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名新语 | 万鸿书:细雨润物,无声有痕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21-02-24

  全文共3142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新燕入园,新章又启。跋山涉水,追风赶月,回忆连缀为寻梦之路,留在青春中,闪耀为奋斗的模样。伏案夜读的学子在师友的陪伴中不再迷茫孤独,看似漫长的旅程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终达理想彼岸。这是他们的“未名新语”,记录成长故事,畅想无限未来!




学生姓名:万鸿书

毕业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关键在于拥有进化的心灵;而心灵的成长,则离不开教育这片沃土的滋养。广义上,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之于人生发展往往起着更为基础的作用——不单纯地在于让我们收获多少具体知识,更在于让我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独立之路奠基。


接到那古朴庄重、浸染燕园红的录取通知书的一刻,梦想的大门悄然敞开,新的征程在远方呼唤……怀着感恩之情,我不禁溯洄时光。成长的记忆剪影扑面而来,而其中,有一个一直在幕后默默操劳的身影,一颗充满光与热的心灵,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弦。


我的母亲,亦是我的老师和朋友,作为第一教育者,如细雨润物,为我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母亲独特的教育理念,那便是“自由发展”“躬亲身教”“爱与责任”。



01

 自由发展,顺应天性,培养独立人格


母亲从小生活于东北小兴安岭的一个小镇。森森古木,广袤黑土,碧水蓝天……幽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她崇尚自然的人格,也铸就了她朴素的教育理念,她一直平静地告诉我:“孩子,你慢慢来。”母亲一直坚信,教育重在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要努力给孩子创造自由发展天性的空间,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人格。《吕氏春秋·贵生》中有几句话:“尊生者,全生之谓。”“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这可以说是很好地概况了母亲这一教育原则。


我记得,从我记事起,除了必要的为人处世之规,母亲很少强制规定我应该做什么,而是尽可能为我自由探索世界、挖掘自我兴趣和特长提供多元途径。从陪伴我在公园观察奇妙生物或在博物馆欣赏古老文物,到任我在家里尽情翻阅各种书籍并不停与她分享看法,到倾听我稚嫩的日记、原创诗歌以及小说,再到支持我深入学习一见钟情的书法、面塑等传统文化……在母亲“无为而治”的影响下,我不仅充分发扬天性,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更逐渐形成了独立探索世界的品质。也许,正是这种品质,使我从上学开始从未上课外班,而是更加自主地学习,也慢慢地树立了明确理想,怀着热情在追梦路上奔跑不息。


因为没有提前学习,外界监督较少,我的起点往往不那么高,危机感更强,所以花去挖掘多种资源、深入钻研的气力也更大。而学校恰恰为我的探索提供了广阔平台。除了课堂学习,课下,我往往更积极去请教所有老师和同学,在倾听与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从每个人身上汲取营养。回到家,有时针对某个难题我可能会钻研几个小时,渐渐地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初中到高中,我也参加了学校图书馆的编辑部,带领许多爱好文学的小伙伴共同畅游书海,书写独一无二的青春历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文学的热爱和认识与日俱增,树立了从事人文事业的理想。


于我而言,学习的动力,从未来自外界,而是发自内心。虽然我走得慢,但我坚信,那种内在的力终究让我行得更远,而这种力,离不开母亲素来给予我的充分自由以及背后的信任。



02

躬亲身教,无形引导,染化美好人格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每个人的人格都充满各种可能,而究竟哪一部分被发扬,很大程度与外界环境的引导有着密切联系。母亲虽然对我的成长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但也并非毫无引导,然非表之于言而乃化之于行。相比言传,母亲更重身教,一向以身作则,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为人品质融入日常点滴。


工作之外,平时在家,母亲或是劳动,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或是看书,陶醉于一些京味儿文学。耳濡目染,我也就养成了勤劳动和乐阅读的习惯,进而培养了刻苦坚毅的品质、沉静思考的性情以及对文学的热爱,让我有方向地在人生路上前行。


