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名师话家风丨北京四中副校长常菁对家风的三条建议

2016-10-10 常菁 北京教育播报
点击“北京教育播报”关注
习大大曾经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家庭教育和家风都至关重要。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
而学校,则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集体中逐渐学会规范与秩序,与同龄人一起进步成长。那家风和校风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跟播报君和北京市第四中学常务副校长常菁一起看看家风校风。
名师档案
常菁
北京四中常务副校长,曾获区优秀教师“希望杯”奖,入选西城区级专业技术骨干,入选第三届区级学科带头人,获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校风与家风
当我们评价一所学校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风怎么样,学校的文化与传统怎么样,它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具有优良校风的学校去学习,在成长中能够受到教师和同伴良好的熏陶。
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一所学校的文化体现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体现为师生团队的特质。校风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源泉。
学校的校风形成于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管理细节,经过一代代传承, 最终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一届届的毕业生正是在学校校风的浸润和影响下,形成特有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成为学校最好的名片。北京四中将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杰出的中国人,培育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努力开拓和达成生活与职业领域的成功与幸福。这也是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和美好期待。
如果说学校给了孩子们读书成长、寻找自我的空间与舞台,家庭便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和人生的加油站。优良的校风培育美好心灵,引领精神成长;优美的家风涵养言行举止,塑造美好品格。

家风影响生命的底色
学校可以选择,家庭是不能选择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文化与传统,这就是家风。
家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生命的底色,有什么样的家风就培养、熏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一个人的成长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既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和社会因素。但无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其终身学习的地方。 家风孕育于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间,形成于家庭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活动,形成于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经历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家风是每个家庭在一定家规、家训的规范、引导、教养下形成的家庭风尚与气质,这种风尚与气质也受到一定时期的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不同的家风引领家庭向不同的方向成长。崇尚阅读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向着书香家庭的方向去努力;热心公益的父母会影响和带动孩子变得善良而友爱;热爱运动的父母会让家庭充满活力与激情。
北京四中每年都会组织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到艰苦的乡村学校去实践、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另一种真实的生活与成长。类似的活动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认同与支持,成为他们亲子活动的一部分。
有一名高二的女生,假期随父母到云南游历体验,看到当地摩梭族妇女生活非常艰苦,回来就在网上开了家小小的网店,帮助摩梭族妇女销售她们手工编制的织物,边学习边打理小店,所有的收入都通过当地的文化研究会转给摩梭族妇女,尽自己的所能给她们一些帮助。有的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到北海公园进行公益长走,边走边捡拾垃圾,美化环境,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北京的郊区农村做主题调研,帮助乡村学校,去福利院、太阳村做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形式不同,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教会他们珍惜生活、尊重生命。

对家风的三条建议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在行为或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在和孩子、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后,往往会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家长自身或家庭关系、家庭教养等出现了问题,如父母的缺位、基本素养欠缺、自身心理不健康、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度教育、过度溺爱、过度保护等。在这些问题面前,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很多问题是需要从父母自身开始解决的。
为此,有人把家庭教育划分出五个层次,即父母为孩子花钱、花时间、思考、学习,进而改变自己。只有当父母真正意识到改变自身的重要性,开始真正思考与孩子共同成长,开启一种新的学习和行动模式时,家庭的风气才有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生长。
比较理想的教育状态是家风和校风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使孩子在一个共同的大方向上阳光而健康地成长。
建设优良的家风,站在学校的角度,给父母提几条建议: 第一,做好自己,不断修炼,提高素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需要榜样的力量和精神的引领。任何虚伪和做作都会被他们轻易识破,造成亲子间的不信任。
第二,营造温馨和谐、充满美感的家庭氛围。从居家环境到亲人互动、交流,都应体现更多的温暖、信任与支持。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愉悦与力量,并不断变得坚强而勇敢。
第三,注重习惯养成,把待人接物和品格培养放在首位。特别是孩子上学后,不仅要关心他的学习,更要关心他的全面成长。
对于一个家庭或家族而言,优良的家风与传统或许需要几代人的传承与坚守。在价值观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努力建设优良的家风和校风就是我们对社会和国家最好的回馈。
《北京教育(普教版)》杂志2016/07期推出《家风》专题,著名作家王蒙、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北京市第四中学常务副校长常菁、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王俊成、北京市育民小学校长翟京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等教育界大咖纷纷撰文抒写他们心中的家风,更多精彩请查阅杂志原文!从本期开始,播报君将为您陆续呈现部分精彩文章。

(资料来源:《北京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唐莉莉)


关注是友谊,转发是力量!更多精彩内容,请猛戳下面!

名家名师话家风丨王蒙,一个作家眼中的家风家教

名家名师话家风丨家风给了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怎样的品质?

觉得不错请点赞并分享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