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2021学生年度人物 | “超人姐姐”吴琪瑶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22-08-30

  全文共3278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关键词:燕园风华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1
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
她是吴琪瑶
从风尘碌碌的考古现场
到有条不紊的校园生活
她用行动诠释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1 考古就像“开盲盒”


2017年,当时正在读大三的吴琪瑶来到陕西周原遗址参加了一学期的田野考古实习。户外田野工作不乏辛劳,夏天,考古工作在很大的日头下进行,到了秋末冬初,裸露的田野上寒风阵阵,飘起雪花。


田野里的时光大多是略显枯燥的精细化清理和记录,而埋藏在土壤中的一连串未知又让人时刻充满期待,吴琪瑶把这种体验比作“开盲盒”:考古发掘不是大刀阔斧地挖,“土层变化留存着宝贵而丰富的历史信息。发掘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细致谨慎地对待”,“我觉得田野考古发掘经历锻炼了我的心性,我们不知道会发现什么,所以永远对‘下一刻’充满好奇,也在漫长的等待和清理中体会到耐得住寂寞的真实含义。


吴琪瑶发掘清理西周时期遗迹


实习期间,吴琪瑶负责发掘工地公众号的运营,发掘领队孙庆伟教授希望通过公众号的推文记录下同学们的发掘收获、成长经历以及对历史的感悟。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吴琪瑶和同伴们利用发掘的间隙深入考察记录了考古队驻地的一场婚礼和丧礼,这次经历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我们在田野里发掘的是历史,但古今一体,古老的文明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在周原的所见所闻让我真正感悟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奥秘与魅力。


也正是在与村民们的相处和交流中,吴琪瑶对考古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考古从来都不只是对‘物’的追求,透物见人,了解器物背后反映的社会文化面貌和文明发展进程才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吴琪瑶和老师同学们在遗址前合影


“遗址就是文明现场,田野之上深埋着中华文明的根脉,是一代代考古人扎根固守的精神家园。”田野考古实习的经历和体会,让吴琪瑶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选择了考古释中华的学术道路。

2“超人姐姐”和同学们的双向奔赴


在学习和支部工作之外,吴琪瑶还有另一个身份——考古文博学院2019级本科生们的“超人姐姐”。


吴琪瑶在北大静园草坪


作为本科生带班辅导员,吴琪瑶坦言,选择并坚持这份工作是因为“有过相似成长经历后的理解”。也正是由于曾经在这片校园里有过共同的经历,吴琪瑶总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同学们的心理变化。


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刚入学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吴琪瑶需要和每位同学进行一次单独的交流,但大家都不好意思主动来找她约时间。“后来我在班级群里说主动找我交流的同学可以获得期末课程资料一份,然后大家几乎都来了。”


吴琪瑶说,“辅导员是大学校园里离同学们最近的人,我希望能够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出发,融入到本科生群体中,成为他们排忧解难的知心人,帮大家拨开迷雾、找准方向。”


每年的冬至前后是秋季学期期末季的开始,北京的凌冽寒风加上课程论文和考试的负担,同学们往往感到焦虑烦闷。为了帮大家缓解压力,吴琪瑶每年都会在这个时间进宿舍走访,除了指导期末考试,她还会给同学们送上亲手包扎的糖果零食礼袋,写上简单的新年祝福。在吴琪瑶看来,学生辅导员是一份引领成长、给人温暖的工作,学弟学妹们的喜爱和信赖,也汇聚成激励她前行的快乐和力量,这是她与同学们的“双向奔赴”。


谈到同学们给自己起的“超人姐姐”称号,吴琪瑶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超人,当我们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需要做出高效合理的计划和实实在在的努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认真、细致、严谨成为一种习惯。


回望成长历程,吴琪瑶坦言,北京大学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和大三时期参加的田野考古实习是自己成长路上两个重要节点。“是考古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学院师长的关心和指导教育了我,田野发掘和党支部的工作经历锻炼了我。”也正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初心,让吴琪瑶愿意用自己的经验和故事陪伴2019级本科生们成长成才。


吴琪瑶在“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1”终评答辩现场

3 学透、做实、求新


4年后,已经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的吴琪瑶担任了考古文博学院“时代楷模柴生芳”学生联合党支部书记。2021年5月,她在北京大学第十届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终评答辩会上用“学透、做实、求新”三个词概括了自己近一年来的工作。


“学透”,是学生党员的成长之梯——在理论学习和党史教育中融入考古学科特色,丰富“学”的形式,推进“学”的深度,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做实”,是考古人的精神特质——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扬把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的优良传统,在基层的田野上用扎实行动践行青年担当;“求新”,是柴生芳支部成立的初心——勇于探索教育实践新形式,紧贴“新”的实践,赋予“新”的内容,为支部建设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2021年是建党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吴琪瑶带领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考古学科特色深度融合,开展了一系列有实效、有影响的品牌活动。
她组织开展“考古与四史”系列党课,与京内外近10个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共同学习、共同宣讲的形式,从党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中阐明考古学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政治意义,吸引了北京大学高级团校、研究生新生骨干培训班学员等各院系师生踊跃参加。


她策划带领北大各院系和职能单位的50多名师生远赴“再醒惊天下”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校报撰写通讯《三星堆的北大考古人》。从走进三星堆发掘现场到参观遗址博物馆,从走访当地红色遗址到开展联合党团日活动,这次实践不仅让考古专业的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三星堆考古现场的科技力量和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重视与投入,也为其他院系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考古发掘现场的珍贵机会。


北大师生赴三星堆遗址开展思政实践活动


直到现在,吴琪瑶的朋友圈里依然有很多参加这次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密切关注着三星堆考古工作进展。


考古遗址是直接见证中华悠久文明的现场。我们希望从北大出发,通过类似的活动让更多人走进考古发掘现场,在文明发生的真实环境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历史的厚度,让我们工作的田野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

4 中国梦联结考古梦

对吴琪瑶和所有北大考古青年学子而言,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厚爱是激励他们筑梦前行的力量源泉。


2012年6月,习近平莅临北大调研高校党建工作,在赛克勒博物馆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充分肯定了考古文博学院把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的育人举措。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给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回信,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上发表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讲话。2021年10月,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再次寄语广大考古工作者,对考古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勉励和嘱托在北大学子间引发热烈反响,吴琪瑶带领党支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并带头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发表学习心得,在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采访中发出北大青年声音。


十九届五中全会首场宣讲会后接受央视采访


吴琪瑶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自己看到了中国梦与考古梦的紧密联结,更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有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作为考古专业的研究生,我们需要从中国材料出发,阐释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理论体系,并进一步探索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中蕴涵的文化本质。


在吴琪瑶心里,北大梦和考古梦也始终紧紧相连。“回顾历史,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而中国近代考古学正是孕育于五四运动掀起的爱国思潮中,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吴琪瑶与北大师生一同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大会志愿服务工作


今年,北大考古学科迎来百年诞辰,吴琪瑶正与所有北大考古学子一道,接力传承“扬阐吾国文化,兼改定往史之计”的学科使命,在扎根田野、学术报国的道路上交出新百年新答卷。


来源 | “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考古文博学院采写 | 詹延苇编辑 | 李思羽排版 | 白雨琪责编 | 李霁




北大体验

未名学子说 | 谢安琪:选我所爱,踔厉奋发


家长经验

未名家长谈 |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备考锦囊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 乔天硕:追梦路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