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齐佳心:枕一瓣丁香入梦
全文共468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 者 按
学堂门启,又一批燕园学子已悄然来到。为梦想跋山涉水、追风赶月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伏案夜读时无微不至的陪伴与关心仍在耳畔。师长,父母,同窗;困惑,焦虑,成长。漫长的来路上,不为人知的少年心绪组成追梦的片段。他们在未名新语中,记录成长故事,畅想无限未来!
学生姓名:齐佳心
毕业中学:安阳市第一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初读泰戈尔,我只是被其中优美的意境所打动。然而在那无数个机械重复的日子里,有一天走出自修室,在那条日日经过的小径上停下脚步,忽然间,我发现自己走路几乎没有声音。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高歌想要起舞想要用力跺脚,想要在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证明自己存在过的痕迹。“宁可为梦发声,绝不苟同喧嚷。”那天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样一句话,或许是我学生时代以来最接近梦想与志向的一次了。
自小刺头深草里
“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年幼时的我常常想,对于燕园的优秀学子们来说,“追求卓越”大概是一种惯常状态吧。那是千百个日夜前种下的种子所自然生发,以理想为名,汗水为茎,日复一日生根、发芽、吐叶,欣欣向荣。学子们自幼时崭露锋芒,许下宏志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并扶摇直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们天资卓越,目标明确,稳扎稳打,终而漫步燕园,得偿所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近乎一种理所当然。
而多年后,漫步于未名湖畔的我隔着时间的河岸向那头张望,欣喜之余,却发现我的故事,似乎有所不同。除却孩提时天马行空的想象,我并不曾自幼立下那般宏大而明确的志向。那颗被我忽视的“种子”仿佛是于某个慵懒的午后不经意间落入心中,只是当日后奋力拨开荒草之时,才发现它已于无形中撑起了属于我的一方天地。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种子,名为阅读。
记忆中周末午后静谧的时光与洒满阳光的书桌一角,总有一本本书伴我走过生命形成之初的十余寒暑,直到高中因学业渐紧慢慢废弛。从牙牙学语时的《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到年纪稍长神游于《蓝莓季节》《镜花缘》,再到懵懂中体悟红楼一梦的悲欢、百年孤独的轮转。年幼的我尚未懂得父母领我往返书店的良苦用心,只是极自然地爱上了摊开书页后心灵自由遨游于想象天地间的奇妙感觉。只记得书店旁的小径旁,丁香花摇曳着淡紫色的号角,星星点点的种子散落于芬芳中;只记得几天后的相遇,它们已由嫩绿转入成熟纯粹的黑色,被我采一袋回家,供了欣赏与笑语。
而今回想起那段时光,并不记得哪本书予我以明确的说教,也几乎不曾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许是年龄与阅历所限吧,太深奥的教义我无法触及。直到手中书卷渐渐由小说转入散文,又淹没于无边题海,回想起那段时光,万千日夜简化为了一段再简单不过的影像:阳光洒在桌角,被不时翻动的书页搅碎又归于平静。无人打扰,读罢某章的我抬头望着窗外,心中似有所感。无形中,这段懵懂的记忆竟化为一种底气、一种性格,使我于书山题海、人群熙攘中平静下来,使我去描绘、去相信、去追寻,那迷迷茫茫却一定存在的远方。而书籍本身,也成为我于作业与模考的枪林弹雨中,很少动用却必不可少的避难所。
所以,尽管那几袋丁香种子早已不知去向,但定是有一颗落入了我心灵的田地上,默默地扎下根,使它平静、温柔、坚定,使它不至于荒草丛生,使它极坚强地承受风狂雨骤,又极柔软地将自己不断塑造成更好的模样。
