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全国第一!22人获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全文共7539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9年获资助名单正式批准

北大22人入选

入选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截至目前
依托北大获“杰青”基金资助者
总人数达到280人

北大目前在职的获资助者为275人

两项数字均为全国各单位最多


8个科学部全覆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设8个科学部
今年北大新增的22位获资助者首次实现了“杰青”科学部全覆盖
是北大学科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
科学部入选学者
数学物理科学部刘毅、杨越
化学科学部贾彦兴、张文彬、赵达慧、王初、赵华章
生命科学部
刘颖、李毓龙、姜长涛
地球科学部赵鹏军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张艳锋、孙卫玲
信息科学部刘云淮、彭宇新、杨玉超
管理科学部张影、虞吉海、刘承芳
医学科学部李蓉、吕继成、陈良怡


接下来通过一段动画来回顾历年来依托北大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学者在不同科学部的分布情况


上图统计了依托北大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人数,与目前北大在职“杰青”基金获资助者数据略有不同。条形图展示了1994-2019年,北大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人数在不同科学部的分布、变化情况。


2019年22位“杰青”基金获资助者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示名单为序)


刘毅

北京大学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刘毅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特别是三维流形、双曲几何等方面的研究。


证明三维流形的L2 Alexander挠率的若干基础性质,包括李维萍、张伟平提出的连续性猜想;合作推广Kahn—Markovic 子曲面构造方法,并应用于证明闭双曲三维流形对任意闭三维流形的庶几1度支配性;构造闭双曲三维流形中带奇数Euler示性数的闭子曲面,回答I. Agol提出的公开问题;合作发现双曲表示体积和Seifert表示体积的关于有限复叠的不同增长特征,推动几何表示体积课题进展。


关键词:

三维流形;有限复叠;L2 Alexander挠率;拟Fuchs曲面;表示体积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三维流形的拓扑与几何”




杨越

北京大学 工学院



杨越面向重大工程应用中的流动转捩与湍流燃烧等关键问题,专注于发展拉格朗日框架下的原创湍流分析与建模方法。


提出了涡面场方法,为湍流与转捩中的拉格朗日动力学与强涡结构生成演化机理建立了系统的定量化研究框架,进而基于结构统计特征建模转捩壁面阻力与湍流燃烧速度等关键物理量。


关键词:

湍流;转捩;燃烧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湍流与转捩”




贾彦兴

北京大学 医学部药学院




贾彦兴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合成及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聚焦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且来源稀缺的复杂天然产物高效全合成研究。


为了解决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且来源稀缺的复杂天然产物的来源问题,建立了多个仿生合成新策略和新方法,实现了60多个天然产物的高效全合成,解决了它们的来源问题,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药物开发提供了物质保障,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服务国家药物创新重大需求。


关键词:

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创制;合成策略;仿生合成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天然产物全合成”




张文彬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张文彬长期从事“精密结构大分子”研究,致力于通过结合生物大分子和合成大分子的设计理念和独特基元,创制非传统大分子,实现对其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的精确控制,发展先进功能杂化材料,并应用于与健康和能源相关的领域。


开发新型可基因编码的化学工具,利用“组装-反应”协同,实现多种拓扑蛋白质(如星型蛋白质和蛋白质索烃)的原位细胞合成,解决了拓扑蛋白质的设计合成问题,发展了蛋白质拓扑工程这一原创性研究方向。


关键词:

巨型分子;蛋白质工程;拓扑结构;索烃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精密结构高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组装”




赵达惠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赵达慧长期从事新型有机/聚合物共轭分子的设计合成、有序聚集结构、光电性质以及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工作。


发展了新型有机聚合物电子传输材料,制备了在全光谱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近红外II区强吸收的n-型小分子半导体。运用合理分子设计,获得了一系列高性能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连续创造了全聚合物电池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阶段性纪录。通过精准调控分子间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实现了竞争性多路径复杂聚集行为向单一组装结构的可控转变,同时开发处可见光与近红外吸收可逆转换的独特体系。


关键词:

共轭分子;设计合成;聚集结构;光电功能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化学”




王初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王初长期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致力于发展“化学和计算驱动的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与方法,在复杂生命体系内精准探测和调控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


发展了一系列高效的化学分子探针,结合定量生物质谱,实现了在全细胞蛋白质组内发现和鉴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活性小分子结合位点以及蛋白质催化活性位点,探究蛋白质活性调控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辅助蛋白质设计,指导建立普适性的蛋白质功能活体内激活新方法。


