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个好人?给你最科学的解释!
壹心理创作者 | Mr.How
主播 | 烨磊
文字版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2017年末,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为我们献上了上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相信大家都被黄轩饰演的“活雷锋”感动。
他总是主动吃食堂没人吃的破饺子;
他拱手相让别人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
他自己买材料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只为即将结婚的战友省钱;
……
他竭尽全力地帮助所有人,虽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善良只剩下卑微个体的苟延残喘。
时过境迁,他们的故事也许再难在我们身上重复,但亘古不变的,是我们对正能量和爱的感知与召唤。
为什么要做个好人? 在心理学上是这样解释的。
1 精神病患者没有帮助他人的意愿,而正常的普通人有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是指一种完全自愿、并有代价(会耗去自己可观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一颗想帮助他人、为别人好的心所驱动的。
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心理学家Marsh曾采用“逆向研究法”,将那些完全没有帮助他人意愿的精神病患者与利他主义者对比。
发现精神病患者脑部的杏仁核区域处于非活跃状态,而杏仁核是人类大脑中负责识别痛苦的面部表情的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他们很难识别别人痛苦和悲伤的情感。
而利他主义者有着更为活跃、体积更大的杏仁核,他们擅长识别他人的恐惧。
2 利他行为可以提升个人幸福感
研究发现,那些器官捐赠的行为会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而捐钱给慈善机构与家庭收入翻倍带来的幸福感十分相似。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利他主义看似帮助了别人,实则也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
利他主义者关怀的那些“他人”,不仅仅是亲友或是熟人。他们的恻隐之心就像一个庞大的圆,涵盖了他们整个社交圈、所有认识的人、甚至是陌生人。
这些无私的人,从来不以自己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从不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重要。他们的圆圈中没有中心,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同等的,都值得他们去怜悯、去关心。
3 利他精神的日益蔓延,正让这个世界越变越好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史迪芬·平克以及很多研究者都说过这样的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有无私帮助之心。人们开始拒绝任何形式的残迫和暴力,从虐待动物到家庭暴力、再到死刑。
此外,针对陌生人的无私之心也在逐渐增加,从自愿帮助到慷慨捐赠、甚至到器官捐赠这种与传统文化水火不容的自我奉献。
这一切哪怕再微小的改变,对大部分人来说都触手可及,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管这个世界让人绝望到什么程度,都要坚持做善良的事,因为你的善举,会像蝴蝶效应般,激发更多人的善意。
4 即使是看到或分享做好事的图片或视频,也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舍己为人的图片或视频时,也会体验到一种温暖的感觉。
就比如我们平时看到一些有爱的新闻报道,也会是不是一边看着、一边就会感到心中的一股暖流正在慢慢升腾。
设想一下,如果新闻节目能够多报道一些这样的利他主义新闻,或以富有同情心的新闻收尾,这世界将变得多美好啊!
作者简介
壹心理创作者:Mr.How,壹心理翻译社 | 专栏写手。浙江大学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博士生,出版译著《积极计算——幸福体验重塑科技未来》,为大家提供科学、实证、有效的幸福之道。微信公众号ID:rzwellbeing。
小彩蛋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打卡
即可获得个人专属知识卡片
卡片浓缩本文精华,还帮你记录学习进度哦
值得读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