而提及燕园,尽管无数次醉心于未名的湖光塔影,我却几乎不曾预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真正与她相逢。生于高考大省,我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正如所有热爱文学之人,北大中文系无疑是最理想的平台,可看着周围聪敏异常又勤奋刻苦的同学,我一度认为这只会止步于一个梦想,抬头可见又如在日边。最接近的一次,许是初中同学笑语中的一声问候、一句祝福。那极鲜活的一幕,在拿到通知书的一刻回想起来如在昨日,挥之不去的却是夹在昨天与今天之间的那段时光——沉默、失落、无助,却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气。那仿佛是一道分界线,从那时起,明媚而喧闹的白昼缓缓隐去,夜色渐深。高中时期的我一度陷入黑暗与迷茫,在疲惫与不安中归于沉寂,又从宁静中掬起一捧月光。转瞬间,便是半边朝霞。
莫听穿林打叶声
萌芽·感激
许是因为父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吧,从我记事以来直到高中,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和所有吃尽生活苦头并且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一样,他们毫不吝惜地出资出力,送我上全市最好的学校与辅导班,直到我顺利进入市重点高中;我在他们的督促下克服懒惰与倦怠,学会刻苦,懂得是非,学会去追求那些我认为正确的事,成为我应该成为的人。
高中以前,我似乎很少有感到无助的时候,因为随时有父母与老师的耳提面命与全力支持,因为从小监督打下的学习基础比较好,所要学习的知识似乎总是有限的,只要肯花费时间与精力,把例题与拓展题弄懂,大不了多刷几套卷子,就比较容易把成绩提高到够用的程度。所谓“够用”,就是虽不一定特别拔尖,但排名下来依然可以进入重点高中。
所以,那时的我懵懵懂懂,虽然有过因成绩崩溃痛哭的经历,但大体上仍像温室里的花——爱好、梦想、前途、性格……一切都尚未成型,一切都初见萌芽,一切都有无限可能。
面壁·破壁
初升高的暑假好短,在预科班与奥赛培训的裹挟中呼啸而去。对前方迷茫无所知却只能向前赶去,在匆忙中一路摸索一路收获。这短短的暑假拉开了高中时期的“铁幕”,又仿佛是整个高中生涯的一个缩影。之后两点一线的时候乏善可陈:从七点钟的早读到十点的晚自习再到家中的秉烛夜读,校门口的白杨叶生叶落,见证我们进校的脚步日益匆忙。
虽然曾不止一次听别人谈起高中的压力,可真正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那个中不易。骤然繁重的课业、快速推进的课堂、同伴竞争的压力……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措手不及。三年间我甚至有时刻意回避心仪的社团与活动,借此偷得半晌空闲去多学一会儿,希望弥补和别人的差距,渴望窥见梦想的曙光。那种与日俱增的无力感常常使我含泪入睡又在清晨惊醒,我害怕自己被落下,害怕到头来落得一场空,害怕曾经坚定的选择以否定与遗憾潦草收场。那时的我别无选择,对前途充满迷茫却只有将希望寄予明天。我把“冲北大”的字条贴在书桌上,为了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我不甘心。或许这一句话就足以回应一切了。清晨眼角残留的泪光,在阳光下折射出青春特有的敏感脆弱与热切期望。
成长·感悟
那些日子的经历固然是有限的,但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它们也留给我一些感触。正是这些感悟与信念,塑造并指引着曾经的我走到现在,又勇敢地面对未来。小时候读龙应台的《(不)相信》,才明白曾认为理所当然的道理或许会随时间动摇,曾经一知半解的事物却会随经历渐渐明晰。而下面这些,是我经历了那些困顿与挣扎之后,所相信的事物。
努力的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中我渐渐明白,所谓“努力”更多的是提供一种保底,以及给自己一个交代。不是说只要努力就可以掌握住每个知识点,不是说辛辛苦苦学的每个知识点一定会用上,也不是只要比别人努力就一定考得更高,但只要用心去做了,一定会比不学好一点,会离梦想更近一点,面对高考也会更从容一点。当我把心态放得平和,学业也终于不再那般手忙脚乱。
我想,人生亦然。我们无法保证每件事就一定可以达到我们成绩的上限,但是努力能够让那个万一用到的下限更可以接受,问心无愧或许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选择的凭据
