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 周睿:携稳重的自信,赴厚重的旅行
全文共3729字,阅读约需12分钟
关键词: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编者按
踏着晨光走进教室,翻开书本开始新一天的知识之旅;方寸书桌前静心埋首,写下给未来的一张满分答卷;傍晚在空旷的校园驻足凝神,勇攀高峰时也曾有片刻迷茫与失落……这是你的青春故事,也是无数北大人的难忘记忆。前行路上不妨稍歇片刻,与我们一起聆听学生经验,这里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巧妙的解题思路,更有柳暗花明的心路历程与矢志不改的理想追求。十年如一日的追梦路上,一人独行风景虽好,携手共进步履愈坚,你的故事,北大始终不曾缺席。
学生姓名:周睿
毕业中学:三明市第二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高考后,有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你一直不懈努力的内驱力是什么?”
我脑子一时竟是一片空白。这个问题让我思考良久,是啊,拼搏了那么久,我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拼。回溯时间的长河,我从过去寻找了答案——稳重的自信。
稳重的自信,是年幼时那一份自负,被时间削去棱角后留下的精华。我想“人往高处走”这句俗话对于每个人都是天生适用的,年幼的我们想必都曾立过鸿鹄大志,吐过凌云之语,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抱着一串独特的梦。只是有的人在往高处扑棱时,耐不住高寒低氧的环境,只渴求找根树枝歇息而活于安逸;而有的人历经千山万水,向往高处的信念之火未曾熄灭。
岁月流转,后者的身上褪去了年少的无知与轻狂,武装了成长的见识和稳重。曾经的那份自负已然洗去糟杂,化为一份稳重的自信,深深地埋藏在心中,与自己青春的心脏一起跳动。仍旧心怀期待,但有了精确的定位为基,强大的气魄为辅;仍旧奔赴山海,但有了过硬的实力护航,不竭的冲劲供能。
可是,同样的,人都有梦想,都会成长,在分别通向“前者”和“后者”的岔路口上,是挫折和略带自负的自信,让我选择了成为“后者”;是挫折这把刀,从丑陋的“自负”中雕琢出精华的“自信”;是挫折这根弹簧,让我积聚势能、蓄满动能,始终坚持着“人往高处走”的信念。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大多是一种反馈。它可能是一面镜子,叫得意忘形的人定睛好好看看自己的“形”;也可能是一记棒喝,逼我们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分配。这种反馈,一言以蔽之,即让我们认清定位。
开学考后,进入高中的第一个月,我定位不清楚,完全按照初中的方法学习,时间分配随性,学习态度浮躁。第一次月考和开学考的成绩相比,落差大得都可以发电了。当时的我,成绩远远没达到我的预期。在失望的同时,心底的要强让我再度提振精神,立志上演“逆袭”!
悲伤过,懊悔过,痛定思痛——我深刻分析和反思了过去一个月学习上的缺点,并且大胆开始“摸石子过河”,探寻学习方法。一个月后,机会还是青睐了我,此前我的电能“连本带息”地悉数转化回了我的动能。这如当头棒喝的挫折,不仅让我及时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从而对症下药做出决策,而且让我对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起伏都有了更为成熟的应对方式,学会不断地调整和革新。
那什么是稳重的自信呢?
首先,“稳”,即坚实。
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就是自我批判。所谓自我批判,其基础就是正确的认知,并且以客观的、建设性的积极眼光去发掘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进。而自信贯穿过程,因此必须定位能力,定位预期。自我批判是稳重的自信的前提,也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人生的曲线不会时时单调,有波峰,也有波谷。波谷的窒息感催使我们要向往高处,但身处波峰并不等同于永居安逸。其实并无所谓的顺境逆境,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所以,其实自我批判、认清定位并做出改变,在激情燃烧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不断上演着。
如果自己的人生只会被逆境的轱辘催着向前,那其背后的思想逻辑是悲观的,这样的人生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积极上进的人,尤应是在顺境中发现问题的人。没有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逆境只会教会我们在逆境中发现问题,但是要想在顺境中发现问题,还要我们教会我们自己。
被命运眷顾的我在高三上学期的期中考创造了历史极值。在无数波澜中飘摇过的我内心虽已然毫无波澜,但是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竟不知,我给了这套试卷下没有暴露出的问题“得天独厚”的生存机会。直到时间的车轮驶入2021的大门,适应性考试才将这些“疮孔”曝光——此时一轮复习结束,已然是高三后期。“没有发现问题”长期侵蚀了我的实力,让我的学习方法僵化,使得我在高三后期的开局就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新高考摆脱固化的模式,注重对于素养和思维的考察。为了回归本源,我按照知识板块重建知识框架,重推各定理定律和二级结论;为了启发思维,我尝试一题多解,并且给自己编了数十道压轴题;为了发现问题,每场考试后,我都坐下来对着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冥想,还原当初的考场状态——在答题卡上找到作答呈现的漏洞,在草稿纸上见证考场思维的各种扭曲。面对这场应对新高考的“遭遇战”,所幸我及时定位了能力,定位了预期,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才为自己换来了些许主动。
