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名新语 | 刘翰溥:且行且近,我和北大的故事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21-02-24

  全文共1280字,阅读约需3分钟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新的学期已经过半,新燕们带着热忱和勇气,正于湖光塔影处书写人生新的篇章。曾经伏案夜读的学子在师友的陪伴中不再迷茫孤独,看似漫长的旅程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终达理想彼岸。这是他们的未名新语,记录成长故事,畅想无限未来!







学生姓名:刘翰溥

毕业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于我而言,北京大学一直是神圣而亲切之地。这样一个涵纳多少意蕴、产生多少故事的名字,或许没有人能夸口全然清楚。我心中的她,直到入学仍是一个朦朦胧胧的轮廓;但不要紧,北大会微笑着,朝我点点头。有什么生涩是她不能接纳的吗?


回想最初对她的概念,是明信片、风景照里的“一塔湖图”:春风拂柳,仲夏浓荫,金秋气色,初雪银池,不知可谓“四时佳兴”否,宜读书,宜散心,宜恋爱。抑或是朱红底色的西校门,让人不觉联想起校徽上的“北大红”,沉甸甸的。


当然,还有全国顶尖学府的盛名:家长在饭桌上一句“别人家的孩子”,在耳内荡开来,信乎五官相通,能让人品出恰好相宜的糖醋味。几个碎片勉强拼到一起,她更像是一个只可远观的景区,一个传说中的殿宇,却还不是充溢着活泼泼人气的学堂。


之后渐渐接触了北大的过来人。常常这样问自己:北大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最初的答案是显见的:作为一所大学,这里有过全中国文理诸学最为顶尖的大师。这所学校站在中国学术的顶点,有着向来严谨求实的学风。我看到屠呦呦、于敏、郭永怀……诸多北大人活跃在自己行业的前沿,远方的灯火、无尽的人们都与他们有关。这所学校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当年,五四的烽火正是自此处燃起。我看到周树人先生亲手设计的校徽——即使并非所有人都能功利地成功,北大人多有一种傲骨,于是他们眼中会有名利之外的东西。


我也听到过其它的回答。面对不一样的声音,这所学校显得格外包容且谦虚:北大一直在那里向我微笑着。无数的个性,无穷的观点,在北大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她希望我拥有自己的观点,拥有独立的思维与自由的灵魂。



我越是想,便越是感觉脱不开北大的引力,越是在内心认同这所学府。她仿佛一直在那里微笑着,看着这个无名小辈一边满腹牢骚,一边在理科楼、图书馆、五四操场久久驻足,和他千万同龄人一样,默默许下内心的宏愿。


应该如何评价北大人?我现在愿意用的词是“行者”:他们总是在路上走着。每个人怀着自己的行囊,走着自己的径迹;唱着自己的歌谣,望着自己的天边。每个人都从北大赢取了一份独一无二的财富,每个人也都向北大存下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纪念。这可能是图书馆的晨、未名湖的夜,或者是珠峰顶端的旗帜、重洋之外的讯息。一切,由自己定义。并蓄而得以常新。北大的精神,无从把握,却润物无声;看似飘渺,却内蕴无穷。


且行且近,我向北大走去,为了更好地成为她的一份子。她喜欢各种各样的人,一视同仁地呵护、培育着各种正当的梦想。她给所有人做梦、做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北大,独一无二。






文字 | 刘翰溥,内容有修改美编 | 杨圆审校 | 江佳明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马一凡: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宋佳峰:无限未知,无限可能    


家长经验

家长经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