关键词:

分子探针;生物质谱;蛋白质设计;功能蛋白质组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化学生物学”




赵华章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华章长期从事水深度处理研究,注重研究水处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及其对水处理过程强化原理。


近年来针对废水中难降解小分子物质去除的重大需求,围绕絮凝过程强化、凝聚核动态演化及稳定性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在新型絮凝剂尤其是仿生絮凝剂的结构设计、功能调控和絮凝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关键词:

环境化工;水处理;过程强化;环境功能材料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环境化工”




刘颖

北京大学 分子医学研究所



刘颖长期从事细胞应激与稳态调控研究,聚焦于细胞对线粒体损伤(能量匮乏)和氨基酸缺失(营养物质匮乏)的应激机制及其生理病理功能研究。


在线粒体未折叠蛋白质反应的分子机制、细胞非自主性线粒体应激机制、线粒体应激的跨代遗传、以及细胞对氨基酸匮乏的感知和响应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关键词:

细胞应激;线粒体;氨基酸感知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细胞代谢感应与应激调控”




李毓龙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李毓龙长期从事神经元通讯的基本结构突触的研究,聚焦于开发新型成像探针,并借助先进的工具探究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


率先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可遗传编码的神经递质荧光探针,能够在多种活体动物中高时空分辨率、特异地检测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内源释放;及一种基于光遗传学,以全光学方法监测电突触的技术,推动了整个领域对在体缝隙连接调节机制的研究。鉴定出介导胆汁淤积性瘙痒的重要受体,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


关键词:

神经递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化学突触;电突触;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神经生物学”



姜长涛

北京大学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姜长涛长期从事器官间交互调控介导代谢性疾病发病的机制研究,重点关注鞘脂神经酰胺代谢网络在其中的作用。


揭示肠缺氧诱导因子HIF2/法尼醇X受体FXR—神经酰胺代谢轴调控肠—肝对话,提出代谢性疾病肠治的新理论。阐明脂肪HIF1/2—神经酰胺代谢轴介导脂肪—肝脏对话,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标。


关键词:

代谢性疾病;鞘脂;缺氧诱导因子HIF;肠道菌群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鞘脂神经酰胺代谢”



赵鹏军

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赵鹏军长期从事交通与空间规划领域研究,聚焦于地理空间与交通系统动态交互过程分析模拟及其规划调控研究。


在城乡空间与交通系统的多尺度时空间动态交互机制、空间-交通综合模型研发、空间与交通耦合过程的环境和社会效应分析模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为回答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城市蔓延等形成的过程机制,提供了新的关键证据,推动了交通地理学与空间规划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交通运输;地理空间;地域系统;系统模型法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交通地理学”



张艳锋

北京大学 工学院



张艳锋主要从事二维层状材料(石墨烯、氮化硼、过渡族金属硫属化合物及其异质结构的可控制备和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构筑了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构模型体系,实现了其微观形貌、边缘拼接类型和界面耦合特性的在位表征,为石墨烯能带调控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开拓了基于普通玻璃以及金箔衬底的新生长体系,实现了二维半导体性硫化物及其异质结构的晶圆级制备,建立了堆垛形貌、电子态和光电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推动了其实际应用研究。


关键词:

二维层状材料;过渡族金属硫化物;化学气相沉积;扫描隧道显微镜/隧道谱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二维碳基纳米材料及其异质结构”




孙卫玲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卫玲长期从事河流水沙体系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突破了传统水利科学的水、沙范畴,聚焦于水-沙-污染物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生态效应的基础研究。


围绕河流水沙体系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系统研究了内源碳和外源碳对水-沙-污染物相互作用的调控机制,特别是从微观上揭示了纳米碳介导下的水-沙-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系列效应,推动了水利与环境学科交叉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河流;泥沙;新兴污染物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水沙体系中复合污染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




刘云淮

北京大学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刘云淮长期从事移动计算、物联网、群智感知方面的研究,聚焦于移动群智感知网络的基础架构和网络模型,节点发现与感知模型,以及基于群智感知的突发事件检测和事件重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


针对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大规模弱连接、节点高动态自主性、数据低价值碎片化等科学问题,提出了概率网络模型和概率感知模型,证明了网络连通性判定的NP-hard问题,给出了特定条件下的最优解,突破了突发事件爆发检测、长尾事件阶段判定、时间轴重建等关键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获得深度应用,获得公安部个人三等功一次。


关键词:

