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谈经验 | 刘亦凡:一片清心,万顷明境
全文共5673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关键词:学子经验
编者按
或许,你正拼搏努力,争取一份无怨无悔;或许,你正紧张牵挂,期待一朝梦想成真。在那些遨游书海、挑灯奋战的辛苦时光,你也许正渴望着一盏明灯,一个方向。追梦之路从不是一场孤独的旅程,如今,身在燕园的学子为你准备了一份真诚的“经验谈”,希望能伴你进步。请你相信,前方一直有光,北大一直在等你。
学生姓名:刘亦凡
毕业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去年夏天,随着高考尘埃落定,目送落日的余晖慢慢消失在学校操场尽头,聆听荷塘杨柳岸夏日的风吟,我的思绪也浮动起来,心中漾起诉说不尽的情愫。又回想起课堂上的全神贯注,考场上的鸦雀无声,白天老师的精心引领,夜晚父母的默默陪伴,还有无数过往的点点滴滴……我想把这些欢喜悲忧汇聚成一份心得,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若还能给学弟学妹带来一两分借鉴,它便有了更多的意义。
“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彻底清”,我很喜欢《五灯会元》里的这句格言。学习之路绝非坦途,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一颗朗月寒潭般的清净明澈之心,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性,便一定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迎来万顷光明之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1
很多同学觉得学习太过艰苦,整日压在书山题海里难以为继,这其实正是没有认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凡事需先正心诚意,方能不走弯路。
我以为,学习是一个由了解到实现自我的过程。在学习中丰富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我。因此,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绝不是奋斗的终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的人,才是学习的宗旨所在。学习中,我们不论是怀揣着“修齐治平”的高远目标,还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抱负,抑或是想担当家庭责任,当潜心进入书山题海之时,学习的唯一主体就只是自己。时刻要清晰地知道我究竟想做什么(目标),该做什么(计划),怎么做(方法)。这样,才能坚守本心,不在琐碎中倦怠,不在喧嚣中迷失,不在困难前低头。
有这样一颗初心,不仅有助于拨云见日,丢掉压力的包袱,摆脱功利的枷锁,也才能充分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感。
针对性强, 有的放矢
02
一个皮球,不论如何拳打脚踢,始终伸缩自如,毫发无损,但只要有根针轻轻一扎,它就马上泄了气。也许这就是“针对性”一词的来历吧。在我看来,学习路上,针对性强,方可致远。
跟紧老师
老师是指路明灯,一轮轮教学得来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跟着老师,就是在走捷径。因此,无论是在新知学习还是复习阶段,我们一定要跟紧老师的步伐,充分吸收好课堂每一分每一秒。有自以为基础不错的同学上课写作业,这我是不建议的。一心不好二用,收效不可能好。
知识掌握确实特别扎实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提高知识掌握层次。比如文科课上,老师正在重复知识,我已经理解了,那可以利用这次回顾把这段背下来,或者梳理成体系。老师正在讲我会的题,我可以归纳一下这道题里可以借鉴的规范答题语言。这样效率会高,时间会省,也满足了更高层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弥补短板
老师的课我都认真听了,作业我也都认真做了,可成绩为什么还没有提高呢?
老师针对的是大多数同学的情况,模拟套卷是综合性训练,完全被老师和卷子推着走,保持现状还行,提升就有困难了。木桶效应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要提升水平,必须清楚我的短板是什么。宏观是哪科,微观来说,什么题型、哪些知识点。这要从一次次考试和习题中自主归纳,不是坐待老师和参考书能得来的。之后再思考,我该怎么做才能补短板呢?制定周期性计划,多给弱科分配时间,自己选购或上网搜索对应题型,集中时间训练,利用自测或学校考试检验效果,及时调整。
这里举我的补短板例子:
我英语底子相对薄弱,高一成绩不甚理想。升高二的暑假,我入手五三阅读完型专项练习,每天两套坚持训练。早期词汇量严重不够,每套题做完就查单词,在单独一个笔记本上记录,定时背诵。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单词。高二开学成绩有所上升。高二一年,阅读完型每周加量三套,总结错题类型,思考解决方法。高二暑假入手英语10年高考题合集,每天一套,利用高考题寻找答题手感,提升答题状态。同时针对自己词汇底子不扎实的问题,每天拨出大量时间背诵词汇手册,着重落实一词多义、熟词新义。最终,在高三二轮复习前后,将弱科转化为强科,在高考中为我提分。
正视同学
同学是个参照系,在比较中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水平,可这是学习策略,不是学习目的。我们学习不是为了把谁比下去,若日日只盯紧别人的学习状况、学习方法,只想着要和别人争高下,就在与别人的比对里迷失了自己,干扰了自己。此之谓失其本心!