也许人的一生都将与选择为伴。在日常生活的取舍与文理分科乃至专业的选择中,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在广泛了解与权衡利弊之后,遵循自己的内心,只要有想法就去付诸实践,不要害怕未知与失败的可能,并且一经决定就不再后悔。这让我抛下了许多不必要的恐惧与烦恼,去接近那个梦想中的自己。
自我的定位
有时候,我觉得反思与成长就是不断使自己破碎然后重塑的过程。逼自己走出舒适圈,感到的更多不是痛苦,而是脆弱。有人说最好的品质是像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因而可以适应各种要求,不断完善。可珍妮特·温特森也曾断言,过分自省容易使人变得软弱。在那些疲惫的夜晚,我真切地体会到这种脆弱。我不想束缚于现状,拒绝过早地给自己下定义,试图去探寻真实的自己,却总是看不真切;我试图去对标身边优秀的人,并以此完善自己,比较与追逐却使我晕头转向,疲惫不堪。
窗外群星闪耀,我好奇那些伟人是否曾与我有同样的困惑。先哲们把“认识你自己”镌刻在德尔菲神殿前时,深邃的目光又洞悉了什么。“当下有很多类似的迷茫的人,他们也不停地寻找自己的梦想,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找不到出路,这其实是寻找自我的某个阶段或寻找未得的表现。”高一时读到刘震云的这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记下,之后短短的三年尽管不足以作为全部的注脚,但已然让我获得更深的体会。
跌跌撞撞走下来,我终于获得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我一遍遍告诉自己,那些先天的后天的差距,只要我努力去弥补一定会比不做好一点。只要我还有反思的能力,就不会成为我最怕成为的人,值得嘲讽或怜悯的人。我渐渐学会不妄自菲薄,学会相信大仲马的智慧——等待与希望。
梦想的探寻
“循着时光的河流向上游前进,两岸花树宛然,群山微风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童年时那朵丁香落入时间的长河,顺流漂过数年光阴,我信手拾起一瓣,熟悉的柔软细腻,淡紫色的芳香依旧。突然间,我似是觅得了找寻已久的方向,通往过去,也通往未来。
走过文理分科的左右为难和专业选择的手足无措,我努力尝试了各种可能性,在人生的岔道口、纷杂的声音中踌躇不前,直到某个清晨习惯性捧起一本书,试图从书页中寻找庇护与指引。那一刻,我闻到了岭南的荔枝香,看到千年前的狂客们且醉且笑,彻夜高歌。此心安处,原来一直是这样。我重拾了孩提时那个文学的梦想,重拾了孩提时天真而坚决的笑颜。这一次,无比坚定,无比庆幸,我相信终于找到了那个真实的自己。这像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看似回到了最初的方向,可一路走来,风景已大不相同。
而今渐觉出蓬蒿
圆梦·启航
高考落幕,曾经认为遥不可及的梦想突然站在了我的面前。欢欣雀跃之余,我冲着记忆中的丁香悄然一笑。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小北,我终究与你相逢。丁香落处,又是一段新的旅程,可这一次,我终于不再害怕。
逐梦燕园,我无疑是幸运的。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这份幸运,是在中考时与坐在前面来自乡村的女孩聊天。那时我才明白,原来她竭尽全力也只是在期盼着有高中可上,原来她看到我们这里几乎是最简陋的校园仍会激动地向我指指点点:“这个操场至少有两百米唉,多气派,你们这儿的学校都这么大吗?”我点点头,不忍再说什么,她笑得却毫无悲伤。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一切视作理所当然,不要辜负眼前这难能可贵的一切。
附记
高考完的暑假,从兵荒马乱中逃离,我暗自庆幸着终于可以坐下来细细品读一本书。这一次,我试图去探寻文字背后的故事,去体悟作家创作时的心境与意图。曾在自习课上与我一面之缘的文字,我也终可以大段地吞咽,静心地体味。我读到李娟的话,“书写是写作者的耕作方式,写作的过程像是挖掘的过程,甚至是探险的过程。”对我来说,这篇文章的书写也是如此吧。感谢她帮我回顾了过去十八年的成长历程,让我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带露折花,我还是不能。且记下曾经的困顿与当下的心境,留与日后回忆。
谨以此篇,献与所有汗泪与希望灌沃下的青春,献与每个人都曾在心底期盼的那个永恒的明天。
供稿 | 齐佳心,内容有修改
美编 | 陈霄澜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