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碳”目标,电力转型拐点来临
两会期间,埃森哲作为唯一受邀的专业服务机构参加ESG30人论坛两会专场。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可持续服务主管孙越分享了埃森哲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推动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观点。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会议回放
同时,埃森哲还在财新网发表署名文章(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分享了我们对于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前瞻观点,全文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开年的两会,“双碳”不出意外成为热议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也要科学有序推进。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2022年的“双碳”工作,重在平衡能源比例和消纳;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不到两年的时间,在经历了初期部分地区和行业“运动式”减碳,踩“急刹车”之后,中国对“双碳”目标的理解和执行,正变得理性务实,回归应有的轨道。
综合信息基本可以看出,下一阶段中国的能源低碳化的趋势不会单一角度地加码新能源,淘汰石化能源,对行业和企业加以限制。而是需要统筹布局,分时间,分地区,分行业,从全国角度衡量。尤其是在重点行业。“双碳“既非飘渺的顶层战略,亦非某个行业的重负。”双碳“需要以全局视角,前瞻性思考,同时在重点行业迅速展开。
电力转型关键拐点来临
电力行业正是堪当此任的“先锋”,电力行业是中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90%左右。而电力行业又占能源行业排放的30%以上。其转型方向、举措和成效不仅落地有声,更可为其他行业提供参照性。
但巨舰变航,需要全方位观察,考虑从宏观到细节的诸多影响。但中国的系统性变革历来需要高站位,多视角。尤其是近十年来,电力发电侧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供需上的一系列局部失衡现象,让这一变革的节奏和力度,分外引人关注。
行业和研究界对此观察颇多。埃森哲认为,当前电力行业处于一个从“简单的可再生能源替代”转向“更为复杂的综合系统”的关键拐点。一些在低碳战略上先行国家的电力系统,或早或晚经历了类似的转型,拥有明确且可行的碳中和战略。法国电力公司是全球领先能源企业,电力及燃气业务覆盖全球超过3800万用户。其从2005年开始的“三阶段三步走”战略,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创新能源技术;持续开发抵消碳排放项目。通过直接、间接减排和负排放项目,其在2020年底的127.9GW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84%,预计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但有着类似法国电力公司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等要素。对此,埃森哲此前发布的《中国能源企业低碳转型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提出,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有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跑马圈地模式受限,政策加速清洁能源有序开发进程。单纯加码清洁能源并非捷径。近年来“风光”的高速发展,让部分地区电网承压,给电力系统带来挑战。国家能源局2021年3月印发《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工作方案》,标志着一度火热的“抢装时代”正式落幕。同时,政策面指针作用将保证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可持续开发。
第二,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性日益凸显,传统煤电举步维艰。根据埃森哲分析,煤电装机将在2025年达峰,此后逐步退出。从2030年以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迅速增长。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2060年中国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将增至82.9%。引发这一趋势的重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
第三,电改引发行业洗牌,能源交易和消费形式的演进创造新增长点。电改带来的行业开放,引来跨行业玩家杀入,对传统电力企业冲击巨大。同时,因可再生能源渗透以及电力市场改革加深,引起的商业模式创新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转型路径深度融合又各司其职
趋势渐明,而反映在具体路径上,此轮电力行业变革,将倚重技术和市场两大要素,并将全链条联动作为关键。
不管是发电侧能源替代,还是终端售电侧的“混战”,技术引发的成本、模式、参与者更迭可谓无处不在。同时,电力系统向“电力市场”转变,技术和商业两大推手,在政策的合理引导下,一点点培育中国特色的未来电力市场。纵观中国电力体系的重要变革,基本与两大要素变化合拍。从1987年起的“政企分开”,到2002年著名的“5号文”,电力体系从部委走向企业,重组结构、引入竞争。而近10年来,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成本快速下降,使得大规模能源替代终可实现。
如今,各大主要电力企业均开始明确计划及时间表,各领域均存在较大减排机会。首要抓手即是结构优化,通过制定积极目标,改变传统煤电作用和地位,拉动新能源发展。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做好效能提升、技术减排、电网升级,调度创新,以技术为基底,合理化电力资产运营,抓住市场机会,适应商业模式更迭。
在发电侧,随着新能源装机攀升,数字化技术在提升发电量,资产运行维护,发电量预测上作用更加凸显。以发电量预测为例,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从而提升收益水平。同时,精准的发电量预测可以帮助发电企业避免市场中的经营风险。
在输配电侧,电力系统将会由原先的“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方向转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将利用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集能源监测、负荷预测与分析、智能调控、智能运维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综合能源的智慧化管理,提供能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交易与调度侧,重在电力现货市场化交易与碳管理。未来,新能源电量通过市场化方式上网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扩大。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电力企业监测市场信息并协助交易。而基于发电企业的特殊属性,对企业进行单独碳管理是大势所趋。
售电与服务侧,生产营销一体化平台成为“刚需”,如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一体化平台能够综合考量各项因素智能化分析,回溯至发电侧进行优化改进,直至将用户的交易与早期的项目投资联系起来。目前,国内的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打造“六位一体”分布式清洁能源微电网系统,满足园区10%的能耗需求,灵活集成了包括风、光、冷热电、储能和1000辆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系统,预计未来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排放。
根据埃森哲对中国“3060”减排路径的测算,预计至2030年,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将达4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至2060年将降至4.9亿吨。在上述提及的减排路径中,结构优化将贡献最大减排成效。当然,碳减排作为系统性转型关乎整个电力行业参与者,包括装备制造企业、发电投资运营商、地方投资集团、电网企业、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等,也不排除在过程中新角色的出现和发力,我们有理由对电力行业低碳化转型秉持开放的态度,同时对成效抱有信心。
数字化赋能能源转型
随着能源转型的核心投资逼近拐点,对数字化、智能化等系统价值的投资所带来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日愈凸显,为能源转型带来新的突破。近日,孙越还受邀参加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从能源行业转型趋势、数字化驱动新价值、创新技术支撑引领能源转型及构建生态等维度,分享了埃森哲关于数字化赋能能源转型的最新观点。
业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