移动计算;无线网络;物联网;群智感知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群智感知网络及应用研究”




彭宇新

北京大学 王选计算机研究所



彭宇新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的跨媒体分析研究,聚焦于图像细粒度分类、视频语义描述、跨媒体检索等研究。


提出跨媒体隐含语义关联分析的研究思路,建立图像显著性空间拓扑关联、视频共生性时空协同关联、跨媒体耦合性模态互补关联方法体系。提出空间拓扑注意力学习等方法,解决了无对象、部件标注的图像细粒度分类难题;提出时空注意力协同等方法,在视频语义描述上取得重要进展;提出统一关联超图规约的空间映射等方法,突破了多种媒体相似性同时计算难题。并进行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跨媒体分析;图像细粒度分类;视频语义描述;跨媒体检索;隐含语义关联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跨媒体分析”




杨玉超

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杨玉超长期从事神经形态器件与类脑计算研究,聚焦于神经形态器件离子输运机理、高性能神经形态器件与集成、神经网络多维协同优化、类脑芯片等研究。


在神经形态器件原位离子输运解析、高精度时敏人工突触器件、人工神经元、可容忍器件涨落性的高鲁棒神经网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推动了神经形态器件与类脑芯片研究的发展,获科学探索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奖项。


关键词:

类脑智能;神经形态器件;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忆阻器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面向类脑智能的忆阻神经形态器件”




张影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张影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工作,聚焦于对个体行为的洞察和干预。同时,基于对个体行为的理解,进一步探索如何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个体满足感的提升机制。


在消费者行为动机的研究中,发现了在不同阶段影响个体行为的多重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机理论的动态分析框架,奠定了将动机作为一个多维度变量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消费者行为研究重要的理论分支。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行为动机的动态分析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消费者行为”




虞吉海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虞吉海长期从事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各种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设定、估计及相关的统计推断,同时运用计量工具对区域经济增长、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污染等领域进行实证分析。


为静态空间面板和平稳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提供了各种估计值的渐近理论性质和实际估算步骤,在非平稳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上进行开创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在计量理论上率先推导了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在不同估计方法下的渐近理论及相关的统计推断。


关键词:

空间计量;面板数据;动态面板;区域经济;大气污染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空间计量经济学”




刘承芳

北京大学 现代农学院



刘承芳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聚焦于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与影响评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研究。


基于多期实地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等国际前沿研究方法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在农村助学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迁徙与子女的人力资本、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农村儿童营养健康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对政府决策支持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就业迁徙;助学政策;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农村教育管理与政策”



李蓉

北京大学 第三医院



李蓉教授长期从事生殖内分泌紊乱影响生育力相关研究,聚焦于生殖内分泌紊乱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干扰人胚胎种植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


明确生殖内分泌紊乱主要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人胚胎种植的新机制,发现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新分子途径,完成相关临床转化。结合应用基础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从预防到治疗全链条研究生殖内分泌紊乱与人胚胎种植过程,对全面阐释不孕机制、提高不孕综合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生殖内分泌紊乱;女性生育力下降;胚胎着床异常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生殖内分泌紊乱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



吕继成

北京大学 第一医院



吕继成长期从事IgA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


致力于免疫炎症性因素在IgA肾病发生和进展中作用研究,并通过组织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激素联合RAAS阻断剂治疗策略、强化降压目标策略对于肾脏及其并发症保护效应,这些策略将该病肾衰风险减少了三分之二,并被最新的KIDGO国际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和美国高血压指南所采纳。


关键词:

IgA肾病;发病机制;治疗策略;肾衰竭;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IgA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陈良怡

北京大学 分子医学研究所




陈良怡主要从分子、细胞、器官和活体多个尺度开展生命活动实时、定量的可视化技术研发,并应用这些先进技术来研究胰岛素囊泡分泌异常与糖尿病发病关系这个生物医学问题。


发明将传统结构光超分辨率显微镜灵敏度提高一个数量级的海森结构光显微镜,在活细胞上分辨线粒体内嵴动态;发明活体2.2克的高时空分辨率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实现活体小鼠脑中单个神经突触分辨率等。发明的技术获得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8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奖励,自由行为成像技术也入选2018年Nature Methods年度方法。


关键词:

超灵敏超分辨率显微镜;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线粒体内嵴;神经突触成像


“杰青”基金获资助项目名称为“生物医学光学成像”


