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高溪屿:此去经年,应是燕园梦圆
全文共2036字,阅读约需6分钟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蝉鸣渐轻,夏夜渐长,新燕的清啼也在燕园中又一次唱响。伏案夜读的学子在师友陪伴中不再迷茫孤独,看似漫长的旅程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接近理想终点。又是一年金秋,初入燕园的学子又将在这里书写属于他们的篇章。这是他们的未名新语,记录成长故事,畅想无限未来!
学生姓名:高溪屿
毕业高中:辽宁省东港市第二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引言
六月末,在学校过了生日。早晨来到教室,发现课桌上放着一份礼物,旁边有一张卡片。卡片上没有署名,只有十个字:“此去经年,应是燕园梦圆。”我感觉心里仿佛有个小烟花,砰一下就炸开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十天后,这句话真的实现了。
忐忑·说梦
我对北大有过最疯狂的念想,是在中考结束。我通过很多途径认识了一些北大的学长学姐,看着他们分享的学习经验,送给我的祝福与鼓励,我觉得北大离我很近,仿佛触手可及。我只需要高考这个踏板,便能一跃而上。当真是无知者无畏,也真是应了那句“少年向来不识天高地厚”。
进入高中,我意识到,北大与我的距离,已经完全无法衡量。我所在的高中,考入北大的文科生寥寥无几,并且他们的故事已经过于久远。我好像看到了横亘在我与北大之间的一座山,一座抬眼望不到顶的山。即使如此,文理分科时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文科。我不得不承认,百分之七十的原因是喜欢文科,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因为我与物理实在有些隔阂。
分班之后,所学科目都是自己喜欢且大部分擅长的,再加上班级里竞争压力并不大,因此我的成绩单都很能看得过去。有一次老师找我谈话:“你要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北大,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我脑海中浮现出那里的湖光塔影,心中想的却是:我真的有资格奢望北大吗?就这样,怀揣着对自己的持续性不信任,伴随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我平淡地度过了高一高二,成绩无波动亦无进步,我离北大依然那么遥远。
定心·逐梦
大家都说这届高三是不容易也是不平凡的,生于非典,考于新冠。我不是高度自律型选手,疫情期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很少能静下心来按时完成一套文综卷。看着高考一天天逼近,而自己的文综选择题依然惨不忍睹,我变得很焦虑。我开始一边寻找方法与技巧,一边大量刷题,然而,成效并不显著。那段日子可能算是我高中三年中的“黑暗时光”,身处沟壑,却没有仰望星空的勇气。
重新回到校园那天,对我而言是真正意义上高三下学期的开始。当我看到同学已经能拿着一道高考题以高考思维去分析解读,而我却只能勉强理解答案的时候,失落感铺天盖地地袭来。我知道自己差得实在太多,在各科上都存在很多漏洞。
我开始进入高三该有的状态。早晨更早来到教室,晚上回家延长学习时间,将所有零碎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给自己布置应该完成的任务。虽然很累,但我发自内心地享受着这种充实与自律带来的快乐。我的成绩在慢慢提升,做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甚至想过,或许,我就是那个可以踏入北大校园的幸运儿?
直到一次联考,我跌出了班级前五。我没有强大到不被排名所左右,震惊、委屈、不甘......种种情绪将我裹挟,最后全都变成了强烈的自我怀疑。是不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的学习方法都是有问题的?是不是我的真实水平其实就是这个位次?好在,我的班主任及时地开导我。当我听到她说“不是什么大问题”的时候,我终于能沉下心来,去认真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做,而不是缩在座位上自怨自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政治老师在那次考试之后跟我谈话时说:“要享受学习的过程。”这句话放在以前任何时候都是我无法理解且认为虚无缥缈的。但就在那个时间点,我好像懂了。当前,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去挖掘每一个知识点,会更加有兴趣与动力,而不是每天局限于分数与排名。而往往,成功会不请自来。
我至今仍然感谢那次考试,它让我能够以更坦然的姿态去面对后来的更多挑战,让我能够以更澄澈的心境沉浸于学习之中。
高三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只为了一个目标,做学习这一件事。在最好的年纪,有追风逐梦的骁勇,有自负盈亏的担当,这是高三赐予我的,永远珍贵的回忆。
从容·圆梦
七月七日,七月八日。晴天。万里无云。很庆幸我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踏入高考考场,摒弃所有杂念,只专注于解决问题。最后一科结束,铃响,落笔,走出考场拥抱了妈妈。还记得那天下午的太阳依然高悬于空,炙烤大地,灼人肌肤。
我真的是被上天宠幸的小孩,高考是我三年以来发挥得最好的一次。尘埃落定,如愿以偿,我终于可以在九月奔赴燕园,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我期待着去那里触摸历史,我期待着去感受那里广袤浩瀚的诗意与浪漫,我期待着去遇见惊喜的人和事,我期待北大的一切。未来会有更多高山大川等待我去跋涉,愿自己能且行且歌且从容,收获一路芬芳。
高溪屿与北大招生组老师合影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