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致广大学子的邀约信
北京大学校长 郝平
1000多年前,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从此成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知识和思想汇聚于此,对于未来的系统思考和探索也肇端于此。
120多年前,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于救亡图存的变革中,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开端;100多年前,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中心与策源地。从此北大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代代北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思想和行动,投身于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历史伟业。
今天,风华正茂的你们即将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郑重的选择。北京大学正是你们一直向往和憧憬的那座学术殿堂,因为北大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具有无与伦比的感召力。
这是精神的感召。120多年来,北大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传统。北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矢志兴学图强,引领风气之先,集中体现在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优秀知识分子的赤诚爱国精神与使命担当。曾在北大工作过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而缔造了新中国。从沙滩红楼的青春呐喊、红色火种,到未名湖畔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是文化的感召。北大有着极其厚重的学术文化积淀,又有着挺立潮头的文化创新品格,是中国传播新理论、创造新科技的前沿基地。李大钊先生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做第一流的学术,这是北大永远的追求。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电子计算机,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第一套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等等,这些“第一”都根植于北大的创新文化土壤。北大还汇聚了一大批学术大师、文化巨匠,这些都是我们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根基与文化底蕴。
这是人格的感召。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蔡元培老校长以卓越的眼光推动改革,奠定了中国现代大学的理念与精神。屠呦呦校友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大陆科学家。孟二冬老师坚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他病倒在援疆的讲台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牵挂着学生。一代代先哲在时代洪流的洗礼与北大熔炉的淬炼中,放射出持久的光芒,陶铸出人格的典范,如月映万川般滋养涵育着每一个北大人。
一时有一时的趋向,一校有一校的风尚。无论时空如何变迁,对于一所大学而言,精神、文化与人格所构成的传统,都是不变的。北大是极广大的,她开放包容,连接着民族的过去和将来,沟通着中国和世界,展现出海纳百川、众流汇激的气度,每个有志青年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开辟出崭新的人生境界,书写出属于你们自己的北大传奇。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受教育者在面向未知的世界中,为生命的展开找到支点。北大是你们求知的圣地、发展的舞台,是你们前行的动力、坚强的支撑。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你们,将在这里体验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快乐,成长为“德才均备,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敞开怀抱欢迎你们!我们在北大等待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