我没有超人的智慧,但我有不错的反思和决策能力。决策的前提是自我批判,所以独处时,我最经常做的就是和心中的那个我“对话”。自我批判发现问题后,至关重要的是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要考虑进诸多因素,比如对现状和预期的认识和敢于改变的胆识。这时候,你自己是你自己的“政府”,你的一切是由两个“你”掌控的——一个“你”用于实践,另一个“你”用于决策。整个高中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做“决策-检测”的实验,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我们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并由此启航。
其次,“重”,即坚定。
“重”字,强调了这是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认识和对自己的意义的积极肯定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深沉坚定的自信。有坚定的自信心保驾护航,我们才可以更稳健地驶向梦想的彼岸。正如前所论述,所谓顺境和逆境都是人认为的。在顺境时,想乘势而上的自信,人皆有之;在逆境时,保持强大的“逆境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一的时候,我幼稚过一回。由于预习过高中物理课程,所以我的学习态度浮躁,对知识一知半解,赢在了起跑线上,却输在了终点线上——对于很多的力学问题理解的并不透彻(这就是带有棱角的自负)。加上作为班长的我曾有一次没写作业,当众被我们物理老师狠狠数落了一番。我觉得非常没面子,从此以后不仅很讨厌那位物理老师,而且高一所有的物理课都基本没听。当然了,我的物理成绩也一直在拖我的后腿,而且力学基础极其薄弱。
上了高二,我换了一个物理老师,但起初还是一直保持着对物理的恐惧——全新的电学领域仍充斥着力学的狞笑。虽然带有害怕,本就想借助这个机会弯道超车的我每天都在这样给自己心理暗示:你惧怕的东西,并不是你遇到一次,就绊倒你一次,而是你遇到一次,就加强一次。
就这样,我珍惜每一次与力学这块“绊脚石”的遇见,并尽力把它踩在了脚下。最终,一点一滴,我的力学短板得以补齐。高考时,我物理拿到了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98分。回望学物理过程中的坎坷起伏,我真想对自己付出的努力,还有当初强大的逆境心态说千万句谢谢。
当然,自我批判并非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我们需要反思,但不是天天开“检讨大会”。
在应对新高考的“遭遇战”中,自我批判是我的无上法宝。但是不小心地,我曾经走到了它的相反面——自我怀疑。长期用过于理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份理性带上了“冷气”,使得我在审视自身的时候都带着怀疑的态度。这并不是理性出了问题,而是我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
自我批判是积极性的,它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乐观的;而自我怀疑乃至自我否定是消极的,它是悲观主义运行的结果。当我开始走向自我怀疑时,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心中的那份自信有所削弱,只有“走下坡路”才是这种思维逻辑下的合理产物,进步只是暂时性的幸运。
就在高考前一个月的市质检,核对前我感觉已经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了;结果却事与愿违,所有的科目都低于我的预期值。高三后期的起起伏伏,加上这次的“降维打击”,让我陷入对于自己能力的深深的怀疑,开始怀疑自己的定位——我已经没有资格“华山论剑”了,最好还是接受自己能力已经“盛极而衰”的事实,让自己好过一些吧。平时阳光开朗的爱笑的我,脸上蒙上了浓浓的阴云。
幸好,有同学的开解,有父母的安慰,有老师的鼓劲,才让我勉强能够收住自我怀疑的念头,做好最后的冲刺准备。高考时,还是那份稳重的自信救了我:高考第二天晚上我彻夜失眠,第二天根本打不起精神来,在这“背水一战”的时刻,我的逆境心态告诉我,“一整晚没睡的你,今天要是考好了,你可以吹一辈子!”在第三天上午的化学科考试中,我调度了有限条件下的最好状态,不留遗憾地考出了好成绩。
是啊,人生这么美好,有什么值得怀疑呢?
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电话那头,老爸说了一句话,“爱笑的人的运气从来都不会差的。”我听了,热泪盈眶……
奔涌的后浪们,我与其祝你们一帆风顺,不如祝你们不一帆风顺:祝你们经历风雨见彩虹,祝你们闯过隘口见平川;祝你们在披荆斩棘中迈出追梦步伐,在奋勇搏击中激扬青春力量。
羡子年少正得路,奋楫扬帆正当时。愿你们能携一份稳重的自信出发,奔赴属于你们的山海!
文字 | 周睿,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李博宇
审校 | 陈一格
备考锦囊
备考锦囊
家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