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赠言 | 北大中文系毕业生李轶男:我在北大中文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大中文人 Author 李轶男




编者按

骊歌已起,别时将近,同窗的笑语犹在耳畔,老师的教导铭记心间。燕园的一草一木是每个学子青春中最美好的记忆,北大的一塔湖图更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乐土。临别在即,祝福的话语承载了无尽的期许,殷切的嘱托照亮前行的道路。又是一年毕业季,北大招办“毕业赠言”系列推送,与你分享。




各位老师、同学、毕业生亲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中文系2010级本科、2014级直博生李轶男。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我有十分的荣幸,也有十分的惶惑。出于这份惶惑,也出于一名当代文学博士的本能,我想首先解构掉“代表”这个身份:尽管此时此刻,我们都穿着相似的学位服整整齐齐地坐在这里,但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的辛苦与困惑各不相同,对北大、对中文系所抱持的感情自然也千差万别,这份毕业的心境,我们谁都无法“代表”彼此。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借这个机会,我也不能免俗地想和大家分享,我从北大中文系学到了什么。


在过往的九年中,我感受到许多人对“北大中文系”和“北大中文人”抱有两类善意而浪漫的误会:第一类,想象我们是一群情感充沛、不谙世事的逍遥神仙,每日饱读诗书,对酒当歌,风花雪月,纤尘不染;第二类,想象我们是博闻多识、才华四溢的文字工作者,从给亲戚家的孩子起名到辨认各个景区里不同时期的题字,从格律到小说,从电影脚本到公务文稿都应该手到擒来,不在话下。虽然这些想象与我们真实的样子相去甚远,但我有时又会觉得,刨去那些夸张的修辞,这些想象也未必是错的:从生活状态的角度,文学确实承载着这个社会对“非功利性”生活隐秘而遥远的期待,那些对美、对自由、对希望、对梦想的渴望,都沉甸甸地落在我们的肩头,作为典范也好,作为一种“替代性补偿”也好,北大中文系的学生被期待着,能够践行一种富于美感的生活;而从实际分工的角度,尽管我们不如他人期待的那么万能,但相较于其它学科,我们确实是和文字更亲近的那群人,我们更频繁地和语言打交道,我们的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注定与文字和语言更加密切地绑定在一起。




那么,这样的期待与这样的训练究竟让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这当然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在座的各位也一定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给出的答案是: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懂得尊重并严肃对待这个世界的具体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人。在中文系的训练里,我们不被允许像套用公式那样,看完一本小说就去妄谈某一类相似的小说,将一个理论套用在不同的文本上反复操演,更是大忌中的大忌。久而久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了我们的信条,无论是知人论世还是文本细读,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获取尽可能多的细节,然后运用我们的共感力,去无限接近那些鲜活的现场,去感受那些被藏匿在字里行间的情绪,去了解那些我们肉身无法抵达的时空,进而更切身地理解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我们自己如今身在何处、应向何处去。


从反面说,北大中文系确实让我永远失去了某种一劳永逸的欢欣,因为每个文本都是新的,没有套路可循,没有捷径可走,这一方面令人激动,一方面也难免令人疲惫。文本如此,世界也是如此。我们的训练让我们难以轻易放弃生活中那些鲜活的、细腻的经验,尽管它们在很多伟大的、统一的规律面前显得参差不齐,无足轻重;我们坚持去严肃对待那些历史的碎片和沉渣,因为我们相信,作为个体,我们从来都只能生活在这个充满杂质和不确定性的、具体而鲜活的世界之中。


然而,在一个总是需要即刻表明明快立场的年代,在一个非此即彼的思维仍然盛行的年代,抱持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难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我们有时可能看起来有些犹豫和啰嗦,因为我们总想说服他人,世界是多么复杂;我们有时可能看起来有些悲观,因为看过了那么多的人间悲欢,总难免怀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每个人的努力或许都只是蚍蜉撼树。但我们又是最乐观和最坚决的,因为“可能性”潜藏于任何一个有待于我们去遭遇的瞬间,而我们要做的,就只是不断前进,不断遭遇,不断思考,自由而勇敢地生活下去。




我们要离开了。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无天真而得意地说“北大中文系是全宇宙第一的中文系”;而毕业的时候,我已经很少这样说,即使偶尔说出来,也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明白了北大中文系要肩负的远比“宇宙第一”更重;我拥有了更丰富的内心,明白了对这里的感情不会因为它是宇宙第一或不是而改变。带着这样的情感,请允许我最后动用这份毕业生代表的特权,向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向一路支持我们的家人致以最由衷的感谢,然后祝福我们自己,祝福我们所有人论文中的“可能性”有朝一日都能在这个世界实现,祝福我们和这个世界都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毕业在即 | 我是未名湖的小水滴, 胸中激荡燕园情


北大校长郝平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做永远向上的青年


北大教师代表方方教授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以一颗童真的心,去迎接所有将至未至的故事


盛典 | 北京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中文·百廿特辑丨斯人在兹,斯文在兹


北大学科|百年风雨,文脉长存:中国语言文学系


相关阅读

来源:“北大中文人”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