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科 | 城市与环境学院:城载未来,环抱世界
全文共4499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一百二十一载春秋过继,京师大学堂燃起的高昂火把明亮如初。它文理并济、且刚且柔。北京大学的有氧呼吸,是年轻的力量踏梦而来,学以成人,将智慧与光华融汇到崭新的时代中。高等教育的学科,亦是社会运行的侧影。在高考圆梦季到来之前,我们专门推出“学科特写”系列报道,围绕学科概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学习体验、就业去向等,带您全面了解北大各院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对于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许多同学来说,这句歌词几乎是为自己的专业量身打造的。上可至亘古冰川手指星辰,下可至河渊海底脚踏沉沙,大可言地壳沉浮挪移沧海桑田,小可言千家万户房前树影葱葱。城载精彩生活,环抱世界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
走近城环
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文学科中设地理学门。1952年,为适应国家建设,北京大学成立地质地理系,设有自然地理专业,1955年又设立了经济地理与地貌两专业。1978年,成立地理系。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地理学研究和实践内容的不断丰富,遂确定地理学的专门人才培养采取理科专业与应用相结合,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结合,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相结合,地貌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培养理科应用人才。地理学迎来了文、理、应用、技术大综合的新时代。2007年,城市与环境学院单独建院,对国家地理学科理论创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持续性贡献。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共有教职员工9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5人,百人计划研究员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以及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其中,大部分教师在国外知名大学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具有很高的科研素质、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他们秉持北京大学“淡化专业,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理念,在为中国乃至世界环境与发展领域输送大量优质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持续引领学院在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学院拥有“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环境与生态教育示范中心”、“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与示范中心”。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可以结合老师课题或参照个人兴趣选择科研题目与组建小组。学院设有专项基金支持本科生科研项目,成绩斐然,许多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北京大学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部分实验教学项目
城市与环境学院部分科研成果
学科建立六十余年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为传奇者当属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侯仁之先生与新中国第一代地貌学家崔之久先生。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和生态学分别被评为A+和A。从2011年到2017年,学院承担了近400项课题研究,总经费超过4亿元,其中包括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近10年来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2900多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6篇,Nature子刊10多篇,Science发表1篇,PNAS十多篇,已经成为国家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系侧记
侯仁之先生曾经回顾自己的一生为“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如果问起“城市与环境”是什么,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回答:清晨推开窗时闻到楼下丁香盛开的芬芳,午后街道上连成一片绵延绿洲的树影,黄昏屋檐下归来的燕子;高远大气层中浮动的云雨雷电,喜马拉雅终年不化的积雪,深沉海沟下无人知晓的秘密;洁净实验室内反射金属光泽的仪器,钢笔写下的所有数字,铅笔勾勒的所有轮廓,直尺比对的所有线条……走进城环,就拥有了与这个世界真正融为一体的机会,拥有了在生活中的每个居处实践真知的便利。山海高深莫测,市井弯弯绕绕,城环也留给人们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
而对于更多身处其中的同学来说,城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归属。这里有点亮人生的师长,也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温暖美好的点滴,也能感受到学习工作中踏实奋进的热忱。虽然常常跋山涉水,伏案制图,但是年轻的城环学子们依旧对这门跨度极广,维度多元的学科充满了挑战与探索的热情。在这里,他们能够走进国际一流论坛倾听著名学者们的交流研讨,能够坐在午餐会的桌边共赴一场美食与学术的饕餮盛宴,能够在乡野山林间与同窗携手探索自然人文奇景,能够在院系演讲比赛中展示另一种指点江山的风采。
在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看来,城环人始终是“饥饿”的。在2018年的新生寄语中,他这样说:“世间学问,都是面对虚空的探索……以空杯心态,痛饮狂欢去冒险启航,平淡人生有英雄梦想。”
学科简介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下设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等5个本科专业,除城乡规划为5年制工科专业外,其余为4年制理科专业。地理学为教育部地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城市与环境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5个本科专业,不仅包含理科、工科,还向本科生开设内容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推广模块化教学,增加选修课,建立类似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对一导师制度,加强本科生与骨干教师的课外交流,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根据志向、兴趣和能力跨专业、跨院系选课。
城市与环境学院部分课程
本科生统一实行按大类招生,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培养,第二年按照个人志愿分别进入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5个专业进行专业培养。虽然专业之间千差万别,涵盖文科、理科、工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与多元性,但是关注重点最终都是人与人的生存环境。
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四年制,理学)