事实上,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状况都不同,一种方法对他人有效,对你未必好用(包括本文提及的学习方法,一样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做选择),所以不能盲从别人,要分析自己的学情,摸准自己的脉搏,找到自己的节奏。
瓦特·兰德云:“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也许在教我们如何面对他人吧。
方法科学,事半功倍
03
有些同学不想方法不管策略,成日把自己埋在题海里,把一天中能用的每分每秒都挤满了,最后成绩毫无起色,于是用一句“我努力了,没办法了”来安慰自己,也算心安理得。但这样的努力是有效的吗?我以为,“努力”从来不能成为掩盖自己不思考没策略的借口。“学而不思则罔”,仔细思考,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最大的效益,学习才是高效的。
时间和效率
高三,面对日益紧迫的时间,有同学会熬夜,有同学会使用零碎时间。前者早已饱受质疑,因其很容易影响第二天的效率,导致学习不可持续。事实上,我认为零碎时间(如“车上,枕上,厕上,席上,课间”)同学们也应结合自己的状况,科学地有限度地使用。
零碎时间往往有各自的职能。比如课间用于缓解上节课的疲劳,准备下节课的物品。除非我真的精力十分充沛,否则把时间全用来刷题的话,疲劳无法缓解,下节课的效率不受影响吗?学习讲究张弛有度,过于密集的时间安排,不利于学习状态的保持。我认为不如劳逸结合,比如,在车上时望望远处的风景休息一下眼睛,有的课间和同学聊聊天、散散步,效果也许比一直刷题更好。另外,零碎时间也该有其适合的学习内容,如英语单词,语文字音字形等小块知识,零敲碎打,加强记忆。对于整套的卷子,我更建议使用整块时间消化。
整块时间的使用要有规律。不能说我今天有动力,就拼命学好几个小时到很晚,明天累了又早早睡了。这样,学习计划很难有效完成,也干扰了生物钟,对身体和学习状态都不利。可以在开学前实验几次,找到一个能让自己第二天仍然拥有精力的最晚睡眠时间,减去半小时的机动时间,以剩下的时间为基准,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
学习时间再长,没有效率也只是在虚度时光。很多同学不是吃饱了犯困,就是人在书桌心不在焉,要么就抵御不了手机电脑漫画小说的诱惑,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我认为要提高效率,必须营造主客观的紧张学习氛围。
我们可以给整时间分段,让紧迫感加剧。因为时间一长,容易使人散漫,好像时间无限,可以随便拖延。我推荐两个方法。一是定闹钟。像学校上下课一样,我们定上40分钟响一次的闹钟,督促自己,增强紧迫感,提高时间利用率。如果担心闹钟让时间总倒悬心头,令人分心,可以用时间日志。提前把这一晚要做的任务记在日志上,每做一个任务之前,内心确定按一般速度完成应该需要的时间。然后开始做。做完后看看真正花费的时间,在日志上记录,成功完成的挑钩,超时的思考原因,第二天提高速度。相对于闹钟,它的时间统计是滞后的,做题时不考虑时间用多了还是少了,避免因时间分心而做题潦草。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平时如考场,考场如平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氛围不同,心态就不同。我建议走读的同学在家里营造“走出舒适区”的客观环境,把水果饮料零食放远一些,书桌旁不要有床,禁止自己在完成任务之前躺在床上。对于手机,如果主观意志难以抵御,不如上交家长,客观隔离。如果附近有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寻找安静的氛围。
知识体系
很多“聪明”同学奉行“会了就行”的策略,知识听明白了就过,题做完了就过,不归纳不总结,但这有“狗熊掰苞米”的风险,一旦遗忘难以找回。把知识体系化,则便于全面覆盖知识点和自查知识掌握情况。我经常在车上或散步时默背出史地政某一单元的知识框架,再填充具体内容,忘记的部分回去之后翻书再看,借此来巩固知识。另外,目前试题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数学的一题多思路、文综的大切口题(一道题串全书)越来越多。体系化把零散的知识聚合在一起,便于我们思考全面、融会贯通,这样,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用。
知识体系的形式,我最推荐提纲。因其清楚简洁,也利于日常背诵和考场回忆。整理时不必把所有具体内容都写上,那些教材和参考书上都找的到的,搬运来非常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只写其标题、角度和提示数字。比如“水循环”部分的知识,我只写上“类型(3)、环节(5)、成因(2)、意义(3)、人类活动影响(4)”这几个词,不写具体内容。我回看提纲时看到“类型(3)”便自己背出三个水循环的类型。如果有记不住的部分,就回看教材和参考书。多重复几次,这一部分的知识也就融会贯通了。
教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从哪里来?不是参考书,不是笔记,是我们从教材里获得的。教材是按照知识逻辑有序编写的。文综背的多,背书不能太零散,这里一点,那里一点,考试时想得起来就写上,想不起来就认头丢分。我们根据课本的逻辑背诵,一来便于理解,摆脱死记硬背;二来用教材原话答题,可以提高准确性;三来无死角扫清知识盲区,便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事实上,我文综的知识体系一直是根据课本的逻辑进行建构的。
