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毛仲,临淄王李隆基的秘密武器

2016-10-20 历史崔 中国历史名人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契丹的大贺氏部落,自从李尽忠叛乱后,远走大漠,跟了默啜,仗,越打越多,人却是越来越少,得到的战利品,好东西都被突厥贵族瓜分光了,等到默啜一死,哗,人全跑了。


契丹、奚族、黠戛斯,还有西突厥的部落,能跑的,都跑了,后突厥的影响力下降,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争可汗的内斗中,对于这些落跑的部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契丹的大贺氏联盟投降了唐朝,为了表示诚意,李隆基也很厚道,又给土地,又给粮食,甚至把家族的闺女,都嫁给了契丹王,但是自从回到松漠都督府,大唐的高层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契丹王的死亡率,太高了,十年时间,换了五任,等到最后一任的时候,军事统帅可突干自己受不了,反出唐朝,寻找突厥合作。


契丹曾经是突厥的奴隶部落,现在翻身做了主人,今天历史崔要讲的人物,最初也是奴隶,他比可突干的契丹要幸运,因为他的主人,姓李,这位奴隶的名字,叫王毛仲。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张守珪打败契丹可突干,战争背后的故事


2、李隆基排行老三,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3、李隆基得到皇位最倚重的参谋刘幽求


王毛仲,是高句丽人,朝鲜半岛经过隋炀帝,还有唐太宗、唐中宗的几场大战,到公元668年,高句丽和百济基本在地图上消失了,只剩下新罗,几年后,新罗发动卫国战争,联合半岛上的所有人,把大唐军队,赶了出去。




但是王毛仲的父辈,在668年高句丽被吞并的时候,拖家带口进入了中原,父亲的名字,没有记载,不过据史料分析,应该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将军,高句丽在唐朝打工的将领,出现过很多能打仗的。


比如高仙芝,这位大侠在后面会出场。


王毛仲的父亲,常年在边境打仗,也想回家,眼看半岛和平了,就鼓动家族成员,准备逃回去,没成功,被抓了,按照唐朝的法律,主犯被判处死刑,其余成年人流放边塞,女人和小孩,成为奴隶和婢女。


当时李显刚从湖北回来,成为太子,李旦从皇嗣,变成了相王,身份不重要了,原先关禁闭的儿子们,也就相应的恢复了自由。


李隆基从禁宫中出来,依然还是王子,需要服侍的佣人,两人的时间很吻合,一个犯法成了奴隶,一个王子在招聘奴隶,就是这样,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王毛仲很幸运,有个好领导,有野心,有朝气,最幸运的是,没有进宫,男人最重要的那点东西,还在,还能生小孩,据说后来,生了不少。


曾经有部电影,叫《一代宗师》,里面有段对话,说是一个门派,要想立足,必要的,就是有人做面子,有人做里子,其实,岂止是门派,这样的事,哪里都有发生,看似风光的背后,都有一双黑暗的眼睛。


王毛仲和李隆基,生活了十年,感情培养起来了,慢慢就作为亲信,开始替李隆基打理和结交一些江湖人物。


公元708年,受太子李重俊叛乱事件的影响,李隆基等一干王子,都被贬到了地方,担任别驾,而王毛仲被留了下来,他还在中央,任务是结交朝廷大臣,并且安排据点。


王子的佣人,应该有很多,为什么偏偏把王毛仲给留下了呢,这时候最适合开脑洞:


第一种可能,王毛仲长相普通,没有精明强干,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没有太帅或者太丑,在茫茫人海中,看了你十眼,你还是消失在了人海中,不带走一点波动,不会引起韦后们的关注,这是最理想的。


第二种可能,王毛仲对李隆基很忠心,两人的感情,培养了近十年,是可以信赖的,而且很可能,王毛仲没有了亲人,了无牵挂是做秘密行动前,考察的一个指标。


人,留下了,找谁合作呢?