承上启下,领军学术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

激发科技人才的

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潜能

“杰青”基金意义重大


“杰青”基金资助的青年人才

大多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

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学术领军的作用

对北京大学各学科的发挥

有着长远的意义


今年是“杰青”基金设立25周年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

他强调

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潜能

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更好环境



“杰青”基金在提高中国基础研究水平、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上要发挥更大作用。探索把“杰青”基金当作国家“风投基金”来使用,既促进创新,又宽容失败,激励更多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勇闯科研“无人区”,催生更多科技“奇果异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目前在职)

(以姓氏笔划为序)


于翔马丁马伯强
王凡王习东王忆平
王世强王龙王汉生
王亦洲王远王初
王金霞王学军王诗宬
王建祥王剑波王宪
王健平王家军王喜龙
王辉王楠林王新强
王韵车庆明方方
方竞方精云孔炜
邓旭亮邓宏魁甘少波
甘良兵古英占肖卫
叶敏叶新山田永鸿
田晖史宇光冯济
朴世龙吕有勇吕继成
朱小华朱玉贤朱世琳
朱东强朱彤朱健
乔杰乔宾任秋实
伊成器全海涛刘云淮
刘玉鑫刘运全刘张炬
刘若川刘忠范刘承芳
刘俏刘海超刘培东
刘鸿雁刘雄军刘瑜
刘颖刘毅刘濮鲲
齐利民关启安江颖
汤华中汤富酬许成
许甫荣许晨阳孙卫玲
孙庆丰孙育杰孙聆东
寿成超苏都莫日根苏晓东
杜军保李子臣李存标
李伟固李若李星国
李彦李铁军李铁军
李晴李蓉李毓龙
李毅杨玉超杨莉
杨海军杨越杨槐
杨震来鲁华肖云峰
肖瑞平时杰吴云东
吴成印吴凯吴学兵
吴晓磊吴联生吴飙
佘振苏余志祥余淼杰
余聪邹如强邹德春
汪国平沈志豪沈波
宋令阳宋述光张文彬
张文雄张平文张东晓
张立飞张宁张亚文
张传茂张兴张志学
张宏张研张艳锋
张继平张维迎张路
张锦张毓张影
陆林陆雅海陈大岳
陈玉宇陈尔强陈兴
陈良怡陈旻陈宝权
陈建国陈衍景陈清
陈斌陈鹏邵元华
邵敏范辉军林作铨
林宙辰林建华欧阳颀
尚永丰昌增益岳伟华
金长文金芝周力平
周专周长辉周明辉
郑玉峰郑汉青郑晓瑛
宛新华孟杰孟智勇
赵达慧赵华章赵进东
赵明辉赵鹏军赵新生
胡小永胡永云胡建英
胡俊胡敏柳彬
要茂盛段志生段慧玲
侯仰龙俞大鹏施均仁
姜长涛姜明姜保国
贺灿飞贺金生秦跟基
耿直栗占国贾彦兴
夏明耀夏斌倪晋仁
徐仁新徐东升徐明
徐信忠徐莉梅徐福留
高宁高原宁高毅勤
郭弘郭雪峰席建忠
席振峰唐世明陶建军
陶澍黄如黄岩谊
黄季焜黄宝春黄建滨
黄晓军黄罡黄铁军
黄清华黄富强曹庆宏
曹安源龚六堂龚旗煌
章志飞屠鹏飞彭宇新
彭良友彭练矛彭海琳
蒋争凡韩世辉韩鸿宾
韩敬东喻俊志程和平
程和发傅绥燕焦宁
谢冰雷晓光虞吉海
路江涌詹启敏蔡少青
裴坚廖志敏谭文长
翟宏斌颜学庆戴伦
戴志飞魏丽萍魏春景
魏悦广瞿礼嘉

    (以上名单范围为北京大学在职教师,未包含非全职聘用)


关于“杰青”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自1994年设立以来,“杰青”基金每年受理一次,评审过程十分严格,平均资助率不超过10%。20余年来,“杰青”基金已成为我国具有极高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高端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是优秀中青年学者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北大“杰青”获资助者中已有二十余位当选为两院院士。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将“杰青”基金的资助规模扩大为300项,资助强度为400万/项(总经费,数学和管理科学为2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张平文:北大数院的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伍连德:乱世拓荒现代医学,杏林春暖泽被后世


北大师说 |  强世功:构筑心灵生态,养成大学人格(内附精彩视频)


燕归来 | 从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到三尺讲台


邱水平: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相关阅读


来源:“北京大学”公众号

美编:赖雯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