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学科|百年风雨,文脉长存: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19-06-20

全文共4042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编者按


一百二十一载春秋过继,京师大学堂燃起的高昂火把明亮如初。它文理并济、且刚且柔。北京大学的有氧呼吸,是年轻的力量踏梦而来,学以成人,将智慧与光华融汇到崭新的时代中。高等教育的学科,亦是社会运行的侧影。在高考圆梦季到来之前,我们专门推出“学科特写”系列报道,围绕学科概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学习体验、就业去向等,带您全面了解北大各院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提起北大中文系你会想起什么?


或许是林纾、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废名、何其芳、卞之琳、海子等等在文学史上璀璨留名的大家?


或许是新诗革命、白话文运动、歌谣运动、汉字改革等等与当代中文密切相关的事件?


但你大概想不到,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大排名最高的学科现代语言(排名第10),也离不开中文系的贡献。


在文学想象之外,北大中文到底还有多少宝藏等待你的发现?接下来,请随我管窥一豹。  


源远流长 步履不停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总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也是北大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从1910年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开始,北大中文系名师辈出,林纾、鲁迅、沈尹默、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沈兼士、刘半农、胡适、罗常培、游国恩、杨晦、王力、冯沅君、俞平伯、魏建功、沈从文、岑麒祥、浦江清、吴组缃、杨伯峻、林庚、王瑶、阴法鲁、朱德熙、林焘等众多名家任教于此。众多知名退休教授学者依旧在学术上不断开拓,并有大量新成果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中文系学者在学术上攻坚克难,续写了学科的辉煌历史。当下,由袁行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长)、李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曹文轩(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陈平原(北京市教学名师、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学科带头人,以及由7位长江学者、10余位人文特聘教授、20余位跨(新)世纪人才以及20多位杰出青年人文学者等组成的学术中坚力量,汇集本学科百余教师大力开拓前行。

 

北大中文系目前有全国最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共有5个本科专业方向,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整体被评为全国首批一级重点学科。

 

自2011年英国QS发布学科排名以来,“现代语言”和“语言学”学科始终居于第5-25名之间。2018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现代语言”列第6位,“语言学”列第10位,在目前国内闯入世界前10名一流学科方阵的7个学科中占据2席。

 

2013—2017年底,北大中文系每年都新增一批国家社科、教育部和北京市的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其中国家和省部重要项目55项。2012—2017年,全系四年来发表各类科研成果超过2400项,其中专著200余本,编著(以书代刊)125余本,论文2100余篇。四年内C刊规格以上发表总量800余篇,其中A类期刊发表数量达240余篇,名列国内第一。2013年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研成果二等、三等奖共8项,2015年第七届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5项,数量和等级在国内中文学科居前。


百年中文,薪火相传。中文系的代代师生,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理想,为学科建设、学术传承、文化进步乃至民族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时代的洪流从不停步,中文人也绝不躺在前人的遗产上故步自封,“北大是常为新的”,中文系正是其中代表。



建制完备 专业全面


我们如何锚定北大中文系的位置?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用诗歌与散文去描摹一个美妙的图景很容易,这里大师云集,诗人辈出,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都与北大中文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入学以后,每一个中文系学子都会听到一句殷切的教诲:“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里的文学研究者,在创作之外还在不断地尝试多种多样的可能。因为,在文学之外,中文系还有着太多的面向:语言的魅力,文献的追索,甚至是人工智能的学习。


在这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关于专业设置和专业选择,北大中文系在大一、大二时不分具体专业,会让学生们统一进行核心基础课程学习,广泛吸收各领域的营养。在入学第三年,由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进入更专业的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

 

中文系共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语言学专业将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培养。

 

汉语言文学

在一般通识教育基础上,主要学习研究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创作理论,并关注和研究当代文化现象,下分6个方向: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本专业主要培养中国文学的学科研究人才。注重学生文艺审美能力和鉴赏品味的提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把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

 

汉语言学

主要学习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语言理论,包括3个方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本专业主要培养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人才。侧重培养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教学人员,面向计算机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与理论方向的研究人员,从事语言研究、语言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

 

古典文献学

该专业主要从事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培养古籍整理与研究专门人才。古典文献学科研究范围广泛,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古代文学、古代史学、古代哲学等等,都属于古典文献学科研究的范围。古典文献学专业重视培养学生整理和研究古籍及研究有关古代文化的理论基础和专门技能,毕业生能在古籍整理、研究、教学和考古、文博等机构从事古籍整理、研究、教学、编辑等工作。

 

应用语言学

该专业主要学习中文信息处理,文理兼修,侧重培养开发传输、检索等计算机语言处理,研发智能理解与人机对话的复合型人才。中文信息处理是从计算机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的特性,探索如何将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律转化为计算机可用的知识系统,帮助计算机更好地进行信息处理,包括信息存储、传输、检索、智能理解与人机交互等等。


