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人人向往
未来数字城市
当城市遇上数字技术
(理念篇)
●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加速商业化定将创造一个规模更大、更复杂的产物——未来数字城市。
● 相较于传统的智慧政务仅服务于政务管理,未来数字城市更加以市民为本,强调数智技术与生活、产业的融合,以及顺其自然的沉浸体验。
● 近期,埃森哲将发布系列文章,解析未来数字城市的方方面面。今天上线第一期:理念篇。
想象现在是2032年的某一天,今天你需要送女儿上学,然后去深圳参加一个客户会议。你的人工智能助理已经提前帮你安排好一天的行程。一辆自动驾驶的移动空间将你们送到女儿学校,并在将你送往超级高铁站的途中,为睡眠不足的你营造快速补眠环境。
你在超级高铁上和团队开了一个混合现实的视频会议,预演了客户会议的内容。到达深圳后,你和团队汇合,乘坐自动驾驶飞行器直达客户大楼98层会议室。进会议室前,客户人脸识别系统快速确认了参会人员身份,并通知客户你们已经在会议室等候。
上述场景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未来数字城市拥有自主意识、自主智慧和自主行动能力。那将是一个资源找人的时代,大数据会将多样化的资源与人的需求自动匹配,人走到哪,智慧生活就在哪。未来城市懂得思考和决策,它看得到你的一切需求,主动行动。路灯只在你需要的时候亮起,你将不再需要手动驾驶汽车。
未来数字城市的发展方向(点击查看大图)
随着新基建在各行各业及人居生活的渗透,技术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基座,实现万物互联状态。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数字城市的发展方向在于“产业升级、空间重构、人本设计、开发创新、无界融合”,并且需要关注八大方面。
目标引领,生命赋予
未来数字城市规划必须自上而下设计,基于市民对城市功能、场景和空间的需求,结合城市特色与趋势,明确城市“初心”愿景,转化为顶层设计。数字城市“初心”愿景由城市关键要素结合城市个性与特色两个部分构成。
智慧城市愿景(点击查看大图)
在描绘未来数字城市愿景的时候,可以集合上述全部要素,也可以利用其中一个特定的切入点,但绝不能独立割裂地看待单一要素。同时,可以对标全球领先数字城市。
如迪拜计划(2015-2021)的“幸福生活”城市,旨在建立一个连接思想、人民、服务的创新性全球枢纽;新加坡智慧国家(2015-2025)的愿景是科技使无缝体验成为可能;上海(2010-2022)的城市愿景是用“智慧”造一座“未来之城”,成为引领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深圳(2021-2025)要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实现服务提速、治理增效、生活增智。
问题导向,创新解决
未来数字城市将通过数字化技术,以创新的方式解决城市治理和发展存在的难题。这些难题集中在资源治理、产业发展和市民服务三个方面,问题梳理需要以城市服务对象为主体,可以通过对标全球领先实践,并与数字化领先咨询服务公司共同创新解决方案。
例如,杭州市民最盼望解决拥堵问题,杭州率先试点城市大脑,通过样本分析和流程监管让交通控制算法变得更加聪明。在“数字治堵”获得显著成效后,城市大脑向“数字治城”、“数字治疫”延伸;特别在面对新冠疫情时,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复工复产,打造企业复工复产数字平台、政商“亲清在线”平台等。
用户触发,场景牵引
未来数字城市由技术驱动、政府投资主导逐渐转向用户诉求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从规划、建设、到运营、服务等各阶段都应该开放与居民的对话,倾听居民意见。基于用户诉求,对数字城市进行纵向场景梳理和横向旅程贯通。
纵向场景梳理是从城市定位出发,以需求为中心,从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和经济数字化三个维度逐级梳理数字化场景并根据优先级排序。
横向旅程贯通为设计不同城市利益相关者旅程,实现数字城市纵向领域的横向贯通,建设数字化平台底座和可控可管的数据分享机制,实现多场景互联互通,支撑智慧决策。
纵向场景梳理
横向旅程贯通
滑动查看用户触发场景(点击查看大图)
动能转换,数据统领
未来数字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引擎是数据,用数据要素配置链接城市资源,乃至全球资源。城市数据包括城市全部管理对象,如资源、人、移动出行工具的静态信息,以及各类管理对象活动而产生的动态数据,形成资源画像、人画像、移动出行工具画像。
基于管理对象画像,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潜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创造人民城市数字化美好生活体验,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具备上述数字能力的未来城市,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最高效的出行体验。
由数据驱动的未来数字城市(点击查看大图)
系统优先,运营闭环
未来数字城市建设并非单一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叠加,而是一个以愿景和战略为驱动,需要统筹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完整系统。
数字城市全景蓝图包括数字城市服务、数字城市平台、数字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和通信基础架构等核心要素,以及科技创新与创业生态、数字社会和数字城市发展驱动力等支撑要素,在数字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系统考虑所有要素。同时,需要建立覆盖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
覆盖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点击查看大图)
供需撮合,生态模式
随着开放和包容的城市数字化历程,政府角色应该从单纯的建设者、投资者,更多的转化为供需双方的协同与牵头者,构建服务型、平台型、运营型政府。
#
需求侧
政府需统筹规划需求,自上而下统一顶层设计,搭建政府级平台。建立跨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发展数据经济,促进创新;利用“平台的平台(Platform-of-Platforms)”方式,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
供给侧
政府通过牵头建设智慧城市共创生态圈协同供给,统一赋能投资与品牌,以更好的协同资源、吸引人才。政府牵头设立共创生态圈,吸引跨国公司、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共同创造解决方案。
政企合作,模式创新
数字城市的建设要借鉴“钢筋水泥”基建PPP特许经营合作模式,在纯政府采购服务模式外,探索IP化数据资产、平台应用,使能生态创新创业企业在安全、合规和隐私保护前提下,活用“数字新基建”资产、使能科技企业运营变现,政府扮演制度使能者、创新投资人、新基建的所有者角色,将城市打造为科技创新的在地应用试验场。
理念刷新,极致迭代
智慧城市并非某种发展概念的终局,而是一个技术持续重塑城市的过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随着城市需求和发展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建设“旅程”在不断优化迭代,建设项目也在持续敏捷迭代,结合新兴技术的迭代,促进了全球智慧城市的持续投入与发展。
本文节选自埃森哲《未来数字城市》报告,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前往埃森哲小程序下载全文。
如欲了解更多埃森哲相关业务信息,敬请联系:
陈继东
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
jidong.chen@accenture.com
陈珊
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总监
shan.chen@accenture.com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