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 | 当北大田野考古实习遇上淮阳平粮台遗址

  全文共2172字,阅读约需5分钟


实地的考察与发掘是考古教学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通过亲手挖掘,课本知识、科研技能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考古人由此将个体生命和漫长历史合二为一。正在河南淮阳平粮台考古实习基地进行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9年度田野考古实习已近尾声,想知道他们有什么新发现吗?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一行亲临发掘工地,参加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结业仪式,并听取北大考古实习和训练班实践情况以及考古发掘所获得的重要新发现。
与会人员合影平粮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大连乡大朱庄村西南,于1980年发现并进行了发掘,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2014-2019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重启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经过数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4000余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和新认识。

01

中国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布局特征

考古钻探和发掘揭示,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并具有对称分布的城门,其中南、北、西城门居中,东城门遭晚期破坏。
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平面2019年,联合考古队在城内“中轴线”位置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的龙山时期道路,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显然已经具备了“中轴线”布局的实际意义。在贯穿“中轴线”的南城门内外发现了层层叠压的龙山时期的道路。其中,最早一期道路同城墙建筑年代相当,最晚期道路大致为平粮台龙山时期最晚阶段,说明平粮台城址南城门一直在延续使用。
2016、2019年的两次考古实习中,他们在平粮台龙山城址的东南部发现了统一规划并有序发展的四排高台式房屋建筑。排房均规划在“中轴线”东侧,由最初的两排向南北方向扩展为四排。每间房屋的门向朝南,布局整齐,显然是经过严整的规划、设计。

02

中国最早、最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继上世纪在南城门道路下发现的倒“品”字形陶排水管道之后,考古队新发掘出四组龙山时期陶排水管道。其中两组位于南城门附近。2019年,他们又在城内高台式排房的室外垫土之下发现两组东西向敷设的陶排水管道。这些陶排水管节节套扣在一起,或纵穿城墙基础,或沿排房建筑的外缘平行分布,两端有进、出水口,与城内的东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沟相连通,是目前国内发掘的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龙山城南门陶排水管

03

中国最早的车辙

2015年,联合考古队在南城门附近最早期道路路面之上发现有车辙痕迹。车辙宽0.1-0.15米,深0-0.12米,最明显的一条长3.3米。其中一组平行车辙间距0.8米,初步判断为“双轮车”车辙印迹。经碳十四测年,其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二里头二期车辙相比,将我国“车”(很可能是双轮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据考古资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至晚在距今4500年便有了用于运输和战争的板轮车,平粮台龙山文化时期车辙的发现对研究我国车的起源以及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龙山文化时期道路与车辙

04

出土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高等级遗物

平粮台城址出土了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遗物,包括玉器、相当数量的磨光黑陶杯、丰富的陶器刻画纹样和完整黄牛祭祀现象,是龙山时期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其中一件玉冠饰残片,从形状和加工特征看,与后石家河文化、海岱龙山文化的同类器物近似。一件龙山文化时期陶碗,表面刻画有对称特征的复杂兽面纹,与长江下游地区的早期玉器兽面纹的表现方式十分接近,并延续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纹样。平粮台龙山城址内还发现四具用完整的黄牛祭祀的现象,并存在使用肩胛骨占卜和普遍利用牛骨制作骨器的现象。黄牛是龙山时代进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种,在平粮台龙山城址的大量发现对研究起源于中亚地区的黄牛如何融入中原传统的粟作农业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平粮台遗址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平粮台龙山时期城址是我国最早的、规划严整的高等级史前城址,开创了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的先河,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龙山文化陶器兽面纹刻画图案龙山文化的黄牛祭祀现象除了上述重大发现,考古文博学院在田野考古教学和科研中还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记录与管理系统为依托,大量应用包括土壤微结构观察、地质考古勘探、GIS空间分析等现代科技,整合应用于遗址的环境地貌复原、聚落分析、骨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宋新潮高度评价北京大学在田野考古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感谢北大与河南省考古院高质量地完成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培训任务以及周口市和淮阳县为北大实习和国家文物局培训工作所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方便。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期坚持本科教学与田野考古实习紧密结合的方针,田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田野考古技术水平均属一流经过长期的积累,学院现已建成14个实习基地,并正在筹建2个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分布于各主要“文物大省”,如陕西省考古实习基地、洛阳龙门石窟佛教考古基地、浙江良渚考古实习基地等。数量丰富的实习基地和统一配置的实习用先进仪器设备,让北大考古人的求知之旅永不终结。


以本科课程“田野考古实习”为例,学生将在河南省邓州市八里岗实习基地、陕西省岐山周公庙实习基地、山东东平陵城实习基地其中之一完成田野调查实习、田野发掘实习以及室内整理的学习,在一学期的课程中,亲自参与遗址发现与踏查、数据测定、具体的文物发掘及整理研究工作,实践课本知识,体验考古的魅力。




一眼千年 | 北大考古人的深情告白


北大学科 | 考古文博学院:怀抱田野,重建历史


丝路特展 | 千山万水,与你相遇


视频 | 北大考古,来了!


透物见人,重建古史 | 听院长孙庆伟讲述北大考古

相关阅读


来源:北大新闻网

编辑:王睿临

美编:赖雯燕

审校:山芝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