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最高赞: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爱说话了

壹心理创作者 壹心理 2019-04-28

壹心理创作者 | 达芙妮

主播 | 烨磊



 文字版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如何看待这种当下越来越普遍的「沉默」人格?”,题主的问题中,透露出了很多人的苦恼,一种可以称之为“被动沉默”的困扰:

  • 在社交场合中一开始说话,就会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在意周围的目光;

  • 明明心里有很多的想法和意见,但就是在关键时刻脑子一片空白,表达不出来或者不敢表达;

  • 特别渴望与人交流,也知道与人交流是好事情,但就是无法做到大方自然地做到......


这些被动沉默者,往往因为实在太难与他人自然交流,所以总会否认自己:我不会说话,我只能尬聊,我在别人面前太容易紧张了......最后只好退缩回去,收回要表达的心。


一边羡慕周围的人可以侃侃而谈,一边用沉默来掩饰自己的一切紧张,形成所谓的在人群中“不爱说话”的一类人。


看似是主动选择了沉默,其实都是被紧张感逼着,被动地成了一个社交孤岛。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怎样走出“明明渴望与人交流,却又无法开口表达,于是只能假装沉默”的怪圈呢?


1 改变心理误区:与人打交道不是能力考验,而是真实的人际互动


与人打交道、互动就是一种很本能的需要,跟吃饭、喝水是一样的,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并不会时刻在评判我们,而且我们已经是成年人,最终对自己的评判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个是别人左右不了的。

另外我们也要改变喜欢评判别人在社交中的表现,把人划为三六九等这样的认知,学会更多的把注意力关注在别人表达的内容、需求和感受上。


不是本着排斥和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而是从本质上用全然接纳别人的心理去与人交往,这个立脚点变了,看别人的方式也会随之一变。


当我们对别人的充满全然的接纳,再也不因为别人表达的好坏去评判别人,从而我们对自己也就接纳了,对评价和是否关注的认可就减少了许多。


2 直面自己的恐惧、焦虑情绪


恐惧和焦虑来源于早年养育者对我们的否定和不接纳,在这些恐惧与焦虑的背后,掩藏着的是一个无助、难过、委屈和绝望的痛苦的小孩。


我们必须看到早年因为不当的养育所造成的那些创伤及其从未被愈合过的伤口,然后好好的拥抱、接纳、鼓励一下这个小孩:告诉ta,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错,她很好,并没有妈妈说的那么不好。


3 不要和敏感、紧张较劲


由于早年的经历,敏感、紧张已经形成,这已经是我们的能力目前达到的最好状态,不要去跟自己的敏感紧张较劲,不要去跟别人比较。


允许自己敏感紧张,允许自己恐惧,接纳自己在这一面上暂时存在不足,要去理解自己而不是强求自己不敏感紧张,当你允许自己有恐惧、有敏感有紧张时,敏感紧张反倒被化解了。


对于容易紧张和敏感的“被动沉默者”们,这样的自我接纳和呵护,往往能让自己放松了下来,表达好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总是很沉默,不敢做自己,会压抑自己的生命能量,会人为地自我设限,完全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去把自己失去的表达勇气找回来吧。



 作者简介 

壹心理创作者:达芙妮,资深心理创作者,人道主义践行者,作者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


 小彩蛋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打卡

即可获得个人专属知识卡片

卡片浓缩本文精华,还帮你记录学习进度


 值得读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