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经验|隐形的翅膀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21-02-24

  全文共3628字,阅读约需12分钟



关键词:家长经验


编者按

十年寒窗,父母的陪伴始终如一,目送着孩子们不断成长,乘风破浪,向着梦想彼岸远航。在高考漫长的旅途中,父母的鼓励与支持是前行的强心剂,正确的教育方法更是勇攀高峰的指南针。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份北大学子家长的经验谈,聆听他们的故事,希望这盏明灯能为正在拼搏的你照亮前路。


学生姓名:杨宇熙

毕业中学:江苏省苏州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春风习习,百花灼灼。那是一个明丽的上午,女儿在高中的天空放飞了一只名以“北鸢”的风筝。 


逐浪少年,以梦为马,千山万水,追风赶月,终抵未名湖畔。


如果说,读书高考成人,是一个主流成长轨迹;如果说,考取北大,算得人生路上某种意义上的成功。那么,回顾过往,我们家长又充当了什么角色?


久久为功的坚持背后需要默默无声的支持。我想,一直以来,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我们充当的,正是为孩子梦想助翔的,一双隐形的翅膀和坚实的肩膀。



1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要我说,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子的老棉袄。生活保障,不外乎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孩子衣食住行方面尽心的供给保有。


衣,即所谓知冷知热。紧随季节变化,调备添减衣物被褥,避免因为冷暖失当导致孩子伤风感冒,造成学业上不必要的影响。穿着上,冷暖相洽为先,兼而舒适,亦不忘时尚搭配。一件钟意的外套,一双合脚的跑鞋,一床有阳光味道的被褥,都会不觉中化为孩子轻盈的步履,温馨的梦乡。


食,主要是营养健康。孩子读书期间,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是身体重要长成期,消耗强度大,身心压力大。膳食结构科学合理不可或缺,在学校正常餐供基础上,抓住周末及可能的时间节点,开好小灶。用心掌握孩子的饮食习惯与偏好,在营养平衡和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优选食材,精心烹饪,翻新菜品。别小看了吃,有时候一道得意的菜,一顿满意的饭,会带给孩子一天的鲜活能量和阳光心情。


住,着眼在空间环境。让孩子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空间。成长过程中主体性的塑造,学习生活中专注度的需求,都离不开独立的空间安排。家中自有的卧室,专门的书房都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排除可能的干扰。如此,孩子才有自由和静心的可能。自小以来,孩子便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小床、小房间、书桌、书柜等专门学习的起居条件。可能的话,再辅以个性化的空间布景。当然,这些主要是在家中,在校,还是要融入丰富多元的集体生活,分享朋辈激发带来的快乐和能量。


行,侧重于往返交通。仅就高中三年家校往返而论。出于安全便捷考虑,回家返校由我们自己驾车接送。这样能大大节省孩子在路上的时间,同时拥有了不可多得的亲情相融的时光。到了高三,可能因为压力的加重,孩子提出在宿舍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在学校周边就近租房,既解决了孩子的睡眠问题,更减少了来回奔波,折返劳顿。


当然,在做好保障的同时,也不忘必要规矩的树立,少幼教导正当时。记得还是儿时,看见邻家小伙伴在院子里边玩边吃饭,孩子哭闹着要到外面用餐,爱人毫不迁就,厉行相禁,让孩子明白了做啥像啥的规矩。另外,也要把握好关心与代替的边界,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方面,我们可以留心,最好不要代替。



2


新竹高旧枝,为有老干扶。做学习辅助的有心人,拾遗补缺,如切如磋。


在学习助力方面,我们所做无非是立足于家、校、师、生之间的互联互动,以谋合力。担负好家长的角色,正确定位很要紧,我们擅长的肯定不在具体学习规划教导和方法路径上,更多的当在于衔接配合。


家庭学校互动,适度的留意和一定的融入。在给女儿高中母校的心语中,有一段写照,“身为家长,参与到三年苏中里来,苏中也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自小学以来,孩子的学校于我们总有一种归属感,亲切感,和一定的首位度。正如而今北大,已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可亲可近的具象存在。我们会深入了解学校的文化,浏览学校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心之所向,这种关心投入,总会让孩子感受到绵绵的父母心。


家长老师互动,通畅的交流与及时的补位。“朝五晚九”是中学老师们的工作常态,老师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是惊人的。“年级组筹划活动加班到凌晨,乃至通宵达旦,成为家常便饭。班主任不放心班里晚自修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放心班。为了一个辅学材料,可以熬到凌晨四点。顶着严重肠胃炎,夜里11点撑起来线上完成考前家长会。”作为孩子成长的并肩呵护人,我们必须携手同心,给予老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总能和他们主动及时地沟通,对称孩子的状态信息,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作为正向反馈,我们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呼应。我们给予老师的光和热,总能折射传动到孩子身上。



