于耶鲁大学任教;还有十多名学生在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任职。这些学生的成长与作为也让身为老师的裴坚觉得很幸福。


本着良心搞教育,揣着真心对学生,以学生的快乐为幸福,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学生,看千百桃李成长成材,裴坚就是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老师。



文字:新闻网记者 何慧明

编辑:麦洛

责编:山石

美编:赖雯燕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