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杨逸桐:我的燕园,我的考古梦
全文共2746字,阅读约需9分钟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学堂门启,又一批燕园学子已悄然来到。为梦想跋山涉水、追风赶月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伏案夜读时无微不至的陪伴与关心仍在耳畔。师长,父母,同窗;困惑,焦虑,成长。漫长的来路上,不为人知的少年心绪组成追梦的片段。他们在未名新语中,记录成长故事,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信息
学生姓名:杨逸桐
毕业中学:沈阳市第二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
立志与探索
从小,我便与历史结下不解之缘。闲暇时,我总是抱着一本历史书安静地读,王朝兴衰,时代变迁与个人经历的起伏,总是让我慨叹不已。
后来,我逐渐发现,历史不仅是王侯将相的历史,更是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写照,而文物与考古,就是把历史与每个人紧紧相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我时常探索沈阳的人文历史,在辽宁省博物馆留下我的足迹。隔着玻璃展柜,我凝望商周青铜器,汉魏墓葬壁画,粗犷的辽瓷,见证明清之际女真的崛起。这一刻,文物在我眼中真正地活了起来,带给我穿越回历史长河的感觉。
再后来我去河南,四川等地旅行时总会先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也成为了我心中的神圣之地,从事与文物打交道的工作的梦想便在我心中发芽。
2
初识与结缘
“虽有不舍,终会离别。但离别是下一次遇见的开始。正如《燕园情》的歌词中写到: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七天的安溪行很短,但我们追寻考古梦的旅程很长。天南地北考古心,愿我们下一次相会,是在考古的征途上!”
这是我在2022年北京大学考古暑期课堂的学员心语中写下的话。2022年盛夏,我满怀期待,踏上去铁观音之城——泉州安溪的旅程。七天的时间,让我在安溪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相遇。在那里,我聆听了诸多教授的讲座,了解北大考古悠久的历史,了解考古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科技考古的独特方法,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感悟到了考古学的真正魅力。
“手铲释天书,叩问土声清。”考古不只是在地里挖出一件件文物,更是多学科融合,科技与人文并重,需要综合分析能力的伟大工程。此外,与一群有共同考古梦想的同学结识,与带队老师的深度交流,听学长讲述田野实践的经历,让我坚定了追求考古的梦想。还记得我的带队老师是可爱的向老师,她在小组会上与我们分享她在陕西周原实践的经历,也曾为目标不定、考试受挫的我指点迷津。现在看来,这便是我与北大考古的初遇。
3
榜样与信仰
北京大学是“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北大的考古学系也是全国高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系。作为全国最顶尖的考古专业,苏秉琦先生、李伯谦先生、宿白先生等一众考古大家都曾在此任教。先辈们的学术追求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实在令人折服。
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北大校友樊锦诗在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中,讲述了她在北大学习考古的经历,以及与莫高窟结缘并为之奉献一生的故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想如果我能为中国的文物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坚守一生,将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
4
热爱与使命
或许有些人不理解,考古这项事业可能不会有丰厚的经济回报,也不一定能成就多高的功名,这样一份大概率会在象牙塔里默默奉献的工作,有什么非选不可的价值?而我想说,选择一份事业经济回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对它是否充满热爱。
于我个人而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比什么都重要,求学路上难免遇到困难坎坷,喜欢才有做下去的动力。于国家而言,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什么?应该是5000余年灿烂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在考古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历史,拓宽其深度与广度。
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知古方能见今,我想这就是考古的意义所在。借用我曾经看过的一段话:考古虽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但考古也很酷,一把手铲走天下,看土、辨土,妙释无字天书。我相信考古学还有更多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我进一步去发现……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也想作把个人的命运融进这个时代的洪流中,择一份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价值。百年前,北大红楼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是学生运动的发源地。看完《觉醒年代》,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让我心潮澎湃,蔡元培老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原则让我心生向往。剧中蔡校长在推动北大改革时所说:初心不改,坚定不移。这句话直击心灵。我想,和平年代无法做国家危亡时的热血战士,就做和平年代的有为青年吧。燕园情中有一句歌词:“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北大人心怀家国,兼济天下的情怀让我向往不已。
5
坚持与突破
在追求梦想的征程上,总有荆棘与坎坷。高三这一年,我经历了太多。成绩的起伏波动,带来的更多是情绪的波动。曾经有段时间我将北大定为目标,却发现成绩配不上梦想,便想着尽力就行。地理成绩波动,数学压轴题难以突破,语文与英语有太多东西想背却没有时间,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总是感叹一天有48个小时就好了。
看着同学们越来越“卷”,刷过的题一本接着一本,我的内心也越来越焦虑。后来,在距离高考还有50天左右时,老师的细心指导与鼓励,与家长和朋友的畅谈,让我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积极变化。为了自己的考古梦想,为了心中的最高学府,此时不搏何时搏?其实,做自己才是最好的。尽自己的努力,便是最好的结果。数学压轴题无法突破就抓住基础题吧,语文和英语的知识点能背一点是一点,地理多审题抓住关键词就很好,就这样,完成一个小小的目标便能获得超大的满足。只要心态积极起来,高三就不会那么痛苦了,甚至还会有一丝快乐。
当我真正坐在高考考场里时,开始会有些许紧张,但真正开始答题的时候,我眼里便只有那一张卷子。最后一科政治考完走出考场时,我便对自己说,高中生活画下了圆满的句号,无悔亦无憾。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6
圆梦与前行
当得知自己能够在燕园实现我的考古梦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所热爱的考古学专业。对此,我想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低谷时给我鼓励,出分后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选择热爱的专业。在我生命的每个节点,能有他们在身后作为依靠,我会更有披荆斩棘之动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纵使荆棘遍野,我也愿闯出一片天地。未名湖畔,博雅塔旁,燕园情深,前路漫漫,唯有奋斗!
最后,作为一位刚刚经历过高三的学姐,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无论聪敏与否,永远不要看低自己的潜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我们用日积月累的努力铸就理想之高峰吧,无悔青春,圆梦燕园!
供稿 | 杨逸桐,内容有修改
美编 | 吴柏榕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