家长学生互动,当好老书童,掌灯人。雨中的一把伞,攀爬时的一柄杖,主要着力于能插得上手的地方。必要学习资料的购置,包括学校和老师指定的参考书目等;有价值信息和材料的收集,比如,在作文素材和社会脉动方面,我会关注收集一些国际观察,热点时评,观点焦点,科技信息前沿动向等材料,供孩子参考查阅。对应地,孩子也愿意把自己得意的文章拿给我看,写作时也会跟我探讨立意、结构、素材,遣词造句。


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也向孩子学习。


3


好雨当春生,润物细无痕。做心灵成长的知心人,脉脉相伴,温情守护。


关于医者仁心,有这么一段广为流传的英文铭文:“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我想把句中三个非谓语动词对应为介入,关心,陪伴这三个层次,用于对孩子的心灵关注上。


有时去介入。学习生涯,尤其是高中阶段,孩子身心方面难免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直接介入解决。由于坐姿不当,孩子在初中时脊柱出现过轻度弯曲,我们及时纠偏治疗,解除了隐患。有时候,孩子会有一些绕不过去的心结,我们总是认真倾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起分析探究,直至迷雾驱散。


当然,有时去介入,更多的是保持干预的适度。即便是以爱的名义,也必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许多时候更适宜留白。孩子始终是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当事人。路漫漫其修远,具象生活的摔打磨砺,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确认本身就是孩子成熟心智、淬炼成钢的必由之路。必须给孩子充足成长空间,自由呼吸,让孩子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如今,孩子进入了大学,她已经开始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



常常去关心。关心,先得打开彼此的心门,阳光才能照射进去。如果关心不善,就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把握好的时机,注重方式方法。辽远草原,蓝天白云,水流花开,对牛弹琴也很美。反之,遇上孩子剪不断,理还乱的心境,再是高大上的人生至理,也可能化作喋喋不休;再苦口婆心的劝诫,往往成了雪上加霜。一边不厌其烦,另一边不胜其烦。


这里我想赋予“关心”两方面内容,喝采和打气。孩子取得一些成绩荣誉时,比如一篇文字的发表,校运会上800米跑的好名次,一次社团活动的经历,都要毫不犹豫地夸赞和肯定。事实上,孩子正是在每一次成功后的内外部认同之中,形成了好学乐学的良性循环。


比喝采更重要的,是打气。在孩子陷入困顿迷茫的时候,受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她需要理性分析,积极引导。高一首次校测的成绩与预期颇有距离,孩子刚经历过中考巅峰状态,难免失落。我分析了一下,发现孩子九门功课都在中上水平。表面看平淡无奇,实际上,九块田都做到了精耕细作,平衡有加,恰恰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此分析之下,孩子也就倍感释然。高考前几次模拟考,孩子成绩的起伏比较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宽慰鼓劲,卸下可能的心理包袱,让孩子轻装上阵。能量总会交互,责问和抱怨有百害而无一益。如果没有引导的力量,给一个扎实的拥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是去陪伴。进入大学前,甚至更长的人生路上,孩子的心灵总是相对稚嫩脆弱的,需要我们呵护浇灌。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只不过是孩子愿意说,我们愿意听。我们真需要,孩子真依赖。


然而事实上,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父母能够陪伴的时间并不多。主要是孩子进入大学前的阶段,除开三分之二在校时间,所剩寥寥。回味中看,每一次陪伴,都会成为十分珍贵的记忆。一起爬黄山,一起走稻城,一起看《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读《秦腔》,一起户外踏青。每一段都清晰犹新。记得在初一暑假时,我们曾经陪孩子一起在北大西门留了影。那可是女儿与北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啊,也许,就在那一刻,孩子开始酝酿她的北大梦。



行文末了,我想说,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学习千万条,刻苦第一条,没有哪一种成长能绕得开吃苦勤奋。同样,没有哪一种舐犊之情,离得开倾心尽力。每一分付出,都是值得。


人生处处是成长,人生时时有学习。或许,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人间最美好的修行,守护着孩子的青春,也是在不断重返自己的青春。转眼间,还冒着热乎气的家之摇篮,变成了孩子远行的港湾。


出发吧,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醉心于你所热爱的学问耕耘吧。我们在姑苏四季的风里,守候北方传来的声音。



文字 | 杨宇熙家长,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戎子艺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 刘柏序: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家长经验

家长经验 | 不断学习,并肩前行


北大演讲

北大演讲 | 李猛:建设自由学习的共同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