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班正式启航

全文共3285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坐落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学和研究的机构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在国内环境科学领域占据整体优势地位,并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学院依托北京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培育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健康4个二级学科旨在以卓越的基础研究推动环境技术和政策的应用及全球环境治理进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际班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熟的国际教学体系和丰富的海外合作资源,充分利用北京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教学平台资源,由院长朱彤教授作为首席导师负责统筹,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师团队、国际化的课程和境外实践、国际前沿的研究参与机会、国际接轨的本-研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领域的精英与领军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楼


国际化氛围: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


在朱彤看来,环境科学是一门与全世界全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它不仅关注我们眼前的、局部的诸多污染问题,更着眼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问题。当前,环境问题国际化日益凸显,中国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国际领域人才争相讨论的热点问题。谈及国际班的创办缘由,副院长王奇教授表示:“昨天与今天,我们希望借助国外优秀的技术经验来解决国内的环境问题。但随着国家发展,未来,我们不仅希望能解决自身的问题,更希望在全球环境问题上有发言权从长远的国际视野看,从‘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出发,世界需要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需要中国的精英与领军人才,这也正是我们创办国际班的初衷。”




近年来,学院丰富的海外资源、日臻完善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和国际合作联合研究平台,成为国际班萌芽与发展的沃土。“国际班的创办恰恰秉承了我们学院建院以来学生培养的重要理念,我们希望学生们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朱彤强调说。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海外学术经历的教师比例不断提升,52%的教师在各种国际学术组织和期刊兼职;学院主导开展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国际合作研究计划(CARE-BEIJING)、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综合实验计划(PRIDE-PRD)等大型科学研究计划,环境科学领域的国际人才高地正在逐步形成,为学院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提供了根本保障。




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除了开设广泛的全英文课程、邀请外国专家开展英文讲座外,学院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及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辟本科生海外交流的机会,并建立了长期与短期结合、本科与硕士学位衔接、派出学习与引进交流兼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分为3个维度,包括中短期的学术交流、中外联合培养以及国际组织实习。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王奇教授介绍道。在暑期,学生有机会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机构开展科研训练、学术交流以及为期一学期的访学交流活动。学院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墨尔本大学签署了“本科-硕士”(3+1+1)学位联合培养计划,学生经过3年的国内本科学习以及后续的国外学习交流,经考核合格,可直接获得上述3校的硕士学位。丰富的海外资源与项目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机会,学院本科生大学期间,出国交流基本上达到人均1次。


2015年8月,北京-哥本哈根城市挑战计划暑期学校学院在北大合影

国际班培养:“专属指导”+“厚基础,重能力”


“国内外导师团队一对一专业指导”是国际班学生培养模式的特色之一。国际班学生可自由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倪晋仁以及学院资深教授作为国内专属导师。此外,学院还将为每位学生安排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院校的优秀学者作为国际导师,国内外导师同时为每位国际班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年逾八旬的唐孝炎院士是我国环境化学领域的创始人,至今她仍坚持为大一新生上课。“我这一辈子60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就是要培养出一些出色的人才。我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做了个老师。”能够成为国际班的一对一导师之一,唐孝炎院士十分高兴,并对如何培养学生有了初步的打算。“我一定会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过的知识、感兴趣的方向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量身制定特色化的培养方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不一定自己去教具体的知识,但导师需要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而指导他一步一步向前发展。”在唐孝炎院士看来,一对一导师意味着导师要尽到方方面面的责任,包括学生的德育、课业、体育等各方面,确保把该名学生培养成才。


王奇负责统筹管理国际班的教育教学、课程设计和项目遴选等工作,他强调说:“学院始终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为核心的学生培养理念,国际班的学生培养更要从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到管理决策的全链条、国际化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在理、工、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需求。”在这一框架下,国际班的课程设置分为大气复合污染理论与区域联合控制、水污染控制与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和全球环境治理4个重点方向,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专业进行自由选择,学院将对每位学生量身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经过积极尝试和探索,学院首创了从通识到专业双层递阶知识学习的“D12”课程体系,将问题认知、学科基础、专业学习和知识集成4个阶段有机串联起来。这一体系在本科生培养中得到落实与检验,走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前列,获得2017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作为全国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规范加以推广。本科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环境问题”多年来都由唐孝炎院士亲自主持,课程延请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并结合小班讨论,内容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处理、环境经济政策等。在她看来,这门课程对国际班的学生也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环境科学,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2018年7月,参加日本天公暑期交流项目的师生参观日本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富士通昭津工厂。


国际化人才:全球视野,引领未来


“我们的核心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环境领域的精英与领军人才。”王奇如是概括国际班的人才培养目标。2019年是国际班的启航之年,经考评测试,将有15名优秀学生进入国际班培养。为最大力度地支持学生们的多元发展,学院特设专属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国际班学生参与国内外访学交流以及会议论坛,帮助学生广泛接触国际最新学术进展,并得到与国际各领域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院每年将会组织对国际班学生进行年度综合测评,综合测评合格者将获得国际班奖学金每年3-5万元。此外,对经济上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国际班励志助学金每年1-2万元,保证学生能够专心学业,免除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



“海外交流的经历将我引入到全新的研究领域,帮助我找到了愿意穷其一生去探索的科学问题,对我影响很大。”2017届毕业生唐宇石即将从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方向硕士毕业,并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量化与计算生物学博士学位。大三期间,他曾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展暑期科研项目。“在完成暑研课题期间,我遇到了对我很好的导师和许多志在学术的朋友。洛杉矶也是个很漂亮的城市,有阳光、沙滩、好莱坞。实验室工作之余,我也和伙伴们‘打卡’了很多新奇的地方。”



2018年毕业的董舒心,目前在哈佛大学开展环境健康方面的研究。“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我认识了不同领域的人,看到了不同学校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感受到了他们是怎样工作科研的。”大二期间,董舒心申请了学院赴美交流访学的暑期项目。在埃默里大学的交流经历令她对环境健康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现在的她,正在这一研究方向上不断前行。



高校教育的国际化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聚贤才而用之,揽英才而育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教育方兴未艾。在每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朱彤都会与新生们谈到一个主题:“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


国际班的创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学院的国际化教育由此迈入新的阶段,“我们期待更多有志于环境科学领域的优秀学子加入”。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致广大学子的邀约信


快来,北大院长们已经在向你招手!


北大学科 | 带你了解最多面的北大,找寻最真实的自己!


北大本科教改 | 环科 · 守护碧水蓝天


相关阅读



来源:北京大学校报

美编:陈仕玥

审校:王俊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