到了周末,母亲即使再忙再累,也会抽出时间同我外出散步。漫步于静静湖畔,穿梭于苍苍林木,凝望那玲珑古塔,母亲总会欣赏到那些不经意的闪光处,譬如春天绽放的玉兰,秋天静美的落叶,清晨掠过林荫的白头鹎,黄昏柔和的余晖……有时,她兴起所致,亦会吟诵些应时应景的古诗,其中不乏理趣。记得一个初秋午后,疲惫至极的我同母亲在小区散步,听闻翠林中悠远的寒蝉之音,母亲不禁吟出唐人的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那一阵,正是疫情期间,我的学习陷入瓶颈期,对自己的能力陷入无限怀疑,总希望求助某种外力来获得理想成绩,便一味沉浸于纷繁复杂的网课资源,最终却倍感迷茫。可以说,母亲的诗,虽是感时,却也警人,引导我重新静下心,回归自我,回归梦想,把分数看淡些,好好苦修内功,有针对性反思自己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不知不觉,母亲对自然和诗词深厚的情节,也注入了我的血脉,赋予我观察大千世界、发掘独特之美的生活情趣,更引导我怀着真诚与热情,去体验、感知,进而去创作、表达,把对生活点滴的思考凝结成笔下跳动的文字。《墨子》中记载:“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以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环境对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导向作用,正是母亲的躬亲之行将健康的人生观内化于我,让我养成良好品质,为做学问、做人奠定坚实基石。



03

爱与责任,滋养健全心灵


除了顺应天性、躬亲身教等,“爱”是母亲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当然,母亲认为的爱,不是宠爱溺爱,而是一种真诚、理性的爱,细微而暖心。


每天,清晨厨房熬煮的杂粮粥,傍晚桌上淡香的菊花茶,洗净的时令水果,幽远的栗子花香,阳台上手洗的浸透了阳关味道的校服……很多细节,当时虽不显眼,然而在时间的叠加下,形成了一条金色的记忆链条,顺着它,可以寻觅到温暖的气息,直入心扉。


母亲对我的爱,不仅是健康方面,更是心灵方面。回首往昔,母亲从未摆过大人架子,而是永远以坦诚的态度,积极地和我交流。有时候,我说,她听,也有时候,她说,我听。我们谈对彼此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畅想。我的想法,即使显得那么粗糙或稚嫩,母亲也会专注倾听,点出那闪光的一面;我的烦恼,无论多纠结,母亲也不会厌倦,怀着理解之情同我探讨解决方案。上高中后,学习忙了,我也会抽时间,把一些零星认识,尤其是阅读感悟,用手机发给母亲,像朋友一般交谈。而这大大缓解了我的学习压力,让我以更从容的态度来应对变幻风云。


因为爱,所以又充满责任感。在原则问题上,母亲的批判一向是毫不留情,小到个人衣物的整理,大到为人处世的准则。记得有一次,我参加班级活动误了点,母亲严肃地教训了我一番,并让我写道歉信,从此我将集体意识根植于心。但大部分时候,母亲对我更多是充满乐观态度。对于长处,母亲给予肯定,倘若是弱项,母亲更是积极鼓励,甚至不厌其烦陪伴我去尝试、练习。记得刚上中学的时候,我身体比较瘦弱,八百米跑得慢,母亲便傍晚陪我天天到操场跑步,日积月累,我在进步的同时还代表班级参加了秋季运动会。那种克服限制、超越自我的成就感,一直激励着我怀着勇气和信念,在生活中不断直面各种挑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信心也在慢慢增长。



大道无形,大音希声。母亲的教育理念,用文字表达,简之又简,然而,却时时刻刻融入于我真切人生的方方面面,化为我成长的内驱力。记得上高中时有一篇命题作文名为“牵着蜗牛散步”,母亲也是如此——用包容的胸襟、自律的人格、爱与责任的情怀,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慢慢地努力地前进,取得学业进步,培养健全人格。


细雨润物,无声有痕。


文字 | 万鸿书,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李博宇

审校 | 冯宣瑞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侯奕君:北大,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梦想·求索·传承   


燕园师韵

燕园师韵 | 首位获奖华人!看北大教授“追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