在这里,有太多你意料之外的可能。如今,北京大学依然是全国少数给本科生开设民间文学课程的高校之一,让本科生参加民间文学田野实习的传统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不仅如此,北大中文系也是最早一批开设网络文学系列课程的地方。目前,已经连续开设近十年。数不清的方向摆在你的面前,只要你想,触手可及。



诗酒年华 仗剑潇洒


名师寄语


大学以育人为本,北大中文系学科专业齐全,有良好的教学传统,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合理结合起来,培养适应时代变革的优秀人才。

——北大中文系主任 当代文学专业教授 陈晓明


你们自北大中文系走出,你们带着人文学的底色。而希望与梦想是人文学的特权领域。我相信,这也是今日世界的稀缺资源。

——比较文学专业教授 戴锦华


我将自己对中文系的选择,视作我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语言,文学,浩如烟海的文章典籍,流淌成河,汤汤东去,构成一道令人神往的人文风景。天长日久,自身不知不觉融入其中,乐陶陶而不知岁月流逝。命运就这样成全了我——我的一生。

——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 曹文轩


我们在母语言谈和写作中才能真正聆听和倾述心声。语言呈现思维,维系文化。于是我们追问语言文学。

——语言学专业教授 陈保亚


学好中文,上可以报国,下足以立身。京师上庠,学脉弘长;未名湖畔,斯文在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古典文献专业教授 廖可斌



学生体验


李轶男

高中毕业于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0级本科生,2014级博士生


中文,像是李轶男人生中突然出现的路口,但不断深入的学习却让她深深感受到了中文系的魅力。李轶男觉得相比于学习本身,知道为了什么来学是很重要的,而文学则为她看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文字构建的善恶世界、理性与感性的相互融合、知识的丰富与厚实,是对世界的体悟,也要求把感性的认识用理性的语言文字讲清楚。



她选择当代文学作为自己研究方向的初衷是想离现实生活近一点,想要研究我们现在是怎么生活的,我们为什么会这么生活。对于在2010年进入北大中文系,在2014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李轶男来说,学术本身并不是归宿,将要迎来博士学习尾声的她仍然在积极地探求未来可能的生活方式。不向现有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妥协。这是李轶男来到中文系的初心,在中文系的多年学习生活中,她更加坚定了这一点。


王佳明

高中毕业于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级本科生、2016级硕士生


王佳明已经在中文系度过了七年的光阴,本科时他就以能沉下心看书闻名,时至今日,对学术的严谨和高要求仍然是他的坚持。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三万字,他的完稿却足足写了十五万字,更积累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今年,他将继续在中文系读博,在这里的日子,还很长。


“我喜欢北大中文系,我觉得这是北大一个保留着最初的北大精神的院系。”王佳明这样评价。中文系的学习是一种传承,不仅仅是学术知识方面,更是在学术精神和人格品行上的坚守。



“北大和中文系都不是完美的,但是要问我愿不愿意在这呆一辈子,愿意啊。



林子

高中毕业于浙江省瑞安中学

京大学中文系2015级本科生


“选择”应用语言学专业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当初和大多同学一样,我怀抱着一颗文学梦选择了中文系,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语言学,更不知道中文系有专门为理科生开设的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方向。当我看着培养方案上的现代汉语和高等数学、古代文化和线性代数、语言学概论和计算概论,我甚至来不及寻思这到底是什么,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我想试试,这看上去太酷了。



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模型和方法来研究语言学的专业,属于语言学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与自然语言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方案中平行式的课程总让人感到迷茫,两边课程的老师一般只会给你介绍一边的风景,你并不知道它们的交融之处是什么模样。虽然是个理科生,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对于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程的我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而另一方面,没有经历过文史哲背诵折磨的我,对于中文系专业课的备考更是手足无措。但我始终认为,没有看清沿途风景就调转车头,是对当年决定启程的不负责。



结语



从百余年前的风雨如晦出发,北大中文系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新生的光芒。牢记前辈的信念与理想,做时代的人文开路者,北大中文始终在路上。


百年风雨,文脉长存。

初心不改,继往开来。

百廿之后,北大中文系将继续前行,

与年轻的力量一起激扬文字,领航发声。



你的北大,等你体验 | 6分钟,带给你不一样的北大体验


北大学科 | 经世之情,济民之怀:经济学院


北大学科 | 化梦为实,学以探奇: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大中文系 | 语言学在学什么?


两所最“高”学府学生同上一堂课 | 北大中文系和藏大文学院试点同步课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欢迎报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相关阅读


部分内容来自“北大中文人”公众号、中国语言文学系官方网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蔡翔宇、冯莉雯

美编:赖雯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