其他科也离不开教材。数学常有例题改编题,语文的文学文化常识、字音字形、文言文知识、阅读鉴赏、综合探究、名著导读等,也都隐含在教材中。很多课文的内容,还可以用作作文素材。总之,教材是根本。
高考题
众多练习题中,老高考题是与我们将在高考考场上遇到的那套试题最接近的了。我认为最好在每个阶段(高一,高二,高三一轮、二轮、三轮、自由复习)都做(至少是看)一遍再研究一遍。研究的侧重点有两方面。
一是统计知识和题型的分布,归纳试题特点,寻找常用解题思路方法,制定相应的练习策略。比如数学天津卷选择和填空的最后一题常在分段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向量中出题。分段函数常可用数形结合解决,画图是第一位。三角题整体法最快。向量可化特殊图形为一般图形。选择题可以小题小做,代入选项或者特殊值做排除。由此,我们就可以确定日常练习的重点该放在哪里了。
二是研读答案,总结高考题中的答题格式和答题语言。比如数学大题的规范步骤,语文主观题和政治大题的答题模板。答题语言比如地理试题中的“缩短时空距离”“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历史的“家国同构”“近代化”等。答题过程中尽量用标准的格式和规范的语言,方能保证与标答的切合度,提高得分的可能性。
错题
错题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但我想说错题整理应倾向于实用化,不可流于形式。很多同学手抄错题,外加美工装饰,将错题本打造成“手账本”。可整理之后又看过几遍呢?错题本不用太精致,没时间抄也可以剪贴。但重要的是根据错误类型(如知识没记牢、读题不仔细、思路出偏差等)分类存放,定期回看。针对各个类型提出应对策略,才能保证不再出错。总之,“方便、分类、回看”是重点。
他山之石
信息技术时代,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我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平台辅助学习。比如下载时间管理app、背单词app;关注各种语文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订阅语文杂志,获得作文素材和基础知识总结;在网上下载数学题英语题;通过新闻报刊了解政治热点;听慢速voa练习英语听力等。这些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忘怀得失,享受过程
04
高考一天天迫近,每每想起未知的前程,就陷入无穷的焦虑;考试前夜担心成绩不好,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看着成绩单上惨淡的分数,仿佛人生黯淡。高三,无数人被那未知的结果纠缠而痛苦不堪。我认为不如忘怀得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过程上。
有人说,高考复习就像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洗得干不干净,由此可能会担心、着急、焦虑。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只要你认真仔细地把衣服的每一处每一个角落都清洗过,当灯光亮起的时候,衣服自然而然是洁净如新的。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能把握的只是过程,做好手头每一件事,好结果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因此,别再让吾心随着成绩起起伏伏了。考试和成绩只是发现问题的手段,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才是核心。试卷到手,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错误出在哪里?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下次如何避免?因考砸而悲伤就忽视了重点,因考好而沉溺就成了仲永。学一点“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吧,卸下这包袱。
考试过后,太多人爱用“目标激励法”, “我下次要进步XX名!”“我要考到XX分”“我要超过XXX!”目标激励前进,这没错,但以结果为核心的目标缺少周密的实现计划,太容易半途而废,留于虚空的口号。我以为,目标应有实际操作性。我有一段时间英语完形填空错得太多,我的目标没有设成“下次完形填空要提高XX分”,而是“这两次考试之间的一个月,我要选用XX练习册或者是XX年到XX年中的高考题进行练习,每天两篇,每篇限时15分钟,现做现判,分清每道错题类别,每周将错题按类别归纳,思考其中共同点,确定避免错误的方法,在下一周的练习中进行检验,看效果”这样便将模糊的目标,化作了清晰的计划和行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万里学海,山重水复寻常见;一片清心,可为明镜耀尘埃。学习路上,不论有何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初心清澈,定位明确,方法科学,胸怀宁静,就一定能披荆斩棘,度过暗夜,迎来远方的万顷光明之境。
文字 | 刘亦凡,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杨圆
学子经验
家长经验
燕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