发招聘广告,不合适,太招摇;结交大臣,也不合适,王毛仲书读的少,和他们聊不到一块去。




想来思去,王毛仲把公关的方向,对准了皇帝的私人保镖,万骑。


这些人都是武将,王毛仲也是武将世家,有吹牛的资本;这些人地位不高,作用却很大,直接负责皇帝的人身安全,葛福顺、陈玄礼就是王毛仲争取的对象,因为他们被韦氏,打了屁股。


为了彻底说服这两位将军,王毛仲通知李隆基,连夜从潞州赶回长安,给了他们升官的保证,或许还写了血书什么的。


正是凭借王毛仲在万骑中的公关,有了自己人,才有了和太平谈判的筹码,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将政变的指挥权,交给了李隆基。


不过史书记载,在唐隆政变前,王毛仲忽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有人说是畏罪潜逃,担心政变失败,韦后会报复,有人说作为亲信,王毛仲是替李隆基办事去了,也有人说,只是为了麻痹太平公主。


总之,政变成功后,王毛仲的功劳,受到了影响,爵位虽然也是将军了,但是工作,只是动物园饲养员,两年后,才升做的大将军,调走葛福顺和王毛仲,担任万骑军总司令。


公元713年,李隆基抢在第一时间,发动政变,政变成败的关键,就是夺取京城的护卫,羽林军。


唐隆政变夺取军权,靠的是葛福顺和陈玄礼,先天政变,两人都被调离中央,能夺权,靠的,就是王毛仲,是他带了300名亲信,杀死领兵将领,展示皇帝亲笔信,取得政变的第一场胜利。


有了军队,再结合情报,王毛仲和李隆基,很轻松地,占领了太平公主的府邸。


太平公主输了,就意味着,唐中宗李旦也出局了,李隆基成了大唐帝国唯一的主宰。


李隆基赢了,也就意味着,刘幽求、王毛仲这帮人的好日子,没有多久了,虽然好日子才刚开始。


刘幽求是第一个,713年后,升职成为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714年,就被调离中央,成了杭州刺史,到了715年,直接就挂了。


王毛仲不是第二个,但是结局,却是注定了的。


713年的先天政变后,王毛仲来不及考虑这些,因为他现在很激动,升大官了,发大财了。


官,是左武卫大将军、霍国公,后又加开府仪同三司;财呢,满门富贵,老婆,成了一品诰命夫人,刚出生的儿子,就有五品官的俸禄。


有了这些,王毛仲很满足,作为曾经的战友,与葛福顺成了亲家。


功成名就之后,还能继续安心打工的人,很少,关键是,内心膨胀了,原先泡不到的女神,泡到了,原先买不起的房子,买到了,出现在哪里,都有种指点江山的感觉,因为有一群人在围着你转。




王毛仲被李隆基判处死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得罪了太监。


从有太监这个职位开始,关于他们的定位,一直有争论,比如蔡伦,造纸的,是好太监,比如魏忠贤,杀忠臣的,是坏太监,但是这些人,对于皇帝来说,是仆人,也是工具。


皇帝是孤家寡人,女人、大臣,讨好他,目的性太强了,就是为了获得利益,但是太监没有了那玩意,人生也就没有了追求,踏踏实实的给皇帝,办好事。


人,都有恻隐之心,太监们真心诚意对皇帝好,皇帝也会回报他们,于是有几个朝代,太监干政,就成了大家对宦官的终极印象。


王毛仲不是太监,他讨厌这帮人,讨厌他们,抢走了本来属于自己的,来自皇帝的爱。


宦官虽然地位不高,但是他们整天陪在皇帝身边,说得上话,王毛仲看不起宦官,整个太监集团就和他成了敌人,太监们整天在皇帝面前,说王毛仲的坏话,渐渐的,假话也就成真的。


公元730年,宦官头领高力士又向皇帝,说了一句,就是这句话,成为压倒王毛仲德最后一根稻草:


北门奴官皆毛仲所与,不除之,必起大患。


北门,就是玄武门所在的位置,高力士的这句话,意思是,北门都已经被姓王的,给控制了,如果他想造反,顷刻之间,皇帝的位置,就可以换人。


有了这句话,再加上平时王毛仲,不懂得收敛,太跋扈,树的敌人太多,没人帮自己说好话,导致的结果,就是官,没了,再大的官,都没了,流放去边境。


王毛仲走了,围绕在他周围,形成的利益团队,也就瓦解了。


葛福顺等一帮人,经王毛仲,进入李隆基幕府的这批人,大部分被流放后,死在了外地。


王毛仲也死了,死在了流放的路上,被李隆基派遣的,特别小分队,追上王毛仲后,直接给勒死了。


-------------完---------------


谢谢转载、分享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