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需求,设置多个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其适应在本校及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成为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科研、教学、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高水平人才。
生态学(四年制,理学)
立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改善,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及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涵盖多个学科(生物学、地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的专业基础,重视实验(包括室内与野外实验)和模型模拟,培养环保、农林业和规划等部门及企业从事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开发,生态规划与评估等方面工作的急需专门人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四年制,理学)
培养掌握地球表层系统运行机制,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能够承担国土整治、水土资源利用规划、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区域开发与资源管理等任务的高级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四年制,理学)
学习地理学、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培养能够承担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管理等任务的综合性人才。
城乡规划(五年制,工学)
培养城市与区域研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风景名胜、世界遗产、景观、旅游、建筑、房地产等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的专门人才。
除了建备完善的校内理论课程,广泛的社会实践与野外实习也是城环的一大特色。学院通过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丰富多样的假期实习项目和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项目,向学生提供接触自然、体悟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知行合一,全方位培养综合素质与服务社会意识。“用双脚丈量世界”是城环学院的一大宗旨,许多老先生即使年岁已高也依旧坚持进行野外考察与实践。而对许多同学来说,野外科研与社会调研成为他们本科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城市与环境学院同学实习活动
主修环境科学方向大气模拟的张雯逍这样评价自己的科研方向:“这方面的研究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关系很密切,能把自己所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得这个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使命感和幸福感。”而来自城乡规划专业的邓鲁川则认为,城环交给他最宝贵的两课是地理学思维方式与基本知识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有什么问题,一定要亲自去搞清楚,并深入下去进行更广泛的思考。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这是我学到的更宝贵的东西。”
名师寄语
“北大的地理、环境与生态学科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城市与经济地理系教授 贺灿飞
“‘经世致用’,不是将学科作为挣钱的本事,打出这个旗号,是为了研究农业对现实环境的作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韩茂莉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都要学会批判思维。怀疑,是科学的基本思维模式;批判,是科学的基本方法。”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学系教授 李本纲
“生态学是研究大自然规律和秩序的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期待着热爱大自然的学子们加入到这一崇高的专业领域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 方精云
学生风采
和很多人一样,王梦婷在高考后也曾在专业选择方面有过迟疑,但是在比较过所有专业、再反思自身的兴趣与志向之后,毅然选择了城市与环境学院,这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同时她也坚信她所选择的专业对于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王梦婷的故乡在西安,她曾亲身体会并细心观察了西安市2000年前后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曲江新区先后建成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逐步跃升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也成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这使得西安整个城市布局与环境更加友好,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更加国际化。这让她看到了城市规划尤其是旅游规划在城市脉络的传承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城市发展轨迹的转变与活力的迸发等方面的作用,这让她坚信自己选择的专业将来所对口的事业“是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幸福与自豪”、“能够给城市带来美好与激情”的,因此坚定地选择了城环学院。
王梦婷本科选择的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博士学习则具体到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是确保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一个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居住、工作与交通;而游憩这个板块的弹性较大,其附加值也相对较高。”说起自己选择,王梦婷这样说。
在自己的日记里,她这样写道,“我一向认为北大吸引我的魅力在于其包容与自由主义之风,她从来不洗脑、不勒令我们应该取得什么成绩、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有什么信仰云云,而是将世间百态、尤其是种种至臻都呈现于我们,然后静静等待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让我们有自己的美丑对错好恶之分。哪怕‘钝于禀赋’、也至少要‘敏于志向’。我觉得这也是人之为人、为健康的人、为独立的人、为北大人所需有的。”当被问到“除了知识以外,你在北大还收获了哪些重要的东西”时,王梦婷不假思索地回答:“精神和意志的独立,阅读与学习的虚心,尝试思辨与审视问题的能力。”
百年烟云飞逝,城环今启新征程。追随前辈的步步脚印,城环学子们也走上了自己丈量中国与世界的坦途,在属于他们的时代经历新的探险与惊奇。城载精彩生活,环抱世界未来,欢迎报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Pkuer成长录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梦婷:忠于兴趣,敏于志向
北大38个学科进入2019 QS 全球排名前百,居内地高校榜首!
扩展阅读
部分资料来源于公众号:“pku城环”、“北京大学”、“北大城环”
特别鸣谢: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级本科生 张雯逍 邓鲁川
编辑:冯莉雯
美编:赖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